摘要:粤语中用来指代“儿童”的词汇有“苏虾仔”、“细蚊仔”、“僆仔”等。但最可怕的,就是“塞窦窿”……

在粤语之中,用来指代“儿童”的词汇有很多。刚出生的,就叫“苏虾仔、苏虾囡””或者“伢伢仔、伢伢囡”;再大点的会行会走,就叫“细蚊仔、细蚊囡”或者“细路仔、细路囡”;差不多到青少年时期,就叫“僆仔、僆妹”。但最可怕的,就是叫“塞窦窿”。

▲点击收看视频

在古代,由于还未有物理学和工程学,所以大型建筑是否能够稳固,除了靠师傅的经验之外,更多就靠运气了,但更要命的是,工程实施之中,就经常容易发生各种严重事故。

于是,他们迷信,在工程开始之前,用生人活埋生葬在建筑的底部,可以镇邪,而且可以令死者的灵魂守护这个建筑,至于未经人事的童男童女往往就是作为人祭的最佳人选。

▲港媒报道

相传,以前建桥的时候,先要活捉一对童男童女,男童活埋在桥头的桥墩内,而女童则生葬在桥尾的桥墩中,谓之“打生桩”。而在建堤坝的时候,就要将作为人祭的儿童活生生塞到“窦闸”里面,而这个就是“塞窦窿”的来历了。现在听起都觉得毛骨悚然。

根据考古发现,“打生桩”这种做法在古代的亚洲地区都曾经广泛流行,在日本就称之为人柱,在缅甸就称为苗赛。在中国河南郑州东赵二里头文化的古城遗址,中间一层的地基被发现有用作奠基的婴儿遗骸了。

▲图源网络

直至上个世纪初,粤港澳很多旧建筑还流传着“打生桩”的传说,而很多父母也喜欢用“打生桩“来吓唬一些不听话的小朋友,叫他们做“塞窦窿”。不过,时至今日,已经越来越多小朋友不会粤语了,你再跟他们说“塞窦窿”,他们恐怕都只会感到莫名其妙了。

各位自己友,

你还知道哪些恐怖的民间“习俗”?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