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家曾经留下无数脚毛的地方,都只能在记忆中回味?

3月底,淘金路口多家餐饮品牌相继搬离,整栋三层食肆人去楼空。著名连锁品牌的离场,令附近居民感叹“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毕竟受到新冠疫情、施工、大环境等方面的影响,近年环市东商圈的餐饮、酒店等行业的经营情况并不理想。

▲图源网络

曾几何时,这里是“鬼佬”聚集、充满异域特色、国际化的代名词,如今人气减退、商铺频繁易手——那么未来,整个环市东一带还能淘到多少金?

淘金坑的恐怖传说

环市东与“鬼佬”的羁绊,其实早在清末就已出现。

当时一位法国籍天主教徒购得这一带土地,捐赠予教会,教会在这建起坟场命名为“圣山”,在旁还建立了“淘金坑天主教堂”。

传闻在“淘金坑”,大家淘的“金”不是黄金,而是遗骸。因为这里是遗弃病婴的乱葬岗,也被称为“死仔坑”,当父母想寻回孩子骸骨时就会说要去寻金。

▲图源水印

1909年,加拿大天主教无原罪女修会在淘金创办了圣婴院,专门接收贫民女婴。对此,民间同样流传着各种传说:有人说收女婴是为了揽财,拍照寄到加拿大哄骗善人捐款;有人说他们以童血炼丹制药,修炼永生法术;还有人说留下女婴抚养是为了日后做皮肉生意……

不过,这些传闻可以说是真假参半:一方面淘金坑确实是广州人择墓的风水宝地,背靠白云山、正面珠江水,后人在这里也发掘出多座古墓,尸骨多、墓地多并不是谣言;但另一方面,传教士练就神功、折磨女婴等传言就缺乏证据支撑,“淘金”的名字由来也和寻骨没有关系,据文献记载“淘金坑”原应为“桃金坑”

▲图源水印

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政后,这片土地的迷信色彩才逐渐散去。

上世纪50年代,政府为安置归国华侨,在淘金兴建“华侨新村”,这是全国第一个大规模为华侨而建的现代化住宅区。

华侨新村参照海内外各种风格的建筑设计,建立了数百栋花园式独立庭院与公寓。这里的绿化率高达60%,几乎每家每户都种植了花草,整个社区仿佛是都市中的小公园。建成后,这里吸引了来自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加拿大、美国、英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华侨、归侨前来购房。粤剧界归侨马师曾、粤剧艺术家红线女也曾居住于此。

▲图源网络

同一时期,淘金南边的黄华乡东的孖鱼岗一带,也出现了广州第一个工人新村——建设新村

▲图源网络

为改善工人居住条件,广州在1953年建成了60多幢楼房,安排了4700多名工人和他们家属居住,因建设局在此建宿舍,故命名为建设新村。社区内有戏院、肉菜市场、粮油店、运动场、医疗站、托儿所等,配套设施完善,令环市东路一带增添了更多的人气。

广州第一个CBD

时间来到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号角吹响,城市面貌剧变,环市东商圈迎来高光时刻。

这里诞生了无数“广州第一”:第一家超级商场“友谊商店”,第一个玻璃幕墙办公楼、63层高的“世界贸易中心”,第一家进口奢侈品牌商场“丽柏广场”,第一家星巴克,第一家麦当劳……还有接待过无数外国人的五星级酒店白云宾馆、花园酒店。

▲图源网络

80-90年代的环市东片区,不单是广州的消费地标,更是整个华南地区最能代表“洋气”的地方。“CBD”这个概念虽然还没在国内普及,但广州人已经知道,做外贸、开洋行、请外宾、谈项目,全都集中在这一带。

1990年,广东电视台也从人民北路搬到了环市东路,为这片土地增添了新活力。

▲图源网络

而到了2000年前后,随着广州成为中国最早放开外商居留与个体投资的城市之一,环市东顺势成为外国人在华南定居最多的区域之一。

有网友曾经形容,当时在这里走一圈,你能见到中东、非洲、南亚到欧美的面孔,听到多国语言轮流放送,充斥着“鬼佬”浓郁的古龙水香味,甚至有一瞬间觉得自己就身处国外。家门口附近小小的酒吧,就成为了这些不同肤色的朋友,每晚消遣的好去处。

▲图源网络

环市东一带也成为了全广州“世界菜系最密集”的地方。2012年,美食博主“黑色污染”总结了一份“建设六马路觅食地图”,你能找到的菜式包括但不限于——粤菜、川菜、台湾菜、日料、韩料、东南亚菜、墨西哥菜、意大利菜、德国菜、法国菜……这里布满异域特色的餐厅,称得上是“舌尖上的联合国”。

▲图源网络

除此之外,街巷里还有许多进口便利店,服务于外国人的食品用品都能在这里买到。

总在建设的建设六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步入21世纪第一个十年之后,环市东商圈的光芒黯淡了下来……

广州的城市中心东移,令曾经作为广州初代CBD的环市东,已经被珠江新城及天河北商圈“抢”去C位。广州塔、天河体育中心、中信大厦等建筑组成新的广州中轴线,K11、天环、太古汇等商场崛起,受到年轻人青睐。2015年,位于丽柏广场的LV店也迁移到了太古汇。

▲图源网络

后来,这里虽然陆续有保利时光里商场、凯宾斯基酒店等新面孔入驻,但当人们以为能看到复兴希望时,却遭遇了来自新冠疫情的无情打击。

据统计,2019年12月底,广州外籍常住人口从2019年末的近8万人,到2020年4月锐减至约3万人,四个月内减少近60%,而环市东一带作为外籍的聚居核心,受到直接冲击。

▲图源网络

疫情期间,这里一度成为重点风险区,500米的食街中,一头一尾的小酒馆与星巴克相继发现感染者,街坊避之唯恐不及,沿街食铺生意大受影响。

无论是靠外籍客人撑起的酒吧、咖啡店、异国餐厅,还是靠本地食客撑起的粤菜店、茶餐厅,一间间都倒在了防控放开之前。

▲图源网络

到了2022年,建设六马路开始基建施工,长时间围蔽、交通不便,彷如对这里的商业进行补刀。

根据广州地铁的通报,自2022年8月开始,地铁十二号线、十三号线兴建“建设六马路站”,当初计划进行为期三年的围蔽施工。

而根据2025年广州地铁公布的最新进度,建设六马路站采用了复杂的明挖站厅与暗挖站台的设计,这种施工方案较为耗时,有网友参考了结构类似的花城广场北站,预计2028年才能完工。

▲图源网络

地铁建设拖延多时,原本酒店密集的环市东区域客流锐减,不少餐饮店也跟着“断气”。沿路不少店面因工程施工带来的噪音、烟尘等困扰,选择闭店或更换地址。比如广州首家星巴克,原本位于好世界广场,但去年6月租约期满后闭店,移址至周边的建设五马路。原门店旁就是围蔽施工地,客流量受到了一定影响。

▲图源网络

有网友也发帖:“以前这边很多有特色的店,很好玩,现在整条街就剩下凉茶铺,看着这破破旧旧的街挺心疼的,地铁什么时候修好?”

还有网友担心:“建六的食肆,好不容易挺过疫情,还能坚挺到地铁通车吗?”

▲网友帖文

琥珀餐厅、1920、禄鼎记、9号花园、美而廉茶餐厅、动物园咖啡等等,大家曾经留下无数脚毛的地方,都只能在记忆中回味……

环市东还能环住什么?

如今的环市东商圈,仿佛正站在十字路口。

围蔽终有结束的一天。地铁12号线与13号线交汇的“建设六马路站”一旦通车,也许能重新带来人流。而淘金地段优越、配套齐全,似乎一切尚有转机。

▲图源网络

但问题是,即便围蔽解除、交通恢复,那条熟悉的环市东,还能回来吗?外籍人口回流缓慢,国际氛围难以重现,中产的消费重心也早已“东移北上”。

有网友提议,这里可以转型为“中产慢生活街区”,结合独特的历史肌理与人文气质,发展成广州的文艺复古地标。只是这场转型,既需要时间,也需要耐心。

▲图源网络

“以前我阿妈搭巴士返工,就喺建设六落车,出站就顺手买猪肉菜心,街坊熟晒面。”在一位年长街坊口中,如今满地尘土的建设六马路,曾是她记忆中“最有生活气”的地方。

回望过去几十年,淘金从乱葬岗变成天主堂,从华侨新村演变为外籍商圈,从“鬼佬街”蜕变为“舌尖上的联合国”——这里,似乎从未停止过“淘”与“金”的故事。

只是到了今天,我们不禁要问:下一轮“淘金”的人,会是谁?淘的,又是什么?

各位自己友,

你怎么看环市东商圈的未来发展?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