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行业协会调研,受困于自营电商平台高昂成本,部分商家实际到手金额仅为销售额60%。
4月23日,沈阳市新零售协会发布《关于构建公平透明电商生态的倡议书》(下简称“倡议书”),称部分自营电商平台存在不合理收费、佣金过高、强制促销政策等问题,以及账期过长、强制毛利保护等,导致商家经营成本攀升、利润空间压缩,甚至影响产品质量与服务体验。
协会调研结果显示,商家在某自营电商平台的平均运营成本超过30%,包括佣金、物流费、促销费等,收费项目繁杂,部分商家实际到手金额仅为销售额的60%。此外,自营电商平台最高90天的账期,也远超中小商家的资金承受能力。平台还利用供应链金融业务加剧上下游账款拖欠,加重商家负担。
强制参与促销活动,成本由商家承担
随着电商竞争加剧,各大平台纷纷推出“全网最低价”活动,“百亿补贴”成为行业常态。但这些“补贴”并非由平台承担,而是转嫁给了商家,部分商家甚至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迫参与平台间的价格竞争。
据悉,针对降价促销等活动,部分自营电商设定了“毛保”(毛利保护)和“后返”(后台返点)机制,以保护平台利润。毛保协议一般会约定20%至30%的毛利比例,确保即使低价销售,平台也能通过商家补差的形式维持利润。其本质是将市场竞争风险转移给商家,以降低平台自身亏损的风险。
对此,倡议书指出:促销政策违背市场规律,加剧行业恶性竞争。在“大促”活动前,平台应提前与商家协商,减少强制商家参与促销活动的频次与规模,避免商家因“非自愿让利”陷入亏损。
除被迫承担风险外,商家还面临“竞价排名”“坑位费”“佣金”等各类隐形成本,据某家纺企业反映,仅是“主会场坑位费+销量对赌保证金”,就占了销售额的20%。
在自营+平台双重模式下,第三方商家既怕没销量,又担心销量高。因为一旦出现爆款商品,电商的自营品牌就会利用流量优势进行倾销,直接冲击第三方商家爆款产品,导致行业利润整体缩水。
基于上述现象,倡议书建议,平台应完善流量分配机制,避免“竞价排名”等模式加剧恶性竞争。
最长账期90天 供应链金融加剧商家负担
除高昂成本外,倡议书还指出,超长账期已经成为自营电商平台控制商家及第三方企业的利器。部分自营电商最长账期达90天,平均长达58.6天,远超中小商家资金承受能力。
电商平台账期问题由来已久,受近期国内外复杂形势影响,中小商家应收账款成为民营经济焦点话题。
工信部旗下的中国工信新闻网近日专门刊文指出,须重视和帮助中小企业解决好长账期问题。

▲工信部旗下的中国工信新闻网刊文指出,电商平台须重视和帮助中小企业解决好长账期问题。
文章表示,当消费者享受着在电商平台网购的便利和优惠,却不知依托着电商平台推广产品企业并无法及时感受到销量提升的喜悦。中小企业的资金周转压力远高于电商平台,他们的境遇很多时候不被关注。这不利于市场繁荣,更不利于民营经济发展。
在账期周期问题上,倡议书还进一步指出,平台利用供应链金融业务加剧上下游账款拖欠,加重商家负担。据悉,为加强商家控制、创造附加利润,自营电商平台会在长账期基础上,通过金融方式借贷给急需资金周转的商家,从而实现利润闭环。
对此,倡议书建议,平台应该优化结算流程,将账期缩短至行业合理水平(建议不超过30天),缓解商家资金周转压力。此外,还应建立透明的资金监管机制,杜绝无故扣款、拖延返款等行为。
电商平台影响力激增,实体零售遭进一步挤压
随着国内消费模式迭代,电商平台成为主要销售出口,其对于商家等上下游的影响力也与日俱增。电商平台拥有用户优势、市场规模优势、资金优势,同时还是相关政策的主要受益者。
以“国补”为例。作为一项普惠性的促消费政策,“国补”连接着消费者、数码家电商家、实体门店渠道和线上电商平台等多方。其政策初衷是在消费者受益的基础上,尽力平衡数码家电商家、线下渠道和电商平台获得的红利。但就目前看来,相关政策红利客观上呈现“一家电商独大”的局面。
有家电渠道经销商表示,“当我们还在为申请‘国补’资格奔波时,有电商平台已经以更优惠的价格,更丰富的产品,直接国补价卖货抢夺市场了。这就意味着,主要消费需求和用户订单加速向该类平台集中,加速了家电渠道商家的两极分化,让原本生意就不好的线下经销商们更是雪上加霜”。
对此局面,还有家电经销商担心,“今年‘国补’政策持续实施之下,原本线下的渠道经销商,还能占据两三成左右的份额,但是在电商平台这种双线火力全开的抢夺态势之下,市场份额会进一步被压缩,接下来只能是分点‘残羹剩菜’了。这必然会在今年二三季度催生一轮渠道经销商的淘汰出局潮”。
相较平台的高速增长和商户的经营困境,倡议书建议:平台佣金比例应与行业平均利润水平相匹配,避免因高佣金导致商家被迫压缩研发、服务等核心投入。平台应杜绝隐性收费,明示所有服务费用条目,保障商家知情权与选择权。
倡议书还强调称,平台与商家须共同遵守《电子商务法》《反垄断法》等法律法规,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呼吁各大平台秉持“长期主义”理念,与行业企业携手构建更开放、更公平、更可持续的电商生态。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