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索新质生产力赋能“美丽乡村+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的创新实践,调研队伍于2024年8月深入肇庆四会扶利村、端砚文化村及红色遗址旧址等地开展调研。通过剖析古村振兴、非遗活化与红色资源开发的典型案例,解码数字化技术、绿色能源与智慧农业协同驱动的“红绿融合”新模式。

扶利村:古法造纸彰显非遗梦

在四会市扶利村——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古法造纸活态传承村落,调研组发现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的碰撞正焕发新生。近年来,扶利村积极传承和弘扬古法造纸技艺,通过建设古法造纸展览馆、研学基地、农耕馆和红豆园等,同时推出非遗梦“古法造纸文创DIY包”等文创产品,吸引大量游客前来参观。据罗先生表示“一直以来都有不少学生去那边参观造纸,村里的莲塘也进行了一番改造,乡村整体环境变化极大。”此外,由于造纸有多道工序,扶利村在舂竹这一道工序上实现机械化,提高了效率。尽管如此,古法造纸的特殊性也限制了造纸的销路,缺乏年轻鲜活的力量来传承非遗文化。

端砚村:数字赋能千年非遗蝶变

端州区黄岗街道白石村,这座“中国端砚第一村”正经历数字化变革。白石村有近一千多年的历史,大部分家庭都从事制砚,不断传承着端砚雕刻工艺。以白石村为依托,设有端砚博物馆、展览馆、旅游商业区等,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近年来肇庆不仅打造集“雕刻+销售+直播+研学”于一体的金渡砚艺创意园,还设有端砚数字化展示平台和端砚文化创意产品,使得端砚文化蕴含的历史底蕴更好地呈现。

红色遗址:传统创新与历史共鸣

在肇庆市红色地标——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纪念馆与陈伯忠故居,调研组体验了数字化技术对红色教育的重塑。作为肇庆地区重要的红色革命遗址,它们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光辉历程,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纪念馆组建“红领巾小讲解员”志愿者团队和“红领巾宣讲团”,这种长期宣传推广机制可以更好引导青年成为革命文化的传播者。 据了解,广东省就曾推出了红色地标VR打卡体验、叶挺独立团红色路线盖章以及沉浸式音乐剧等一系列活动。

此次调研的扶利村、端砚村等案例,展现了新质生产力在文化遗产保护、美丽乡村建设与文旅价值转化中的关键作用。(张靖苓 邱铭诗 罗蕊 林可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