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常常被误读的《满江红·怒发冲冠》

这个春节假期,电影院也复苏了。在春节档上映的6部影片之中,《满江红》累计票房达到了26亿元,排第一位。这部电影不单只激发了很多观众的爱国热情,同时亦引发了一阵当众朗诵《满江红·怒发冲冠》这首词的热潮。

对于大多人来说,《满江红·怒发冲冠》都被认为是宋代抗金名将岳飞的词作,但其实这个问题在史学界是一直有争议。

首先是岳飞的孙子岳珂,在岳飞死后曾整理岳飞作品,所编的《岳王家集》中并没有收录这首词。

其次是在南宋至明朝之间很长一段时间,也未见有文献提及或引用过这首词,直至明嘉靖十五年(1536),徐阶为岳飞编了作品集《岳武穆遗文》,才收录了这首词,并署名岳飞,这才广为人知。

所以,不少史学者认为这首词其实是明朝人委托岳飞缩写,用来借古喻今。因为当时明朝也曾面临着北方游牧民族瓦剌(粤语读“拉”)的威胁,甚至皇帝明英宗也在土木堡之变中被附俘虏,这就有点像宋朝靖康之难的重演了。

但无论如何,从文学性来说,《满江红·怒发冲冠》还是一首非常优秀的名作。

用词雄壮豪迈,笔力浑厚,结构严谨,一气呵成。至今读起来,仍然凛凛有生气,其中“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这句,更是千古箴言。

同时,这首词也是一个押入声韵的优秀范例。不过,如果好像视频开头的那些观众那样,用普通话来朗诵,恐怕就很难够充分领略到作者在格律音韵安排上的精妙用心了。

入声是古汉语中的发音声调。但由于宋朝之后,中国北方屡次受到金国、蒙古、满清这些游牧民族的入侵和统治,北方方言的音韵、词汇、语法有了很大的改变。现代普通话以北方方言作为基础,自然也和古汉语有了很大的差别,其中一个就是入声的消失。

但由于广东地处南方,与中原有五岭相隔,语言文化等相对比较少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影响,所以对于很多古汉语的特征,粤语依然保留得很好。

《满江红·怒发冲冠》里面的“歇、烈、月、切、雪、灭、缺、血、阙”,都是短促的入声字,所以用粤语读就会比较短促,能充分表达出作者悲愤沉郁的情感。但如果用普通话朗诵,就难以体会到这种感觉了。

如果大家对于用粤语朗诵古诗词有兴趣的话,不妨读读我和梁天山、陈辉权两位老师创作的《粤韵唐诗》和《粤韵宋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