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到头,除了吃鸡,最紧要的是什么?
当然是去拜神啦。
广州作为岭南文化的中心,来自各地的不同人群带来了不同的信仰和文化。而“拜什么神”则是由家族传统和社交需求所共同决定的。
那么,你家过年又会拜什么神呢?
首先登场的是豪华帝王男神组。他们是那样拉风的男神,是那样的鲜明,那样的出众,那看穿一切的眼神、神乎其神的无上心法,还有那与生俱来的冷艳贵气,都深深地迷住了万千信众。
吕祖
吕祖,字洞宾,道号纯阳子,自称回道人。
对,就是那个近千年来都没能幸免被狗咬的吕洞宾。
传说吕洞宾在弃官出走之前广施恩惠,将万贯家产散发给贫民,为百姓办了许多好事。其后拜汉钟离为师,修仙成功之后下山云游四方,为百姓解除疾病,从不要任何报酬。因此被道教奉为大宗师,有“吕祖”之称,不管是全真教派北派、南派、东派还是西派,都是源于吕祖。因此,只要进入道观,你就不可能不遇见这位“男神”。
在距离广州不远的佛山西樵山的云泉仙馆,每年“大仙诞”都会有一大批来自周边的信众前来拜祭,或为祈福许愿,或为化解灾难,或为习得风水,或为求医问药。而在广州花都区的圆玄道观当然不会少了吕祖的身影。
关帝
看过《古惑仔》系列的朋友一定不会忘记这位男神,这位男神不仅能在古代一举获得帝王、反贼的高度统一崇拜,还能在现代影视中被黑白两道轮番朝拜,祈求平安,同时兼任“财神爷”一职。
广州荔湾区的西场村更是在每年农历5月期间都要举行为期三天的“关帝诞”祭拜仪式,将关公忠、义、信、智、仁、勇通过“民俗表演”的形式传承下去。
北帝
自古以来,广东人依海生存,靠海谋生,因此对于与水相关的神灵格外敬重。
而广东的先民认为北方五行属水,“南方的水,由北方来”。北帝属于水神,位于水源之上,奉祀北帝,祈求他控制水源多寡,使水安好流向南方,促进农业、渔业、贸易畅顺。
每年农历三月三,广州的荔湾区仁威庙一带和番禺沙湾古镇的玉虚宫一带都会分别举办“北帝诞”,届时不仅会有迎神赛会,飘色、醒狮、舞龙、鳌鱼等方阵齐来助兴,还会举行学童的“开笔礼。”每逢初一十五,信奉北帝的香客都会到仁威庙和玉虚宫进香。
(注:明成祖朱棣崇奉北帝,更自诩为真武化身,我国多地的北帝神像都是根据其形象铸造。)
接着向我们走来的是女神方阵,这几位女神长期身负“送子”“婚恋”“保平安”等多项重任,是“家、国、运”多栖全能选手。
金花娘娘
金花娘娘,又称金花夫人、金花圣母,民间俗称“送子娘娘”。一说生于兰州,一说生于广州西华路上的金花直街。
目前,黄埔长洲岛上的金花古庙是广州地区唯一保存完整的金花庙。长洲岛上的金花古庙建于清代中期,该庙二进为金花殿,专门供奉金花娘娘,两侧有十二奶娘(又称“十二婆祖”、“十二延女”)附祀。
妈祖
天后林默,民间称之为妈祖,是沿海百姓祭祀的海神。传说她自幼聪慧,熟谙水性,常渡海救助遇险船工和渔民,还会洞察风云变化,告诉船户可否出航,保护渔舟及商船的安全。林默死后被奉为神祗,立祠供奉,尊称妈祖。
位于广州南沙区的天后宫,供奉的正是“妈祖”。这也是东南亚最大的妈祖庙,其建筑特点是集北京故宫的风格和南京中山陵的气势于一体。
南沙天后宫始建于明朝,前身是天妃庙,在1940年代日本侵华时曾遭破坏。而我们现在看到的天后宫是1995年由香港著名实业家霍英东捐款的。
观音大士
观音大士的名号想必大家都很熟悉。观音,全称”观世音”,是梵文Avalokites’ Vara的意译,又译作”光世音”、”观自在”、”观世自在”、”观音声”等。
大家可能都知道一个“冷知识”,那就是观音的原型是一位男菩萨,但佛教传到中国后,经过一番改造,观音就摇身一变成了西域兴林国妙庄王的三公主。在道教系统中,观音大士也称“慈航道人”。
在广州番禺莲花山上的观音阁,供奉着各路观音菩萨,更有露天高达41米的望海观音,正好面对珠江口,手持玉净瓶,慈眉善目,腑视南海,仿佛在为人们祝愿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龙母
在广东、广西至越南北部一带都有流传,传说龙母是一位奇女子,其父系广西藤县人氏,姓温,名天瑞,她一生下来,头发就有一尺长,身体奇伟,脸慈祥。
一天温氏到江边去洗衣服,捡到一颗巨蛋,于是把它抱起来带回家里。后来那只石蛋忽然裂开,孵出五条活灵活现的小龙。小龙感于温女的养育之恩,衔鱼孝敬温女,不断帮助温女与水灾、旱灾、虫灾和官灾斗,造福黎民百姓。于是,温女被西江流域的百姓们尊称为”龙母”,成为造福百姓,保平安的”神女”。
在珠三角一代,不少人也信奉“龙母”,在每年五月也有不少“诚心求子”的少妇特意到德庆的龙母庙参加“龙母诞”,以求个心安。
这几位广州“地头蛇”长期充当广州人民的“心理按摩师”一职,诸事不顺的时候前来拜会一下,说不定就能时来运转。
斗佬+太岁神
在广州,按照传统习俗,“拜太岁”是不少人的“过节必选项”。对于没有“犯太岁”人,拜太岁为了祈求太岁护佑自身流年大吉大利,而对于“犯太岁”的人来说,则通过祭拜提醒自己在本命年要小心谨慎、多做善事、避免疾病和灾祸。
拜“斗姥+太岁神”的组合,是“拜太岁”的正确姿势。
斗姥就是王母娘娘,传说斗姥统领太岁诸神,故每年犯太岁者拜斗姥则能化解。而拜太岁,就是参拜六十甲子所属的“太岁神”,太岁神有六十位,每一位太岁都有自己的姓名,顺序值年,周而复始。
灶神爷
“祭灶”是我国多数地区都会进行的传统活动,传说灶君老爷每年会在小年上天汇报,因此要讨好灶君老爷,祈愿他多多美言。
在广州,有“官三民四”的说法,即年廿三是官老爷谢灶,年廿四才轮到平民百姓拜祭。“祭灶”一般选在午时三刻,即中午12时,也可以在午饭或晚饭前,因为在开饭前敬神,才能显示出对神灵的敬意。拜祭时用两砖(块)红糖、几个桔子、一个蛋糕,一般不用鸡鱼等肉食。拜祭完以后,红糖和桔子放回米缸,保佑来年丰衣足食。
黄大仙
最后登场的的这位黄大仙,是“有求必应”的典范,求医、求财、求子、求福、打小人……只要你想得到的,都能到他跟前去求一求。
而广州的黄大仙祠是儒佛道三教合一的寺庙,不少“得道成精”的编外道长也会在适当的时候有偿“赠你几句”,帮助你广结善缘,逢凶化吉。
怎么样?你家拜的神有出现在文中吗?
最后,还是要奉劝大家:
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
剩下九十分,不能全信运。
神还是要拜的,万一灵了呢?
据最新公布的统计数据,在“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中,广州外来常住人口占比高达62%,仅次于“帝都”北京。
来自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的人们,在自己生命中的某个节点选择了广州,并把自己的文化和传统习俗带到广州,这才有了多姿多彩的“拜神”文化。
“拜神”作为民俗文化的一种,很多时候并非是信仰或教派出身使然,也没有非常严格的“门派”之分,大家拜神,不过是为了求一个心安。
学“老广”话斋,“拜得神多自有神庇佑”啦。
(*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版权属于作者。)
(*为避免读者阅读时感到不适,故文中皆使用影视作品人物或漫画替代神像,以表尊重。)
本期撰文
哀酱
一个拜的神不多也期望得到神庇佑的女子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