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就是万圣节前夜了,也就是洋人的鬼节。大家有没有计划去哪个游乐园玩?对我们来说,万圣节就是大家去各种玩的借口,自然就百无禁忌。
但是老一辈总会有很多禁忌,会对我们特别叮咛。比如,从外面带回的雨伞就算湿了,也不能在屋内打开以晾干。为什么呢?因为老一辈的迷信这样会将外面的“污糟嘢(指鬼魂)”带入家中。
这个迷信禁忌,其实是源于近代一件曾经轰动省港澳乃至东南亚的厉鬼复仇故事,这就是著名的“大闹广昌隆”。
广昌隆是一家粮油日用杂货铺的名字,成立于1887年的广州,分号曾遍布珠三角,历经清末、民国及共和国时代,至今已有百多年历史。广昌隆于1927年迁至香港,1978年取得香港的商业登记。
▲广昌隆,图源网络
据了解,这家老字号至今还依然在运营,现在还开设了网上销售渠道。现在广州东山口也有一家广昌隆货仓商场,但不知道和香港的那家老字号有没有关系了。
至于广昌隆在广州老铺旧址,老一辈说大概在仓边路与东风路交界处,但现在已经不复存在了。
“大闹广昌隆”的闹鬼故事之所以会成为了许多老一辈的集体回忆,其原因不仅是涉及的人物有名有姓,而且涉及的地方也是当时人们所熟知的,更重要的是事件曲折离奇,极为可怖。
01
苦妓大闹广昌隆
“大闹广昌隆”的故事发生于清末。
一位名为廖小乔的风尘女子,因为厌倦了卖笑生涯,故此时常留意物色一位可付托终生的佳婿,希望能早日从良。
她在众多恩客中,挑选到一位名为赵槐安的如意郎君,彼此在花前月下订落白头之约。
谁知赵槐安原来根本没有迎娶之心,其假意殷勤,无非是为谋财打算。两人在省城广州的一家旅店投宿后,赵槐安就突起歹心,突起歹心,一不做,二不休,对廖小乔非但谋财,而且害命,在旅店的房间里把那廖小乔杀死,并且秘密埋尸于床下。
赵槐安拿着廖小乔在卖笑生涯积存的丰厚资财,就在省城广州开了一家杂货铺,名为广昌隆,自此生意滔滔,财源滚滚而来。而赵槐安亦因此娶了大户人家的女子作妻。
廖小乔因无亲无故,被杀惨死后,尸埋旅店房间的床下,无人得知。但她却一直冤魂不息,虽欲往广昌隆向负心郎报仇雪恨,但当她步出旅店后,不是被都城隍庙的城隍震慑,便是被广昌隆的门神阻拦,只得颓然折返。
▲广州都城隍庙,图源zhangzhugang
直至一位名为刘君献的书生到旅店投宿,廖小乔才等到报仇的机会。刘君献虽是读书人,但屡考不第,平日只能沿街卖胭针线为生。据说在廖小乔生前也颇有交情。
这晚,刘君献躺在床上,忽然阴风阵阵自床底吹起,跟着看见廖小乔的鬼魂出现在他的床前,如泣如诉地把她枉死的经过细说一遍,并且苦苦哀求刘君献助她报仇雪恨。
刘君献乍见到鬼魂,吓得魂飞魄散,但及后见廖小乔并无恶意,心绪才逐渐平定下来,及至听到廖小乔诉冤,不禁起了同情心,在正义感的驱使下,毅然答应尽力帮助她报仇雪恨。
廖小乔要求刘君献挟着雨伞前往广昌隆,她就藏身于雨伞之中,并嘱咐他沿途切勿打开,而且要不断低声呼唤着她的姓名,这样她便可以躲过城隍及门神进入广昌隆之中。
刘君献便依计行事,假装洽谈生意,将雨伞带入广昌隆之中,走的时候又故意遗下。赵槐安不知有诈,晚上收铺时见到一把不知是谁的雨伞,打开一看(旧时的人会在雨伞中写上某某府或者某某商号作为识别),廖小乔就从伞中现出,在赵槐安妻子面前怒斥了赵槐安一番后,以红罗三尺生生把赵槐安勒死,由此报仇雪恨。
▲当时的小人书, 图源网络
整个故事的关键是那把带入屋内打开的雨伞,倘若不是雨伞的掩护,鬼魂便无法通过城隍和门神这一关。这个也就是旧时长辈谆谆警诫,不可把伞带入屋内打开的禁忌由来。
02
阴魂雪恨木鱼歌
“大闹广昌隆”的故事,究竟是不是真的呢?
今天,广昌隆的传人还有一张广州码头的老照片,码头外的广昌隆,地下是店铺,楼上住人,可以想象风起时,楼板吱吱作响,胆小的人以为闹鬼也不一定。
不过,广昌隆的创办人并不是赵槐安,而是黄庭芳,现任老板黄喜润是第五代传人。
▲第五代传人黄喜润,图源网络
所以,尽管“大闹广昌隆”的故事有板有眼,但却不是真实的,而是始见于木鱼歌《阴魂雪恨》的虚构创作,据说木鱼歌的作者和黄喜润的叔公是相识的,编了这么一个鬼故事开个玩笑,但却令广昌隆人尽皆知。如若在今天,这种玩笑可能就会被起诉侵犯商业名誉权了。
木鱼歌又是什么呢?
木鱼歌又称唱木鱼和摸鱼歌,是一种广东曲艺,在唐代是佛教为便于用于向普罗大众传播宗教的形式,后来与地方民歌民谣逐渐融合演变,在明朝晚期出现于广州及珠江三角洲地区,于民间广泛流传。
木鱼歌初为清唱,没有口白,也没有乐器伴奏,曲体、拍子自由,腔调朴素简单,一般按唱词自然诵唱,不需从师学艺。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曾有职业木鱼歌艺人,男艺人称瞽(粤拼gu2,与“古”字同音)师,女艺人称瞽姬。
▲木鱼歌,图源广东省人民政府网
“瞽”在古汉语中是“瞎眼”的意思,可见以前唱木鱼歌的大多都是盲人,凭着这一门表演技艺,乞求打赏,赖以为生。
因为表演者是盲人,所以木鱼歌多为即兴表演或根据记忆演唱,直至清末才发展出文字记录的唱本木鱼书。
▲木鱼刻本,图源网络
我们现在找到清末广州以文堂刻印的《阴魂雪恨》(在后台回复关键词“大闹广昌隆”,可看全书原文),署名是龙舟松撰,龙舟松生平不详,但应该是一个瞽师的艺名,《大闹广昌隆》的故事究竟是他原创,还是他收集整理,或者再创作,就不得而知了。
木鱼歌之后还衍生出龙舟歌(龙舟松的名字可能与龙舟歌有关系),逐渐演变成南音,这些曾经在省港澳存在过很长时间的戏曲表演形式,对于现时省港澳的80后已经颇为陌生了,更别说90后和00后了。
但说起2001年TVB播出的电视剧《小宝与康熙》,以及2017年TVB播出的电视剧《大帅哥》,主角张卫健饰在剧中经常念唱的:“凉风有信,秋月无边,亏我思娇的情绪好比度日如年,虽则我唔系玉树临风,潇洒倜傥,但我有广阔嘅胸襟加强劲嘅臂腕!”,大家可能就有印象了。这段唱词其实就是改编自南音的《客途秋恨》的开头部分。
随着表演形式和层次更加丰富的粤曲粤剧兴起,木鱼歌、龙舟歌、南音也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1979年在香港逝世的杜焕,被认为是最后一位地水南音大师(地水是卜卦术语,广东人旧称盲人做阿水),他出生不久就已经失明,身世悲惨,在省港澳流浪,以卖唱为生,生前曾在香港电台演出,也曾在大会堂剧院演唱,弟子唐健垣为他录拍了一卷八厘米影带、留下他部分音响资料及曲词,成为了日后人们研究南音的珍贵素材。
▲杜焕,图源网络
“大闹广昌隆”的故事能够在省港澳地区流传甚广,离不开木鱼歌、龙舟歌、南音这些当时普罗大众喜闻乐见的表演形式,加上在民国时代广播电台的出现,经常播放这类节目,也令这个故事得以进一步传播。
当时普罗大众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广播电台播放的故事,里面地名、店号是真的,而角色也有名有姓,所以自然也容易令到很多人将原本虚构的故事信以为真。
03
不同时代之演绎
读回木鱼书《阴魂雪恨》(大闹广昌隆)的原文故事,如果用现在的话来概括,就是一个渣男对失足女子谋财害命,而失足女子的阴魂借助穷屌丝的帮助报仇成功,而最终借尸还魂与穷屌丝过上幸福日子的故事。
▲图源水印
这个故事结构和角色设定,与唐朝以来特别是明朝流行的短篇小说都很相似,蒋防的《唐人传奇》、冯梦龙的《警世通言》、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之中,都有大量故事是关于美貌妓女(或狐仙)与穷书生的爱恨情仇,除了表达痴男怨女的感情之外,当然也有一些道德教化的意义。看完《霍小玉传》和《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再看《阴魂雪恨》,就更有似曾相识之感觉。
《阴魂雪恨》里面大闹广昌隆的故事之所以在省港澳地区够流传至今,除了我们之前提到的故事背景贴地以及广播电台的出现等原因之外,一代代创作人在不同时代的再次创作更是起了关键作用。
早在民国初年,《阴魂雪恨》就已经被改编为粤剧《大闹广昌隆》,剧目至今仍有演出,而电影的出现也为《大闹广昌隆》的故事提供了新载体。
1937年,由廖梦觉、花影容、陈莉莉、黄楚山主演的黑白粤语长片《广昌隆恩仇记》上映,出品方的香港三和公司在宣传时,就称电影是根据光绪年间在广州小北门二牌楼所发生的一宗真人真事改编而成。因为当时没有广告法规管,这也许也是当时很多人把“大闹广昌隆”当成了真人真事的重要因素。
二战之后,粤语长片飞速发展(有关粤语长片的历史发展介绍,可看我们之前的文章),其中不少也是以《大闹广昌隆》为题材,进行改篇和翻拍。
1949年,郑孟霞、刘克宣、伊秋水、马影主演的《大闹广昌隆》,比较忠实于原故事。1952年,梁醒波、小燕飞、林蛟、 陈露华主演的《歌唱大闹广昌隆》,则改为廖小乔是装死,然后扮鬼设计向赵槐安复仇;1957年,梁醒波、紫罗莲、刘克宣主演的《呆佬遇鬼》,则将故事改为搞笑喜剧。
而最为我们这代人所熟知的影视作品,就莫过于1993年陈果导演,郑丹瑞、吴大维、陶君薇、青山知可子主演的彩色港产电影《大闹广昌隆》,以及1997年杨锦泉导演,周海媚、林家栋、郭少芸、 陈启泰、邓兆尊主演的TVB24集电视剧《大闹广昌隆》了。
▲TVB版《大闹广昌隆》图源水印
这两部港产影视作品,都对原故事进行了较大的改动,以贴近当时的主要观众群体,例如将故事发生的地方从广州改成了香港,时代也从清末改为了40至50年代,而原来角色的姓名与职业也进行了改变,但还是保留了原故事的基本框架。
历史时代在变,传播方式在变,表演形式在变,但痴情女子遇上负心汉这种故事,讲上千年依然能获得共鸣,难怪霍尊与陈露的感情瓜葛一发上微博,就引发众多年轻男女的关注和激烈的争论了。
各位自己友,
你们还听说过哪些老一辈传授的禁忌?
欢迎大家在评论分享!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