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雨,坐网约车上班。司机是个老广州,车里正播着张悦楷讲的156回《三国演义》。

我很惊讶地问:“依家电台仲有讲古播咩?”

司机说:“我喺手机开喜马拉雅,然后蓝牙连接车载音响播嘎!哎,呢啲老古董嘢,睇怕你哋啲后生都越嚟越少人识得欣赏嘞……”

粤语讲古,还有机会“书接上一回”吗?

▲20世纪80年代张悦楷在电台讲《三国演义》

(图片由颜志图先生提供)

确实,现在90后、00后的新生代可选择的媒体和娱乐方式实在太多了,而上世纪八十年代,万人空巷打开收音机收听粤语讲古的盛况已经难再。

时代不同,粤语讲古会注定衰落了吗?

01

粤语讲古的萌芽时代

知道阿爸阿妈阿爷阿嫲最憎的一句话是什么吗?

当然是“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啦!这句话就是讲古的标志性语句,就等于现在看剧看到关键突然听到了可恨的片尾曲。

粤语讲古,还有机会“书接上一回”吗?

都说了“下回分解”,那么粤语讲古就是用粤语讲故事,一种口头讲说的表演方式,也叫评书、说书。一般是一人(俗称讲古佬)立于桌后,持有折扇和醒木,常着长衫。广州的讲古,向来没有文字话本,都是凭借记忆,或挖掘口口相传的民间故事来演绎。

“书评”起源于明末清初的江南,由柳敬亭大师创造。那时候它还只是曲艺的一部分,被叫做“弦子书”,还未独立当家。后来柳敬亭成为抗清将领左良玉的幕客,随军征战南下,而说书也随之传到了广东。

粤语讲古,还有机会“书接上一回”吗?

▲柳敬亭讲古,图源网络

讲古最早出现的地方,估计很多人都猜不到——那就是寺庙。因为一开始,”讲古“讲的不是故事,而是劝说、劝诫。之后,出现了一个关键人物“先生连”吴连,他在较场东搭起来一个简陋的茅舍“讲古寮”,并且凭借自身过人的知识量和讲故事技巧,赢得了众多“老广”的心。放到现在,那讲故事吸引听众的能力,堪比在美上市的瑞幸。

在民国,讲古的场所分为三种:一是低档茶楼,二是“讲古寮”,三是”开街档“。茶楼有一定的消费门槛在,而且环境也舒适很多;而讲古寮虽然简陋,但怎样都是”有瓦遮头“,能让最底层的百姓也享受到廉价且较舒适的娱乐活动。

粤语讲古,还有机会“书接上一回”吗?

▲民国时期,在茶楼里闲聊的人,图源水印

而“开街档”就没什么环境限制,讲古佬在街边人多的地方,喊个话鼓个掌把人吸引过来就开讲了:“讲古啰,有嘢听喇!”这种露天讲古,很考验讲古佬的功力,他们大多依靠讲到精彩之处就收钱来贴补家用,就像是看剧前几集免费,后面就开VIP才能看。

讲古呢,有一个非常典型的特征,肢体动作和表情特别丰富,也就是所谓的“手面”。讲古和话剧、舞台剧是类似的,都要求舞台上的人放大自己的表情、动作和音量,因为观众和讲古佬的距离较远会看不清楚。

粤语讲古,还有机会“书接上一回”吗?

▲广州说书表情以及动作分析,图源颜志图先生

但手部动作也不能乱来,有一定的套路手势,并借助扇子滑动起来。有时还要求讲古佬有一定的武术底子,能做出规范的武术动作。至于表情,更是要充分结合故事情节和人物特征不断表现。“手面”的好与不好,观众能不能更入戏,就考验讲古佬对故事的理解是否到位。

粤语讲古,还有机会“书接上一回”吗?

▲郑达也曾讲古,图源广东广播

02

电台讲古的全盛时代

讲古真正成为影响几辈广东人的艺术,还得是广播电台的全盛时期。
在电台刚刚兴起时,电台内容大部分是播放歌曲,后来电台多了竞争大了,便有聪明人把优秀的讲古佬请到电台里讲故事,吸引听众。而现代粤语讲古第一人陈干臣便是在那段时间出现的。

就连陈济棠都热衷于听他讲古仔,陈济棠的妻子莫秀英甚至请他到府中讲古。陈干臣擅长讲一些慷慨淋漓的英雄故事,抑扬顿挫的语调能让听众听得全情投入。因此他在陈济棠府中讲古时,讲到了一个击退外敌的历史故事,以此激励、鞭策在全国抗日情绪高涨背景下的陈济棠。

粤语讲古,还有机会“书接上一回”吗?

▲图源孔夫子网

1945年,陈干臣在广州的胜利电台讲古,受欢迎程度那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一到时间大家便会聚到收音机前齐齐听古仔,“你今日听咗老陈讲古未”堪比“今日食咗饭未”。后来他同时在电台和文化公园(以前叫岭南文物宫)讲古,台下那是人头耸动、在墙角站两个小时也无所畏惧。

当然要说到最传神、影响广东人最深的讲古佬,肯定要提到张悦楷老师,他简直就是众多老广心中的偶像、男神。不仅见多识广,广州话的各种俗语、典故都了如指掌,而且他讲古时的声线、感情、细微的表现都让人挑不出问题,所有人都会不自觉被吸引进去。

“你哋后生都唔知,每日中午12点,同埋下午6点,真系好墟撼。个个都围喺收音机前边听张悦楷讲故仔。”70后的林哥和我们回忆往时,大家不仅追着听,还追着讨论。“楷叔受欢迎到咩程度呢?有个女同学开玩笑话,佢早出世几十年就要嫁畀楷叔,哈哈。
粤语讲古,还有机会“书接上一回”吗?

▲图源水印

“当然喇,除了楷叔,仲有林兆明,我都好锺意听。“林哥提起林兆明,就想起了小时候,经常捧着一碗饭蹲在收音机前”电台捞饭“,听着《西游记》、《虾球传》吃饭。

粤语讲古,还有机会“书接上一回”吗?

▲张悦楷(左)和林兆明(右)是好拍档、好朋友,

图源网络

在个人传记《书接上一回》里提到,林兆明先生是个性情中人,不仅对爱情执着,对待事业也是从不放弃。当被人质疑他讲《西游记》是传播鬼神迷信,会教坏别人,他顶着压力一直坚持;年近九十岁了,依旧产出新作《广州往事》等等。

粤语讲古,还有机会“书接上一回”吗?

▲图源新快报

还有创造了“天空小说”、”广播剧“始祖李我,擅长儿童故事的冼碧莹,以讲金庸武侠小说成名的梁锦辉,广东民间故事讲得妙的颜志图等等的讲古佬陪伴几代广州(珠三角)人长大。

无论是那种风格的讲古佬,他们都以极具韵律的叙述口吻,伴有丰富的表情、肢体做补充,和大量的民间俗语、生活语言来讲述一个个、或许不够真实但必定足够吸引的故事。

但随着媒介环境的日益多元,休息娱乐的方式增多,粤语讲古还是不可避免地走向下坡,曾经万人空巷的场面不再,一个个聚集听众的讲坛被撤……

03

网络冲击的坚守时代

粤语讲古盛况不再,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由于人们的工作形式以及媒介的传播环境已经产生了巨大变化
以前的工作是蓝领居多,大家可以一半工作一半听电台,工作娱乐两不误;但现在的工作是白领居多,需要聚精会神处理各项文书工作,已不大可能在办公室开着收音机;另一方面,随着互联网——特别是移动花联网的兴起,大家接触的媒介形式更加多元,连电视的收视都在不断萎缩之中,何况更古老的电台广播呢?
粤语讲古,还有机会“书接上一回”吗?
▲多少年轻人没见过这个,图源水印
热心的自己友谢家小星在粉丝群的讨论中提出了他的观点:“以前嘅年轻人娱乐工具系收音机、电视机,依家嘅年轻人娱乐工具系收集佢哋对于娱乐嘅认识就局限喺手机里面。所以00后讨论嘅嘢都系游戏、网剧网综,估计讲古、听电台、交笔友甚少听闻。”
就像小星所说的,讲古更多存在在电视、电台,这些是媒体年轻人都几乎不会去接触。这就导致,很多人都不知道”讲古“的存在。
如此严峻的情况下,粤语讲古真的将会后继无人吗?
其实依旧有人坚守在传承粤语讲古这块阵地上。
就在几天前,年过八旬的缪燕飞老师举办了语言艺术讲座,还很新潮地利用了直播向全网讲解“粤语讲古”。
粤语讲古,还有机会“书接上一回”吗?
▲悦之端艺术中心供图
缪燕飞老师曾陪伴了60后、70后广州人度过寂寥的生活,几乎40岁以上的广州人都听过她的电台讲古。
70年代缪燕飞播讲《海岛女民兵》时,每逢傍晚18点30分,几乎每间店铺都可以听到她的声音,新华书店摆设在书架的小说《海岛女民兵》成为热门货被抢购一空。
一直以来,缪燕飞老师都奔走在粤语、粤语讲古的传承上,哪怕现在白发苍苍依旧不停脚步。几年前在越秀区少年宫的牵头下,开办一个专门培训粤语语言培训的兴趣班,就是为了更多年轻人乐意讲粤语,热爱讲粤语。
粤语讲古,还有机会“书接上一回”吗?
▲图源水印
似乎只有老艺术家还在苦苦支撑?其实不然,年轻的“讲古佬”彭嘉志也一直活跃在各个媒体和青少年活动上。
彭嘉志自小立志讲古,并成为“广州市粤语讲古艺术唯一传承人”颜志图亲传弟子。苦练多年的他在各大媒体上崭露头角,不断被众人知晓。
粤语讲古,还有机会“书接上一回”吗?
▲图源水印
现在的他也不断将粤语讲古传承下去,经常受邀参加校园宣传活动、青少年讲古大赛、少年宫的兴趣课等等,每年跟他学讲古的弟子都在3000人以上,线下互动人数5万~6万人次,线上更多。此外,他还收集了众多适合儿童阅读、听说的故事,并出版书籍《童说岭南——听彭嘉志讲古仔》。
 
粤语讲古,还有机会“书接上一回”吗?
他坦言,“把大家熟悉的题材讲得新鲜,这才是说书吸引人的地方。现在信息这么发达,要找大家没听过的东西挺难的。
粤语讲古,还有机会“书接上一回”吗?
也对,现在年轻人知道的事情有可能真的比老一辈吃过的盐还多,在网上环游过的世界也比老一辈走过的桥还多。过于传统保守的艺术形式很难吸引挑剔求新的90后、00后,必须要跟上他们的步伐,了解他们的喜好,去创新去变化。
前路注定艰难,但未尝不可。

04

期待进化的复兴时代

正如彭嘉志自己在专访中提到的,他希望打造一个广州“德云社”。除了能让自己的弟子将粤语讲古传承下去,还能体面地养活自己。
在大概十年前,北方的相声也是不受年轻人欢迎的。但近年来,一些新潮的玩法引进到相声里,使得德云社吸引了一帮年轻人。北方的相声就这样在绝境中求得了年轻化的反击。
粤语讲古,还有机会“书接上一回”吗?

▲图源趣苑杂谈

当然其中也有很多争议,但粤语讲古苦苦求得的“培养新观众群”,德云社做到了。我们粤语讲古能否参考他们,更多地拥抱年轻人喜欢的媒体平台?像是抖音、B站、直播等等。

粤语讲古,还有机会“书接上一回”吗?

▲B站搜索说书发现播放量还是挺高的

台湾的一个视频博主“英雄说书”,在视频平台上已经收获了近20万的粉丝,超过5000万的播放量。他同样是讲三国故事、英雄历史故事,但胜在视频特效上的创新,以及内容选择和叙述方式更合年轻人的口味。

粤语讲古,还有机会“书接上一回”吗?

你可能会觉得年轻人就是不喜欢严肃的东西,不喜欢学习,那你就错了!举个例子,B站有很多很严肃深奥的学科视频,观看的人还络绎不绝。像是最近很火的法学老师罗翔,他粉丝有850万,播放量有1.6亿。他会用一些幽默的段子,结合年轻人关注的热点去普法。那么粤语讲古是不是可以这样,联系一些热点去讲呢?

粤语讲古,还有机会“书接上一回”吗?

正如自己友谢家小星所说的,要讲古重现当年收音机时代的那种鼎盛,恢复那种影响力是不可能的。而且广州人向来脚踏实地,从不想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只是想让它能进入年轻人的视野里,成为一种小众但有生命力的艺术,可以像一株坚韧的木棉树,扎根在广府文化这个土地上。

借用林兆明先生的话:“且听,中国的故事永远仍有‘下回’。有粤语的地方,粤语讲古就永远不会消失。现在,我们不妨‘书接上一回’吧!”

各位自己友,

你们觉得粤语讲古怎样做,

才可以让年轻人接受?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想法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