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前,一个经常畀人打错成“公元前”嘅车站,同时都系广州地铁系统中第一个换乘车站。
佢嘅客流量完全唔会输畀“地狱西路”,咁大家有冇谂过,点解公园前叫做公园前?
其实,“XX前”系广州地名其中一个著名套路,咁广州地名仲有咩其他套路?等阿咩同你科普下啦。
XX前
“XX前”表达某个地点之前,可以系一条路或者街巷嘅名,亦都可以表示一片区域。
公园前:
由于位于人民公园之前而被命名,最初系老一辈广州人口中嘅一个路名(原公园路,又称公园前),演变到今日,指代一片区域。
根据广州地名网资料,除咗越秀区嘅公园前,喺花都同从化都分别有一条公园前路。
除咗“公园前”,广州仲有唔少“XX前”嘅名称
财厅前站:
公交车站站名,由于喺广东省财政厅大楼前而得名,依家已经改名为“财厅站”
旧部前:
东起越秀区一德路,西至玉子巷,喺两广(清朝两广总督)部堂前而得名。现有省一级学校“旧部前小学”
操场前:
越秀区人民中路东侧,南起大德路,北至同乐路,清代时期,此地系驻粤八旗兵前锋营箭道,有军队操练场地,故名。
三府前:
越秀区海珠南路东侧,东接玉子巷,西至海珠南路,因喺清代三府衙门之前而得名。
槐花前:
越秀区文德东路东端南侧,原有华光庙,寺庙隔离植有好多槐花树,故得名槐花前。
松漱前:
海珠区宝岗路南段西侧,东起宝岗路,西至半山亭,因在松漱坊(已毁)之前,故名。
由于时间关系,仲有岗前路、新洲前、府前路、署前路、祠前大街、学堂前、华林寺前、南洲前、汛地前等就唔详细讲啦。
XX通津
“津”系码头嘅意思,以前特指珠江边嘅码头、埠头,好多江边小路被冠以“XX通津”,呢种叫法大概起源于明代。
其中最神奇嘅就系“寺贝通津”,
寺贝通津
位于越秀区东山一带,“寺”系指东山原有嘅一座寺庙东山寺(俗称太监寺),“贝”系“背面”嘅意思,“寺贝通津”嘅意思其实系:
东山寺背后通往海边码头嗰条路
一个咁高大上嘅地名,其实背后嘅意思就系咁通俗易懂。
相似地名仲有:
前鉴通津(东华东路附近)
筑南通津(东山广九大马路)
太平通津(沿江路旧央行后边,太平沙附近)
云海通津(越秀区较场西路附近)
幸福通津(荔湾区文昌北路附近)
龙导通津(海珠区工业大道附近)
第X甫
关于“甫”字嘅含义,有好几种讲法,
第一:“甫”由商铺和水埗(码头)演变而来
第二:“甫”系指平坦而未耕种嘅地貌
第三:“甫”系古南越方言中“村庄”,黄埔、东圃和十八甫都系指村庄
咁多“甫”字嘅地名,其中就以老西关嘅“十八甫”最独特。
十八甫
指沿西濠西岸及下西关涌(大观河)两岸嘅18条商业繁盛街圩,系西关最早嘅商业区。
第九甫以德星里分出上九甫和下九甫,与第十甫共同组成如今上下九步行街。
不过十八甫只有第二甫、第三甫……直到十八甫,但系并冇“第一甫”,因为其实“第一甫”嘅街名系“第一津街”。
第一津街
位于通向越秀山脚嘅兰湖水道,系明代城西护城河嘅第一个埠头,旧时嘅人命名为“通津”(参考上边第二个命名套路),一直沿用至今。
由此延伸出一句广州歇后语:
第一津——冇甫(谱)
以上系三个广州地名较为常见嘅套路,系咪觉得睇好似好高大上嘅地名,实际上背后来源都好通俗,并唔系好似我哋谂嘅咁复杂。
可以睇得出,广州地名起源基本上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地点所处位置;
第二,所处位置附近有冇古城墙、城廓、官署、建筑名胜等;
第三,附近从事行业,居住名人或者发生历史事件有关。
其实好多你熟悉或者觉得好犀利嘅地名,其实来源都简单到令你觉得出人意料——
石牌(天河区)
此地原为坟墓众多嘅山岗,一块块坟碑到处竖立,旧称石碑,后改称石牌。
大北、小北(越秀区)
明、清两朝城墙大北门、小北门在此,故名。
西关(荔湾区)
明、清时处城之西部而名西关。
花地(荔湾区)
初名“花埭”,埭即土堰之意,此地人以种植花卉为生,清代取名花地。
黄沙(荔湾区)
原是珠江边大沙滩,尽是黄沙而名。
三角市(越秀区)
因清朝有一集市为三角形而名。
双门底(越秀区)
此地位于番山、禺山之间,南汉王凿通叠石,建双阙于其上。宋朝时改双阙为双门,居民居其下,皆称“双门底”。上世纪60年代正式叫做北京路。
明心路(荔湾区)
因附近有盲人院,取“目瞎心明”之意而名明心路。
彩虹桥(荔湾区)
南汉时建有石桥,形状如彩虹吸水。
陆居路(荔湾区)
解放后水上人民生活开始安定,从艇上搬到陆上建屋定居,结束了终年飘浮的日子
大策、小策(荔湾区)
大策溪与小策溪,流经花地,得名,与梵文无关
棠下街(天河区)
传闻喺甘棠树下开村,故名。另记载,周朝召公出巡,曾在路边甘棠树下听讼决狱。后人感其恩德,敬爱其树。“甘棠树下”有缅怀先人恩德的意思。
流花路(越秀区)
流花路嘅西侧相传系晋代芝兰湖(今流花湖花园),刘氏皇帝与宫女妃嫔宴游其间,宫女早上梳妆时,将隔日的残花丢入水中,落英缤纷,得名。
龙洞街(天河区)
由龙眼洞村为基础组成,其得名原因相传有9种,古籍曾记因广植龙眼树而得名。“洞”系村、寨嘅土名,故龙眼洞又简称龙洞。
之前,曾经有篇文章讲过“广州老地名近20年消失近两千个”,双门底变北京路就系其中一个例子。
地名系一个城市嘅文化沉淀产物,或者终有一日,上面嘅地名有啲都会消失,但系起码会有人记得佢哋背后嘅意义,比如睇完呢篇文章嘅你哋。
各位自己友,
你哋屋企附近有冇啲特别嘅地名,
喺评论区讲嚟听下!
素材出自广州地名网、知乎、百度百科等
羊城网负责整理编辑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