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已到,相信每位学生哥已经开心到飞起啦!如果一定要说放寒假会令他们不开心,应该只有无穷无尽的作业,以及和学校门口平靓正小吃的暂别了!
▲比如说推车档的牛杂啦
图片来自网络
放学就去校门觅食,是在校园流传了n年的传统习俗,而每一代人的饮食习惯不同,校门小吃的c位也一直在改变。
不过,在广东,有一种小吃,不但霸占了几代学生哥的童年回忆,更“入侵”了广东无数街头巷尾,它就是——钵仔糕!
▲图片来自网络
这款百变外表媲美变色龙、号称广东街头的“任性果冻”,到底是怎样成为几代人的童年回忆、校门走鬼档的标配之一?!
这些曾经有着高人气的传统钵仔糕店,现在为何见少买少呢?
上百年的历史
虽然只是一种街头小吃,但钵仔糕的历史却可以追溯到一百多年前的咸丰年间。
“钵仔糕……当时驰名者只一家,在华丰迂桥旁,河底有石,沁出清泉,其家适设石上,取以洗糖,澄清去浊,以钵盛而蒸之,非他人所用。”
史书记载了人们如何用钵仔来蒸糕,这个方法一直流传至今。
▲图片来自饮食男女
据闻钵仔糕诞生的原因十分朴素——为了“填肚”。
旧时食物匮乏,妇女担心打工或耕田的男士会“肚仔饿”,便想到了用小钵仔制作米糊糕,让他们备着钵仔糕来“填肚”。
后来,这种“填肚”小吃因当地人外传而流传各地,更成为了粤式小吃的代表之一。
▲图片来源见水印
出身于广东台山,在粤港澳地区流行,近年更慢慢征服其他地方人们的味蕾。
小小一件钵仔糕,能一步步实现版图的扩大,它到底有多讲究?
传统的旧味道
旧时的人讲究起来,会用石磨磨出的米浆制作钵仔糕,所以有人说“吃钵仔糕就应该吃没有红豆的”,因为米香才是钵仔糕的灵魂所在。
现在石磨已经不是每家每户的必备品,石磨米浆大多变成了制作方便的粘米粉或钵仔糕粉。
▲图片来源于摄图网,版权归作者所有
还记得《新不了情》中,袁靓靓见到钵仔糕摊便兴奋地走过去:“畀个白色嘅我,畀个啡色嘅佢呀。”
这种不透明的钵仔糕是老式做法,将糖煮融后趁热撞入粉浆中,白色是砂糖,啡色则是黄糖。
现在钵仔糕已经不局限于两种颜色,抹茶的绿、南瓜的橙黄、蝶豆花的蓝……
只要你想,钵仔糕连彩虹都可以给你。
▲图片来自网络
糖水和粉浆准备好,就可以倒入“碗头仔”中拿去蒸。“碗头仔”就是那个小小的瓦钵,钵仔“的的骰骰”,受热均匀,且蒸出来的糕不大,两三口就能搞掂一个。
✎的的骰骰:小巧玲珑。
▲图片来源见水印
除了瓦钵,人们还会用小瓷碗、形状各异的塑胶模具来制作钵仔糕。
一些店主坚持用瓦钵来蒸糕,是因为瓦钵能够吸收米香,用得越久的瓦钵蒸出来的钵仔糕越有味道。
▲图片来自网络
识食的人都知道,有“肚脐眼”的钵仔糕才好吃。
只有蒸糕时火气足水蒸气才会上升,再下沉时令糕身中间受压,压出“肚脐眼”,这样的钵仔糕咬下去“软软熟熟”。
▲图片来源见水印
据说在八、九十年代,钵仔糕口味不多;
到了90后的童年时期,才出现很多不同颜色、口味的钵仔糕:红豆绿豆、菠萝椰子、朱古力粟米、提子桂花等;
▲图片来自网络
现在的口味更进阶到酸梅烧鹅、猪脚姜、咸蛋黄、柠檬茶……
传统和新派,你更爱哪种?
▲图片来自网络
回忆中的情怀
从前为了充饥而诞生的钵仔糕,如今已成为一种粤式情怀的代表。
影视剧总爱用钵仔糕来表达情意,男女主角明明人手一个钵仔糕,却总会有“你喂我一口,我喂你一口”这样的缠绵。
大概是因为传统钵仔糕有“烟烟韧韧”的口感,正正契合情侣之间甜蜜的感觉?
更多人对钵仔糕的定义是童年的味道。
放学之后飞奔到钵仔糕小摊,看着老板熟练地用竹签,沿着钵仔边转一圈就取出整个钵仔糕,一下子就将几个钵仔糕交到你手上。
▲图片来自网络
但是,曾经有媒体采访过钵仔糕店的店主,他对于钵仔糕的未来感到十分担忧:
“小朋友宁愿吃面包、薯条也不会吃钵仔糕,这些手作糕点前景并不明朗,相信后继无人了!”
钵仔糕档前的顾客,其实很多都是长大了的、我们的同龄人,为了找回从前的味道,再尝一个钵仔糕。
▲图片来自网络
虽然现在广州街头还能找到钵仔糕档,偶尔还有一些新派口味推出市场,但是也有一些老板将钵仔糕形容为“有血有汗,后继无人”。
在“热辣辣”的厨房里忙着磨米、煮糖水、看蒸炉,人手不够的话还要同时兼顾门面卖糕。
一件传统的钵仔糕卖得并不贵,却要经过繁杂的工序才能做好,如此辛苦的工作,又有多少人愿意入行呢?
▲图片来自饮食男女
“小吃,看似简单,却充满了饮食之道。只有真的懂得火候,食材与调味原理,了解每一个小吃背后的艰辛,才能看懂制作者从小处用心的美好。”
正因为包含着浓浓的人情味(几块钱就能重拾童年回忆),钵仔糕的每一口美好,都值得我们去爱惜和尊重。
各位自己友
你知道有哪家店钵仔糕做得好吃?
你最爱哪种口味的钵仔糕?
欢迎留言和大家分享!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