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追羊城网嘅自己友仲记得,几日前我写过一篇文章,提及过「捉伊人」之中嘅“伊人”来源于《诗经》之中嘅《蒹葭》。
点击回顾→粤语嘅“内涵”,出乎你想象
「捉迷藏」系每个小朋友童年时期必定玩过嘅集体游戏,唔使道具,唔使电子器具,只需要一个场地同三两个老友仔就可以玩足一个下午。
喺广东,「捉迷藏」又好多种唔同嘅叫法,「捉伊人」、「摸盲盲」、「伏匿匿」、「埋舟」……究竟佢哋之间有咩区别?系咪同一样嘢?
其实上边所有称呼都系指同一样嘢,都系细路仔嘅寻人游戏,通过「猜呈寻」决定出捉人者,去捉剩余嘅细路仔。
佢哋主要区别在于规则同玩法唔同,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摸盲盲、盲公捉、耍盲鸡
呢啲先系真正捉迷藏!
「捉迷藏」嘅一条重要规则系,捉人者寻人前要先以毛巾蒙眼,捉人者只可以靠听声去捉人,捉到人即为赢,而捉人期间,匿藏者可以四处走动。
「摸盲盲」一词,源于清朝嘅《土风录》——
小儿以巾掩目,暗中摸索,谓之摸盲盲。始于唐明皇、杨妃之戏,号捉迷藏。
由此可知「摸盲盲」等于「捉迷藏」,只不过系叫法唔同。而「盲公捉」、「耍盲鸡」就系由此延伸出嘅别称。
由于捉人者蒙住眼,成日盲中中四围冲,好似只鸡被匿藏者耍乐,故又得名「耍盲鸡」;「盲公捉」则取自于「盲公竹」嘅谐音,好诙谐有趣。
伏匿匿、伏伊人、捉伊人
都系进化版捉迷藏
同传统捉迷藏唔同,「伏匿匿」要求捉人者先伏埋墙、蒙着眼或者用手揜眼,从1到50咁数数,匿藏者就喺呢段时间内匿埋。
时间一到,捉人者就会大声嗌:“我嚟啦!”,然后开始捉人,匿藏者可以四围走、周围匿,匿得最耐嘅,就算赢。
「伏匿匿」嘅发音系“buk6 nei1 nei1”,都系古老嘅广府音,“伏”字发「仆」音,代表藏匿嘅意思,「伏伊人」一词都系由此而来。
「伏伊人」结合“伏”字同“伊人”而来,而游戏中,「伊人」不但要伏,还要被捉,所以又有咗「捉伊人」,两者意思其实完全一样。
水鬼上岸、埋舟
都来源于水鬼传说
珠江三角洲水乡众多,经常会有乡民溺毙,久而久之就有咗「水鬼掹脚」嘅民间传说。
每年农历七月,老人都会劝儿童勿往山涧游泳,以免遭「水鬼掹脚」,溺毙于水中,水鬼藉其躯壳投胎做人,死者则化成水鬼,做水鬼替身。
「水鬼上岸」、「埋舟」就系孩童将伏匿匿同水鬼传说结合而来嘅游戏。
捉人者代表水鬼,其他人喺“岸上”躲匿(比地面高的地方),为避免做“水鬼替身”,跑去触碰墙壁或大树,大叫“埋舟”,就可以避免被捉,捉人者只能再寻找另一个目标。
「埋舟」象征溺水者靠近船舟,有物可扶,自然不怕水鬼拉脚。
当水鬼捉到人或所有人都已「埋舟」,游戏就会结束,重新开始。
何仔公
究竟同何济公有冇那冷?
「何仔公」你可能未听过呢个名,但你肯定玩过相似规则嘅捉迷藏。
「何仔公」玩法同「水鬼上岸」差唔多,同样都加入咗玩家自保元素。
当被捉者差唔多被捉到,可以双臂交叉胸前,大叫一声“何”或“何仔公”,就可以避免被捉,但必须要立正一直企喺原位,直到你嘅同伴帮你“解穴”。
但如果你平时得罪人多,或者叫太多次“何”,可能就会冇人愿意帮你解穴,你就只可以一直企喺原地,咩都做唔到。
之后,「何仔公」追加咗好多新规则:比V可以暂停,被捉者可以自救,只可以上捉上,下捉下……真系捉到天荒地老都未捉完!
印象中,以前每次玩「捉伊人」,游戏完结唔系因为捉晒啲人,而系因为已经日落西山,阿妈叫你返去食饭。
即使喺冇电子产品嘅年代,我哋嘅童年依然可以好开心,唔知你哋童年嘅「捉伊人」又系边个版本?
除咗「捉伊人」,我记得我童年仲会玩「煮饭仔」,攞架撑,扮煮饭,先落米,后透火,样样都唔拿西!
仲唱住《麻鹰飞》嚟放纸飞机,希望只飞机好似麻鹰咁“飘嚟飘去唔落地”!
陪伴我哋童年嘅除咗简单而有趣游戏,仲有呢啲朗朗上口、耳熟能详嘅《广府童谣》!
每一首童谣都带住一段回忆,
每一句粤语都值得我哋传承。
购买方式
羊城网亲子价:¥35
淘宝购买:淘宝店铺搜索【羊记杂货铺】
微信购买:识别二维码进入微店。
素材出自《广府话救亡》、维基百科等
羊城网负责整理编辑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