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若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尝试从历史与数据之中找寻线索……

“我是广州人,但我不会说广州话……”

进入二十一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后,在整个粤港澳大湾区,下一代只会讲普通话而不会说粤语的情况越来越普遍。曾经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风靡全国、盛极一时的粤语,如今却在其发源地面临着传承危机。

 

粤语传承危机:大家都能感受到,但却总说不清原因……

▲图源网络

究竟,这个转变是如何发生的呢?有人认为是学校推行普通话教育,有人认为是本土家庭缺乏母语意识,有人认为是电视电台的粤语时段越来越少,有人认为是优秀粤语作品的缺乏。

但我认为,这些答案都并没有触及根本和全局,甚至很多时候都是倒因为果。所以,想解答这个问题,就需要从历史与数据之中找寻线索……

01

官话在古代为何不普及?

读过中学历史教科书的朋友都知道,秦始皇在灭六国后,为了便于实行大统一的中央集权管理,所以在全国实行了书同文、车同轨、度同制等一系列政策。

那秦始皇又有没有考虑过统一全国的语言呢?实现口同语呢?把首都咸阳的语言作为官话推广到全国各地呢?这样地方选拔的官员汇报工作时不至于鸡同鸭讲,而政令下达的时候也更便于把皇帝的意志传到每个子民那里。

粤语传承危机:大家都能感受到,但却总说不清原因……

▲秦始皇,图源网络

我相信肯定有,但他只是无法做到。一方面是秦朝的统治时间很短,历经三代也只维持了短短十四年,更重要的是古代缺乏把一种标准语言推广到全国各地的技术条件,而这个问题一直延续到清朝灭亡依然无法解决。

早在雍正年间,清廷就在广东和福建设立正音书院,由当地驻防的旗人任教,规定这两省乡试举子必须用北京官话。面试的时候,童子听不懂、不会说官话,就不能考秀才。但这个政策显然是失败的。因为到了清末戊戌变法的时候,在北京的光绪皇帝依然很难听得明白来自广东的康有为在说什么。

 

所以在古代,全国除了京城以外的地区,官话只会在少数官员和学者之中流行,而绝大多数的百姓都一定是使用当地的白话。

粤语传承危机:大家都能感受到,但却总说不清原因……

▲康有为,图源网络

直至民国时代,全面推广官话的技术条件终出现。

1912年,中华民国教育部制定了注音符号,而留声机、电台收音等设备亦开始陆续出现和普及。所以,蒋介石政府在北伐成功后,就曾经仿效过普鲁士统一的德国以及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大力推行过国语统一运动,但由于后来抗日战争和内战爆发,所以一直没能在中国大陆执行下去。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政后,废除了国民党统治时期的国语,在1956年正式开始在全国推广普通话。

粤语传承危机:大家都能感受到,但却总说不清原因……

▲图源网络

说到这里,可能很多人就会问,既然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全国就开始推广普通话,那为什么粤语文化在八九十年代反而一度风靡全国,直到二十一世纪之后才广东开始出现传承危机呢?

02

粤语兴衰与经济地位有关?

在知乎上,很多人喜欢用粤港澳在全国的经济地位来解释粤语的兴衰:改革开放初期,粤港澳经济引领全国,那粤语自然风靡全国,而进入二十一世纪后,粤港澳经济地位下降,那粤语自然也会衰落。

我觉得,用这个观点来解释粤语文化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风靡全国是有一定合理性,当时刚刚经历十年浩劫,经济和文化都是百废待兴,而粤语流行文化正是跟着香港投资的引入,先是传入广东,再带到内地。

 

粤语传承危机:大家都能感受到,但却总说不清原因……

▲beyond乐队,图源网络

但是,用来解释粤语文化在全国的吸引力下降,并在本地出现传承危机,这显然就不合理了。

首先,近二十年内地很多地方经济崛起是事实,但广东的经济地位却并没有显著下降——从1991年开始,广东财政收入连续三十三年位居全国首位。2023年统计数据表明,广东几乎以一省之力贡献了全国将近一半(47.47%)的养老金调剂。如果广东经济真的仆街,你该想想内地会有多少省份发不出养老金。

粤语传承危机:大家都能感受到,但却总说不清原因……

▲图源水印

另外,粤语文化在全国各地的影响力衰减也只是一个错觉。这是因为内地流行文化在近二十多年开始崛起,台湾地区乃至欧美日韩的流行文化,亦随着国家进一步的开放而输入,百花齐放的局面取代了当年只有粤语流行文化一枝独秀的格局。

正如我们现在依然还能够看到,各地卡拉OK中粤语歌依然占据近半歌单,而香港歌手到内地开演唱会亦一样场场爆满。

粤语传承危机:大家都能感受到,但却总说不清原因……

▲图源网络

最后,这个观点更加无法解释,在经济发展越是靠后的地区,本地语言的传承却反倒要好一些呢?而经济地位在本世纪快速崛起的上海,在沪语的传承问题上,却远远比粤语在粤港澳地区的传承要严峻得多?

03

前所未有的全国人口大迁徙

答案并不复杂,正是在于改革开放后,中国出现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人口大规模迁徙。

1980年后,广东由于有着接近港澳的优势,经济迅速发展,一方面将来自香港的粤语流行文化输出到全国各地,另一方面又吸引着内地成千上万的打工者背井离乡涌入广东,从而导致广东经济最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地区人口出现结构性的改变,而上海的情况也是类似,只是沪语缺乏了像香港那样的流行文化输出基地。

我们看看几组人口数据:

中国的总人口数,1980年是9亿多,2000年是12亿多,2010年是13亿多,三十年增长了约36%

粤语传承危机:大家都能感受到,但却总说不清原因……

广东的常住人口数,1980年是5200万,2000年是8600万,2010年是1亿零440万,三十年增长了约100%

粤语传承危机:大家都能感受到,但却总说不清原因……

广州的常住人口,1980年是500万,2000年是994万,2010年是1270万,三十年增长了约154%

粤语传承危机:大家都能感受到,但却总说不清原因……

可以看到这三十年间,广州的人口增长速度远超全国全省。要知道,在1980年开始全国就开始实行一孩生育政策,这就意味着广州这三十年之中增长的常住人口大部分,都不是来自自然增长,而是来自于外地流入,特别是外省非粤语地区的流入。

我们完全不难想象,当外来新移民占少数的时候,他们为了融入本地生活,当然是会选择学讲当地语言;但如果当外来新移民比例大幅提升,甚至超过本地人,恐怕就没必要再学讲当地语言了,大家用作为通用语言的普通话沟通就足够了,反而是作为相对少数的本地人,在生活、工作等场景中,使用本地语言的机会越来越少。

粤语传承危机:大家都能感受到,但却总说不清原因……

▲图源网络

以广州的中小学场景为例,在80、90年代,每个班每50个学生中,可能只有1个外地学生,那他可能会学习粤语以融入集体,而现在却可能有25个同学都是来自外地,那自然全班同学都会习惯性地使用普通话进行交流。

再比如在广州的家庭中,异地婚姻比例逐渐增多,“外来媳妇本地郎”的情况越来越普遍。很多孩子的父母,有一方是本地人,而另一方是外地人,出于便利和迁就,使用本地语言作为家庭沟通语言就更少。

粤语传承危机:大家都能感受到,但却总说不清原因……

▲图源网络

在以前原居民为主的社会里,出去买东西讲价、吃饭点菜要用粤语才灵光,但如今大量零售业和服务业从业者都是新移民,若你不会讲普通话,反而会造成生活不便。

语言教育政策、本地电视节目、家庭母语意识、本土语言作品等等当然也是影响粤语传承的因素,但与外来人口流入这个最重要的因素相比,可以说都是次要的,又或者说是根本是后者导致了或者是加剧了前者的发生。

04

粤语未来注定会消失吗?

粤语未来注定会消失吗?我觉得也不至于那么悲观。

当年蒋介石在大陆失败后,带着大量军人军属逃到台湾,不但改变了当地的人口结构,同时在教育上强力推行国语,打压其他语言,也令到当地的闽南话和客家话一度沉寂下来,但随着社会发展,人们也逐渐意识到语言文化多样性的价值。

如今台湾地区,已经重新形成了以国语为主,但同时多种语言共同发展的局面,甚至连高山族的语言也有专门的课程和电影作品。

粤语传承危机:大家都能感受到,但却总说不清原因……

▲高山族,图源网络

至于粤语,毕竟是发源于中国最富裕的地区,有着相对规范的语言文字标准建设,而且在海外也打下了非常深厚的基础,既保留了很多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又是流行文化必不可少的载体,加上如今互联网自媒体的出现也打破了传统媒体对于受众注意力的垄断,因此还是有很大片能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特别是近年,随着普通话的普及率提高,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也反过来开始意识到保育粤语的重要性,从而在教育、出版、非遗等方面发力,这实在比起当年闽南话和客家话在台湾地区的境况要好得多。

粤语传承危机:大家都能感受到,但却总说不清原因……

不过,就肯定无法恢复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那种辉煌——毕竟,那是历史上非常特殊的机遇,而并非常态。

但无论如何,我们依然值得为此而努力和奋斗。因为,粤语对于我们来说,除了是与家人沟通的工具,还是岭南文化的载体,更是象征着族群的认同!

同时,粤语也正正是中国源远流长的语言文化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各位自己友,

你怎么看粤语传承危机的出现?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