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相比起“羊城”,“花城”成为广州别称就远远迟得多……
▲ 点击观看视频
三月份,虽然广州的天气还是有点冷,但就是最适合赏花的好时节。木棉花、紫荆花、黄花风铃、郁金香、簕杜鹃都已经开始在这座城市的各个角落争相盛开。不少外地游客都感叹:广州真不愧是花城!”
不过,虽然广州人买花、养花、赏花的历史已经超过两千年,但相比起始见于三国时期的“羊城”,其实“花城”成为广州别称就远远迟得多。
更鲜为人知的是,花地、花洲、花县,这些广州史上出现过与花有关的地名,竟然都早于“花城”这一别称。
“花地”的名始于唐朝。当时的芳村曾经有过一个大通港码头,南来北往的生意人带来各地花种,久而久之,附近一片片的沼泽湿地就被开垦成了花田,于是那里也被称为“花埭”,意思是开满鲜花的堤岸。因为“埭”这个字难认又难读,“花埭”又逐渐改成“花地”,这个亦是芳村“花地湾”地名的由来。
花洲的名字则始于明朝。当时珠江南岸有三十多条村,不少以种花为产业,而且是以素馨花为主,庄头村是当时最出名的素馨花产地,每天黎明时分,便有不少卖花姑娘将花担到跃龙桥边的渡头,坐船去到对岸的五仙门售卖。
于是,河南地一带就逐渐被称为“花洲”,“洲”在古代是指在水中比较大块的陆地。现在,位于海珠区工业大道中的庄头公园仍然种植有素馨花,而在晓港公园内,你还能找到花洲古渡牌坊的遗迹。
而“花县”的出现,就要去到清代。康熙二十五年,即公元1686 年,就在广州府北部,拿了原来南海、番禺两县的部分区域新建立了一个县,因县城近花山,所以就定名“花县”,花县的县城,就被简称为“花城”了。花县即是现在广州的花都区了,在当地至今仍然有“花城街”的地名。
1961年2月,著名的散文作家秦牧来到广州行花街后,就在散文《花城》中描写了广州人赏花买花的盛况:“看着繁花锦绣,赏着姹紫嫣红,想起这种一日之间广州忽然变成了一座‘花城’,几乎全城的人都出来深夜赏花的情景,真是感到美妙。”
▲ 秦牧
在秦牧的“妙笔生花”之下,“花城”这个美称开始广泛传播,亦逐渐成为广州的一张旅游名片。
如果大家对广州人买花、养花、赏花的历史文化有兴趣,我推荐看看我老友吕兆球先生新出的作品《寻芳十香园》。
这本书除了记录了岭南画派的鼻祖居巢、居廉兄弟建立十香园的经过之外,里面的很多故事亦反映出在十九世纪的时候,广州人在战乱频繁的大时代中,仍然不忘种种以花入茶、以花入画、以花入歌的种种生活情趣。
更重要的是,这本书对于花草植物的考据非常严谨,看完这本书,大家自然会对我们的“花城”有了更多的了解。
原创文章,作者:劳震宇,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花城、花县、花洲、花地……这些广州地名是怎么来的?》https://www.gznf.net/story/121329.html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