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很多因为棹忌而改变的词汇,逐渐融入广东人的语言习惯,成为粤语文化中有趣的一部分……
那究竟,以前广东人的很多“棹忌”,是怎样来的呢?
▲图源网络
先解释一下“棹忌”这两个字。所谓“棹忌”,就是指人出于迷信而对某些事物有忌讳。为什么用“棹”呢?其实这和行船有很大关系。
“棹”字最初是指划艇用的船桨,后来泛指小艇,再后来就作为动词用,表示划艇的动作。例如唐朝诗人卢照邻的《葮川独泛》中就有这句“倚棹春江上,横舟石岸前”。
“棹”这个字现在普通话之中已经不再使用,但在粤语之中还是很常见,例如棹艇、棹船,其实和扒艇、扒船、撑艇、撑船都是同一个意思。
▲《粤韵唐诗》
在广东,因为水网发达又直通大海,所以就有很多人从事捕鱼、船运、贸易等行业,而且广东还有一个非常特殊的族群,常年在水上漂泊,生活在船上,那就是疍家人。
俗话说,行船走马三分险。在水上工作和生活,自然充满很多的不确定性,一不小心,轻则货物落海船只损毁,重则全船尸骨无存成为鱼食。
所以,在科学不发达的往昔,这些水上人家就逐渐就衍生许多禁忌,通过遵守这些禁忌来求得心理安慰,所以就把这些禁忌称为“棹忌”了。
▲图源网络
水上人家最“棹忌的就是“翻、危、散”这几个字及其近音字。
因为一旦翻船就非同小可,所以他们吃鱼的时候也往往只吃单边,不会把鱼翻过来。船上的“帆”和“翻”字近音怎么办?他们就会把“帆”说成是“𢃇”,因为“𢃇”和“利”是近音,更为吉祥。
另外,船上挂帆的“桅杆”原本在粤语和普通话一样都是读成“危杆”的,但这个读音就很容易令人联想起危急、危险,所以他们就改读成“围杆”。
而“散”字有四散和离散的意思,对于渔民来说就意味着出海后一去不复返,无法重聚,所以,“雨伞”的“伞”字就会用“遮挡”的“遮”字来替代。
▲图源网络
除了水上人家之外,生意人也往往面临许多不确定性,所以他们忌惮“蚀、干、输”这几个字及其近音字,因为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生意亏损以及资金耗尽。
于是,“牛舌、猪舌”就会说成是“牛脷、猪脷”,“鸡肝、猪肝”就会说成是“鸡润、猪润”,而黄历在北方一般叫“通书”,但在广东就会改叫“通胜”了。
▲图源网络
这种最初源自水上人家和生意人的“棹忌”文化,也逐渐影响了广东人讲粤语的习惯。
例如,广东人一般会讲“看风驶𢃇”和“有风驶尽𢃇”,而很少会说“看风驶帆”和“有风驶尽帆”。
而“危杆”被疍家人改读成“围杆”之后,“桅”在粤语字典中读“危”反而变成了异读音,读“围”才是正读。
至于,广东人不说“撑伞”而说“担遮”就更不用说了,“遮”既作名词也作动词,例如:“我去买把遮嚟遮下先!”
如果一家餐厅的餐牌写“烧牛舌”和“猪肝粥”,那一定不是广东人开的……
▲图源网络
不过,随着时代的变迁,现在大家也逐渐变得百无禁忌,年轻一代去探病送雪梨、橙,朋友新居入伙送钟,年头用利是钱买波鞋,这都见怪不怪。但是,原本很多因为棹忌而改变的词汇,却逐渐融入广东人的语言习惯,成为粤语文化中有趣的一部分。
你还知道哪些因为“棹忌”而改变的粤语词汇呢?在评论区告诉我吧!
原创文章,作者:劳震宇,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广东人过年不能说的“棹忌”话,是怎样来的呢?》https://www.gznf.net/story/120475.html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