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关大屋鼎盛时期本有800多间,但尚有保留价值的仅余10间左右。只能叹息曾经老广引以为傲的西关大屋,最终也敌不过浮躁的发展步伐。那些离我们而去的大屋背后有什么故事?

 

从前的西关大屋主要分布在如今十八甫、杨巷-杨仁里、十二甫、宝华路-十六甫、逢源路-宝源路、多宝路、恩宁路等几个片区。

 

没落嘅唔单止系西关大屋时代,仲有背后嘅故事……

 

西关大屋第一次的伤痛,在民国时期。1919年,国民政府的广州市政公所开始了大规模拆城墙和修马路,西关大屋难逃厄运。首先由西门口开始,目的是令西关这个既有的商业中心尽快有交通配套。当然,商人、居民抗争甚激烈,但最后还是被强行拆除了。

 

没落嘅唔单止系西关大屋时代,仲有背后嘅故事……

 

日寇侵华期间,连片的西关民居又遭到轰炸,居民逃亡,众多西关大屋空置,甚至被任意推倒。也有的是因战乱家道中落破产,房屋变卖或者荒废。逢源大街有间西关大屋,其主人姓梁,因做瓷器出口生意发家,被称为“瓷器梁”。如十五甫正街有一间大屋,屋主叫岑弼西,是南海九江人。岑弼西是个只懂叹世界的二世祖,家财都是其父在越南创业后逐渐积累下来的。除这间大屋之外,其在省、港、沪及越南共有房产几百间。其有十个仔女,抗战前早已分予各人。又如多宝路,有间大屋的主人王仿初,人称“王百万”,可见其富。王百万在省、港均有物业住宅,家中有妾多名。他还欢喜宴请宾客,夜夜笙歌。据说每晚在他的大屋门前,总是乞丐排满,等候宴会结束后领取剩饭剩餸。他们都是日寇侵华后,家族破产,房屋后来亦就荡然无存。房屋和他们的身家浮华,在战乱面前尽皆不堪一击。

 

没落嘅唔单止系西关大屋时代,仲有背后嘅故事……

 

再者便是土改,房产被没收,随之而来的富家大宅变成多户居民集中居住的民房,或者改成学校等其他用途,西关大屋难以避免受到破坏。如有个邓寿山,大屋在宝源路,20世纪40年代为做布业生意,田产有数百顷,土改时被定为“大地主”,全部物业充公,邓寿山本人亦逃亡香港,家中各人四散。更有的是屋主后人改造,如十六甫的“存善堂”,人称钟家花园,主人钟锡璜,是清代翰林。内有楼房、亭、廊等建筑,园内有池塘,种植了不少荷花,奇花异石堪称雅景。后因在第十甫的谟觞酒家失火,搬入钟家花园,大屋变成酒楼。抗战前又易名为银龙酒家,以后再经变故,面目全非了。

 

没落嘅唔单止系西关大屋时代,仲有背后嘅故事……

 

讲起没落的西关大屋时代,它们背后的主人诸如陈廉伯、蒋光鼐、李文田、詹天佑、平地黄,我们可能都不陌生,但如瓷器梁、王百万这些人物,他们的故事却早被埋没。但愿西关大屋的未来,不要像他们那样只埋在地里就好了。

 

没落嘅唔单止系西关大屋时代,仲有背后嘅故事……

 

来源:粤岭文化(ID:yueyushuos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