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重视校园霸凌问题,别让青春蒙上雾霾
这两天,一条据指是芳村某中学校园欺凌事件的视频传出。视频中,一个戴眼镜的男生强行坐到一个女生后面,做出猥琐的动作。
身旁的几名男生无耻地拍手叫好,并说出不堪入耳的粗言秽语,怂恿该眼镜男生做出出格的行为。
看到女生无力反抗而放声大哭的场面,不少网友觉得又心疼又愤怒,纷纷要求严惩涉事者。
“广州荔湾发布”在10月24日发布了一则通报,表示教育局将联同公安机关部门开展调查。
然而,目前网络上相关视频大多都被“404”,微博上相关话题的热度不升反降。有网友猜测相关内容可能因涉及《未成年人保护条例》而被禁。
这起事件又一次刺痛了公众敏感的神经,再次引发了大家对校园霸凌的关注和讨论……
01
校园霸凌究竟有多普遍?
2021年6月1日起施行的《未成年人保护法》首次定义“学生欺凌”,指发生在学生之间,一方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压、侮辱,造成另一方人身伤害、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害的行为。
校园暴力类型包括身体暴力、心理暴力、性暴力、以及欺凌。
根据联合国发布的《校园暴力与欺凌全球现状报告》估算,每年大约有 2.46 亿儿童与青少年经历着某种形式的校园暴力。
而在中国,2015 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调查了十个省市五千多名中小学生,32.5% 的中小学生表示“偶尔会被欺负”,6.1% 的中小学生表示“经常被高年级同学欺负”。
由此可见,校园霸凌问题在我国乃至全世界都是普遍存在的。
这类恶劣举动为何在少年群体中频频出现呢?
据专家分析,校园霸凌多发生在初中阶段,13-15岁青少年的第二性征开始发生变化,生理的变化带来心理的躁动,在叛逆心理与对“性”的好奇下,容易出现霸凌行为。而此次事件的施害者正是几名初二男生。
还有网友分析,这个视频的“主犯”曾出现过不情愿的表情,但在其他伙伴的起哄和挑拨下依然做出了不雅行为。
对于青春期的少年来说,比起顺从父母的管教,博得同龄人的关注是他们更加渴望的,以此获得所谓的“成就感”。同时在从众心理的加持下,霸凌越演越烈。
在施暴者眼中,校园霸凌也许是“闹着玩儿”,但对于受害者来说,校园霸凌带来的负面影响极其深远。
校园霸凌造成的直接后果包括受害者缺勤、回避学校活动,影响到青少年正常的学习生活。
更令人心疼的是,校园霸凌伤害着青少年的身体、心理和情绪健康。有学者认为个体遭受霸凌后会产生恐慌社交焦虑、抑郁、孤独和低自尊,受欺凌的个体自尊心受到严重的伤害,存在感和自我价值感降低。
今年3月,北京一名16岁男生在校内遭到8位同学言语侮辱、肢体侵犯,甚至教唆自杀,最后患上了重度抑郁症。
在知乎“小时候校园被霸凌过的人现在怎么样了”的提问帖中,受害者们是这样回答的:
“每次做噩梦,最少要两个星期的失眠来慢慢缓解,梦里的事情就好像是昨天发生的历历在目。太痛苦了。”“抑郁症,心理扭曲。不想交朋友,也没朋友,不相信别人。”不少受害者在漫长的日子里不断被校园霸凌的阴影所缠绕。
2006年联合国暴力侵犯儿童问题报告还分析道,无论是受害者还是施害者,卷入校园欺凌可能预兆着未来出现反社会或犯罪行为,对于社会来说有百害而无一利。
02
没有性教育不等于不会有性启蒙
我们常说“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则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校园霸凌事件中,家长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一方面,部分忙于工作的父母缺乏对青少年的关爱,更是缺乏与儿女平等交流的能力。
很多家长在面对校园霸凌时往往不知道该如何处理,认为孩子间的嬉笑打闹是正常之事,只要没有过激的举动或者身体上的皮肉之伤,大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知乎“在学校遭受校园暴力父母不理解怎么办?”讨论帖中,就有网友讲述了自己与父母沟通过程中的阻碍。
另一方面,注重考试分数却忽略个人成长的教育方式也值得反思。对于青少年来说,需要学习的远不止课本上的知识,性教育也是重中之重。
目前,国内家庭性教育缺失的现象尤为普遍。大多数父母对“性”持避而不谈的态度,同时父母性教育的知识储备不足,使得家庭性教育难以顺利开展。
在日本,家长们并不会谈“性”色变,而是将性教育真正做到“从娃娃抓起”。父母会买专门用于性启蒙的书籍给孩子,内容涉及避孕、流产、性病、艾滋和伦理道德方面。
反观国内,杭州一位二年级孩子的妈妈曾吐槽《小学生性健康教育读本》尺度太大,最终学校决定撤回书本。
与此同时,据调查我国家长自身的性知识绝大部分是靠自学,49 . 07%的父母认为自己的性知识掌握程度一般。
而我国性教育缺乏的现状近几十年来一直如此,现阶段为人父母的中坚力量也是性教育缺乏的“受害者”。如此一来,父母又怎能在家庭中做好性知识的传授者呢?
然而,青少年的成长中缺乏性教育却不等于没有性启蒙。
青少年或多或少都会接触到互联网上的“黄色废料”。当性知识的获取渠道不规范,我们难以估量未形成完整价值观的青少年,凭借着黄色网页上的夸张内容,会对“性”产生什么样的认知。
作为生命教育的一块重要的拼图,性教育不是洪水猛兽。当少年知道自己从何处来,认清自我和异性的差别,才能更好地学会保护自己与尊重他人。
03
学校教育不应只关注考试成绩
除了家长,学校在校园霸凌事件中同样责无旁贷。
首先,在我国教学体系中,性教育课程一般退居于应试课程之后,甚至有的学校在性教育上是一片空白。
其次,校方对霸凌事件处理不当,一定程度上成为了“恶之花”的助长者。
在舆论哗然之下,保护受害学生和未成年人自然是正确的,却不能作为学校逃避、掩盖事件的借口。
学校可以不公开施害者者和受害者的信息,但必须严肃并公开透明地处理,该退学就退学,该法办就法办。
否则,“以爱为名”的保护更容易让实施者有恃无恐,还会让校园弥漫着恐惧和不安的氛围。
2021年8月,在云南省某学校内,一名女孩遭多人围殴,后续处理结果被详细公布,16名参与者均受到惩处。
同时,有关部门还安排了心理专家对受害进行心理疏导。这样的后续,被网友赞为近年来校园暴力案中处理最专业的一次。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本次事件中不少网友把矛头指向了老师,质疑老师平时是否对学生进行足够的品德教育,以及在事情发生时又为何没有及时出现保护学生。
不过,在谈及品德教育时,广州不少老师都大吐苦水。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老师表示,他们本来的教学任务就已经非常繁重,平时还要接受上级各部门的指令,组织学生进行这个表演、参加那个研学。
而在前年疫情之后,老师更是承担了不少社区防疫的工作,每天检查学生健康码,督促学生甚至学生家长接种疫苗,甚至还承担了居委会的职能,统计家长有没有注册粤居码?有没有安装反诈骗APP?了解学生家里电动车有多少电动车……
这些任务,无疑大大挤占了教师们在教学以及学生沟通上的时间和精力。
“以前,我们是会定期对所有学生都进行家访,深入了解学生家庭情况的,但近几年都已经不可能有时间和精力做到了。”一位老师说。
04
别让校园暴力成为青春的伤痕
事实上,校园霸凌是全球问题,也是一个系统问题。
2016 年 UNICEF 的 U 报告 / 联合国秘书长儿童暴力问题特别代表(SRSG-VAC)民意调查,来自18 个国家的10 万年轻人进行了回应,其中三分之二报告称他们是欺凌的受害者。
这次芳村某中学霸凌事件只是冰山一角,“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下一个受害者也许就在我们身边。避免校园霸凌悲剧再度重演,需要全社会的努力。
一方面,家长、学校平时就要做好青少年的性教育工作。有学者认为治理校园霸凌关键在于预防,家校要共同承担给青少年传递正确价值观的责任。
另一方面,出现校园霸凌事件之时,学校和有关部门亦应该及时严肃处理加害者,并对受害者给予足够的帮助。
法律是惩治校园霸凌事件的最后一道防线。而近年来,关于如何处罚未成年人也一直是校园暴力问题讨论的重点。
目前,中国关于校园欺凌的法律是这样规定的:校园欺凌事件中故意伤害、抢劫、故意杀人、猥亵等行为,已触犯了刑法。
若欺凌者年满18周岁的人,就要按照法律要求承担刑事责任。若欺凌者是未成年人,未满14周岁则不用承担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却不满18周岁,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有网友在评论区说到:“他(施害者)只是一个孩子……”,仅仅将校园暴力归咎于青少年的幼稚无知。
也有网友表示:“希望《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的是真正受害者,而不是这些社会的蛀虫。”
当我们能够直面已发生的事实,及时反思与行动,才能将未发生的校园暴力扼杀在摇篮中。
各位自己友,
你曾遭受过校园霸凌吗?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原创文章,作者:我系Kerry,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芳村某中学发生校园霸凌事件,谁来保护“少年的你”?》https://www.gznf.net/neighbor/92153.html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