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广州城中最热的事情是什么?“唔使问阿贵”肯定是海珠涌大桥下的“海珠之眼”。这来来往往的车流中间躺着一家人,确实是罕见。当大家听到是公路大桥给钉子户让路,更是让全国人民都议论纷纷、猜想连连。
▲一打开新闻平台全是相关新闻
相关的新闻也采访了多方人士,不同人有不同说法:
桥下这一家表示:不是不搬只是没有合适的,政府还不管我们把我们晾在这了,我们也很惨;
而政府那边表示:给这户人好几个房子和补偿方案的选择了,最后还是没有谈拢;
还有网友分析:海傍外街这个地段,这种形式的住宅,证明这家人祖上根本没房子,自己在江边找个地方弄个棚,然后再建的等等。
毕竟不是当事人,谁在说真话谁在说谎,我们这些旁观者不得而知。但透过这只眼睛,我们看见了更多争议喧嚣之外的东西。
01
拆迁,困扰城市建设的难题
拆迁,是每个城市发展进程中不可避免的关卡。这个城市需要建造更多容纳更多人、车的建筑和道路,那么必定需要推倒旧的再建新的。城市拆迁一直都是棘手的难题,哪怕在世界范围内,也是矛盾重重。
日本,著名的东京成田机场,就是因为当地农民拒绝搬迁,直到现在四十多年过去了,这个机场依旧没有完工。
▲图源新华网
这半世纪的抗争,也是不可避免地流血流汗。不仅造成冲突双方死伤惨重,反对者自杀,征用方被杀,更激进的还有搭起铁塔妨碍飞机飞行。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因为机场拆迁问题经常引发流血冲突。
图源新华网
韩国也常常爆发强拆惨案,2009年的首尔龙山开发区,警方与拆迁户发生冲突并造成大火,6人死亡,23人重伤。
▲图源网络
而在我国,自2000年以来,拆迁相关的话题,要么以拆迁后全村人一夜变富豪登上头条,要么以决绝的钉子户或震惊世人的强拆事件登上头条。
▲杨箕村村民黄素芳在被强拆的楼房前哭天抢地,图源水印
以2007年的重庆杨家坪拆迁事件作为标志性事件,“钉子户”这个名字便经常出现在各个媒体报道里。
07年3月重庆的这户人家,被称作“史上最牛钉子户”,因为始终不肯搬迁,而被开发商在房屋周围挖坑,房屋与四周地面相距足足有十几米,还被断水断电。
这户人家的丈夫杨武,毅然留在屋内坚守,并拉起横幅挥舞国旗,举起煤气罐以示决心,高喊:“我要和市长对话。“而女主人吴苹则熟练引用法律条文,为自己据理力争。
▲图源网络
恰好当年同月《物权法》通过,里面明文规定“所有权人对自己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各大论坛的网友持续关注,各大媒体也争相报道。南方都市报评论到:“这对极具个性的夫妇,是在为他们自己争取权益,也是为中国所有的物权人争取权益,更是在为刚刚通过的《物权法》争取尊严……”
现在在广州已经很少发生强拆的事件了,最近的、影响比较大的强拆事件还是2013年的“越秀区诗书路民国建筑金陵台深夜被开发商用钩机一夜铲平”,最后开发商被罚款、复建和向公众道歉。
▲图源网络
一路以来,相关保护个人合法物权的法规法律在不断出台、完善:
2007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通过,并于10月1日起实施;
2007年8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次会议通过《城市房地产管理法修正案》;
2010年年初国务院法制办宣布将废除现行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并启动了制订《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的立法工作;
2011年正式实施《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用司法强拆取代行政强拆。
……
今年出台了民法典,它更强调国家、集体和个人三类主体和其他权利的物权受法律平等保护,比《物权法》规定得更细致。
恰好,广州的这个“海珠之眼”出现了,用实际行动证明了“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比任何纸上谈兵的保护更有力。
02
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
“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通常用来表明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理念,源于英国首相老威廉.皮特1763年在国会的一次演讲,原文是:“即使最穷的人,在他的小屋里也能够对抗国王的权威。屋子可能很破旧,屋顶可能摇摇欲坠;风可以吹进这所房子,雨可以淋进这所房子,但是国王不能踏进这所房子,他的千军万马也不敢跨过这间破房子的门槛。”
还是有很多人不理解”桥中房“,不理解广州市政府为什么不直接起诉这户人,不申请司法强拆?包括很多新闻采访,被采访者认为,修整公路是方便所有市民的出行,你当钉子户不让路修下去,就是损害大部分的利益,就应该直接拆掉,别说这么多废话。
▲图源水印
人们经常会把自己放置在大多数利益群体里,牺牲少数者利益是可以的,但却忘了,总会有那么一天自己也可能成为少数者。
▲昆山钉子户文章下的评论
不应该总想着单方面牺牲个别人,而是在集体与个人之间取得平衡。在兼顾权利和利益基础上谋求最大公约数,更科学地平衡拆迁机制,才是一个现代文明和谐社会的精髓。
法律是保护所有人的权利,而不是保护大多数人权利,在双方提出各自的要求和条件时,对不上,那就别勉强,各自安好也是不错的。
有位网友说:“过去的暴力强拆,以及现在部分内地小地方软性强拆,都是公权力过于伸张,过分追求管理上的整齐划一的结果。海珠之眼让我们看到了城市政府权力的有限和包容,透视出施政的民主和法治,令人赞赏。它甚至可以成为广州精神的一张名片。”
▲无独有偶,洲头咀隧道环形路内的独栋楼,图源网络
广州人自古经商,因此骨子里都有“在商言商”的理性,不偏激不过犹不及。经商有要遵守的规则,社会生活也有要遵守的法律法规。个人觉得“桥中房”的出现,恰巧是符合“倾生意有得倾就做,冇得倾就算“的逻辑,买卖自由,结果自担。
03
拒绝无脑围观和道德绑架
在依法拆迁方面,政府做得很好,在讨论“桥中房”方面,大部分网友能够理解这是个人财产应该尊重。然而总有人喜欢“参与感”,非要亲历现场。都知道事已至此了,”一别两宽,各生欢喜”皆大欢喜不好吗?
▲哪怕下雨也要围观,图源水印
前天羊城网的微博@今日讲呢啲 收到了自己友的投稿,说有大量的群众跑到别人家门口围观。整个场面闹哄哄的、人山人海络绎不绝,堪比黄金周的4A景区。有人尝试拍打窗户企图当一回八卦记者,有人则要一探屋内究竟、试图拍摄,还有人现场直播博取关注……
人有好奇心,想八卦一下自然能理解。但了解完这件事,或者说再过分点,远远张望一下解解馋不就够了吗?为何还“流窜”在别人家门口呢?一群人趴在桥面的围栏边窥探,人挤人黑压压一群的,不觉得像恐怖片、丧尸片吗?
▲图源水印
既然觉得政府没有逼迁是一件文明和谐的好事,此时一堆人跑去打扰,不就成了舆论的“二次逼迁”了吗?
▲还要摆个姿势合照一张,图源遇见广州
尊重他人,除了尊重他人的私人财产,他人的决定、他人的隐私也有权被保护。屋主确实说过“食得咸鱼抵得渴”,她也已经做好被议论被围观的准备,但这种议论得在合理合法的基础上,不能是毫无底线地嘲讽,自以为是地“正义”网暴吧!
▲哪怕被赶也要围观,图源南方都市报
▲图源水印
现在桥上都架起了围栏了,我们也别去凑热闹,去打卡了。做一个彻头彻尾的文明包容、理性友好广州人不好吗?
各位自己友,
对于把“桥中房”当网红打卡点的行为,
你们有什么看法呢?
欢迎在评论留下你们的观点!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