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去酒楼吃饭、饮茶的时候除了吃还会做什么?
听过上面这首歌的老广们,他们的回答可能会和90后、00后的回答完全不同。
阿Y上次去东江吃饭,突然发现酒楼的大厅里的舞台上居然有歌手在唱歌还带现场乐队伴奏的。一问才知道,这正是上一辈广州人的夜生活必备活动——音乐茶座。
现在的80、90后夜蒲就会去酒吧,而老窦老母年轻时去夜蒲就会去音乐茶座。坐在有空调的大厅里,一边喝茶吃点心,一边听着歌手精彩的live热演。
很可惜的是,无论是音乐茶座,还是很有传统粤味的粤剧茶座现在都寥寥无几了。
曾经被全国青年羡慕的广州音乐茶座
在改革开放前,大家的夜生活是百无聊赖,只能睡觉或者对天花板发呆。即使是外国人也不能幸免,只能干坐在酒店里。
这个状况到了1981年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一年广州东方宾馆办起了全国第一家音乐茶座。
东方宾馆的音乐茶座正是依托当时最是火热的广交会而生。广交会吸引了大量的外商,他们都住在涉外宾馆东方宾馆。
为了能让外商有更好的休息环境,东方宾馆想着在一个地方开辟一个健康且轻松的休闲场所,在里面演奏一些英文乡村歌曲、翻唱港台的流行音乐。
一开始只允许外商通过外汇券进入,就连港澳台同胞也谢绝入内。他们需要购买一张7元的外汇券作为入场券,并且凭护照才能购买。
也因为音乐茶座依托广交会而生,所以它开放的时间点和广交会一样,一年春秋两次,一次一个月。人们在里面喝着茶、饮料,磕着瓜子,静静地听台上歌手的演唱。
这种新奇又时尚的音乐茶座一出现便吸引无数人的好奇心,整个广州都为之震动。为了能体验一次类似于现在清吧的音乐茶座,很多人纷纷托关系、找门路就为了得到一张入门券。
短短几年时间,音乐茶座在广州遍地开花。根据《广东省志》1987年广州的音乐茶座便达到91个。从一开始只能外宾入内到后来人们夜生活的最佳消遣场所,音乐茶座的出现甚至改变了全中国流行音乐。
许许多多叫得上名字的著名歌手,都是那个时候,在不同的音乐茶座、歌厅当驻场歌手。例如,那英、毛宁、杨钰莹等等,都有过一段“广漂”的经历。
而后,音乐茶座逐渐发展演变,不仅有诞生新的娱乐场所,像是KTV、夜总会、酒吧,而且也像更平民化的方向演变,一些大的酒楼夜茶都会有的驻唱歌手。
在酒楼里听音乐,并不是新事物
其实,严格说起来像音乐茶座这种,在酒楼里听歌的活动并不是前无古人的全新事物。
早在上世纪20、30年代,一些档次较高的茶楼里便有驻唱的粤剧女伶,人们愿意为一听美妙的歌喉而花多上几倍的茶资。
而到了四十年代,广州更是出现了“音乐茶室”,茶室布置雅正清幽,有大量的西方古典音乐、交响曲等等唱片供茶客点唱。
而现在,和音乐茶座形式类似的、都是在酒楼里举行的粤剧茶座,在度过一段光辉岁月后,又寂寥了起来。
这类的粤剧茶座的消费对象往往都是一些上了年纪的阿公阿婆。他们点上一两笼小点心,或是跟随台上的曲艺团团员哼唱,或是喝口茶,聊聊天。
现今还有粤曲可以听的酒楼已经微乎其微,一只手就可以数过来:泮溪酒家、荣华楼等。而荣华楼也经历了非常曲折坎坷的关闭——重开——关闭——再重开的阶段。
因为这些酒楼主要顾客都是老人家,酒楼点心售卖的价格一般较低,这导致能盈利的空间非常小。长此以往,酒家的生存压力便越来越大,能提供粤曲夜茶的酒家也越变越少。
属于老一辈的夜生活在哪里?
经济发展起来的今天,广州的夜生活相比80、90年代更丰富多彩。不论你是喜欢吃的吃货,喜欢社交、聊天的达人,抑或是热爱健身或舞蹈唱歌的朋友,都能在广州找到属于自己的消遣活动。
只是很多时候会可惜,曾经承载了这么多上一辈年轻人的欢乐的场所,就这样在时间的消磨里,不敌生活的压力,一个个留下残旧的身影后退出了我们的生活。
那些不能习惯新的生活方式的阿婆阿伯,只能被迫退回家中百无聊赖,失去属于老年人的夜生活。难道这些老人不配拥有自己专属的夜生活吗?
各位自己友,
你们喜欢怎样的夜蒲方式?
又有多久没有去饮夜茶喇?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们的故事~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