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龙舟水发威,不少自己友早上出门,都发现自己到了水上世界。
这种时候,广州最不缺的是“江景房”。
▲图源网络
撞正这种横风横雨的日子,人总感觉湿湿冷冷。如果可以饮一碗姜汤,先是觉得口里火辣,过了一阵,全身都暖起来,寒气即时驱走。
▲姜汤,图源摄图网
除了在水里直接煮成姜汤,广东人对姜的处理还有很多种方法。有时候,一块姜要经历过上刀山、下油锅的九九八十一关才够资格摆上餐桌。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
在广东,一块姜能有多少种特别的食法?
一碗热辣猪脚姜,冻到入骨都不怕!
“好酸(孙),好酸(孙)!”在广府地区,喜得新生儿的主人家会用一碗猪脚姜引出宾客的祝福。
✎粤语中“酸”和“孙”同音,宾客借说猪脚姜“好酸”,来祝福主人家得到一个“好孙”。
▲《鼎爷厨房》截图
猪脚姜是广府妇女的产后补品,猪脚含有大量的骨胶原和钙,醋能软化血管、清除淤血,而妇女生产时吸入的风寒之气,则由姜来驱走。
咬一啖猪脚姜里的姜,除了姜的辛辣,还会食到肉味和醋味。
那么,请问如何让姜变得入味?
姜洗净后用刀刃刮皮,刮而不削,能保留姜皮下的香味。
刮皮后的姜用刀拍松,晾干一晚或用平底锅烘干,使里面的水分散掉,此时姜变得像海绵一样,能在煮制时充分吸收猪脚的肉味和醋的酸甜味。
▲《鼎爷厨房》截图
在广州西关的小巷里,你可以见到一些小店铺外摆着一排棕黑色的瓦煲,里面煮着猪脚姜。
▲《城事特搜》截图
食客间流传着一个不轻易告诉人的秘密——瓦煲颜色越深,这家店的猪脚姜越好吃。
✎黑色的物质为煮沸时冒出的糖醋浆,颜色越深,代表瓦煲的使用时间越长。
在寒冷的天气,吃一碗猪脚姜,姜的辛辣、醋的刺激和肉味带来的饱足感,即时全身“暖笠笠”。
姜糖姜糖,带我回到小时候
如果你是客家人,姜糖会是你的童年味道,而这份味道,很可能是一位云游高僧送给你的。
相传,姜糖源于姜汤。
南宋末年,小皇帝赵昺(粤语音同“丙”)由官兵护送,逃亡到丰顺境内的韩江边。由于水土不服,很多士兵出现头痛发烧、呕吐等症状。
▲丰顺韩江,图源南方网
束手无策之时,刚好一位来自五台山的高僧云游到此处。高僧问诊后,知道宋兵得了伤寒,于是献出一道秘方——生姜煮水加红糖饮服。宋兵药到病除,从此这份灵验的姜汤秘方开始流传民间。
上世纪80年代开始,姜糖的制作工艺不断改良,辣度提升、糖度降低,外观更加规则好看。
▲姜糖,图源京东
姜糖得以大量外销,从客家人的童年味道变成为更多广东人的童年味道。
去到沙湾古镇街,记得食碗姜埋奶
你要知道,“姜埋奶”是地道叫法,其中“埋”是凝结的意思,而常见的“姜撞奶”则是后来衍生的叫法。
▲姜埋奶,图源金羊网
姜埋奶是番禺沙湾的传统甜品,精致的沙湾女性做出精致的沙湾姜埋奶。
制作姜埋奶,要选用6到8个月的生姜。因为这样的姜淀粉含量高,能令姜汁和水牛奶快速凝固。
▲姜埋奶凝固,图源大洋网《广州味道——姜埋奶》
凝固时,碗里发生着一场激烈的战争,姜里的蛋白酶无情地切割水牛奶里的酪蛋白,不过这场战争不到一分钟就会停止,姜埋奶凝固了。
以下是故事《姜埋奶的降生》
从前沙湾人以耕作为生,家家户户都养水牛。
▲水牛,图源摄图网
有一个婆婆,到了晚上总是咳嗽,她的媳妇就磨好姜汁,准备做姜汁炒饭给她吃了驱寒。
这天,媳妇刚好从田里带了水牛奶回家,煮水牛奶的时候,她不小心把水牛奶倒进姜汁里,水牛奶和姜汁凝固了,姜埋奶由此诞生。
老婆饼里冇老婆,沙姜味道不似姜
上面提到的姜都是生姜,而沙姜是另一种带有独特香气的姜,这股香气深受广东人的喜爱。几乎完全不同的味道,令我怀疑姜里面出了一个叛徒。
沙姜,能令寡淡的猪肚变得滋味,两者结合,成就岭南名菜沙姜猪肚。
▲沙姜猪肚,图源星岛日报
洗净后的猪肚白灼切片,沙姜用油爆香再加入猪肚快炒。夹起一块放进口中咀嚼,沙姜的清香辛辣即时在口腔里蔓延开,猪肚则弹牙爽口。
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如果有,就再来一份沙姜猪肚。
▲沙姜鸡,图源《今晚食乜餸》
无猪肚,沙姜鸡也可。
最后
广东人什么都吃,但不是什么都随便放入口。
一块姜,也要充分发挥它的功效和性质,在偶然所得或不断改良中,找到更适合的食用方法。
▲磨姜,图源大洋网《广州味道——姜埋奶》
在广州西关,有一间卖猪脚姜的店铺,老板将使用多年、外表积满黑色糖醋浆的瓦煲摆放店外,并设牌戏称为文物。
广东人注重饮食,对饮食有自己的坚持,如煲猪脚姜的瓦煲也被幽默而郑重地对待。
各位自己友,
你知道姜还有什么作用吗?
粤菜处理食材的方法有很多,
哪道菜令你印象深刻?
快点留言和大家分享一下!
资料来源:
视频 《鼎爷厨房》猪脚姜
文字 《梅州日报》《非遗继承人刘勇刚:接过担子 就要挑好》
视频 大洋网《广州味道——姜埋奶》
视频 《搵啖食:姜埋奶的历史故事,顾客超喜欢》
文字 《星岛日报》《沙姜猪肚 妙不可言》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