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来,
广州的城市建设如火如荼,
在高楼大厦崛起、
交通路线日益通畅的时候,
曾经心目中的地标,
却再也没去过了
挽 脸 师
爱美是人的天性,尤其是女人的专利。
那些年,街上还没有美容院。爱美的女生会光顾街上那些挽脸的技师。她们靠着一条细棉线和一块白粉扑,三两下就把脸上的杂毛清除干净,整个脸看起来光滑细致,还清爽多了。
她们可以称得上是第一代美容大师。但是现在美容院遍布,这些挽脸的“艺术家”也就隐退江湖了。
钟表维修师
拯救时光也是个技术活。小时候和爸爸一起去维修手表,钟表师傅拿着个小镊子将手表“分尸”,然后又神奇地装上。
钟表里的螺丝都是超迷你的,要特别小心仔细,很考验钟表师傅的耐心。
现在的手表已沦为了一种“装饰品”。虽然修表师傅现在还会出现在一些小街小巷里,可惜的是,这一行当却逐渐衰落。
修伞师傅
以前的雨伞坏了,第一时间不是想着要新的,而是想着找修伞师傅,能修就修。万能的修伞师傅总能让雨伞起死回生。
但是现在,坏了的雨伞随手就扔,渐渐没有修理的必要,修伞师傅也跟着淡出了我们的视线。
老式理发师
一把剪刀、推子、梳子、刮刀,在巷子里弄一张椅子就开起了发廊,剪头发只要几块钱。这是最原始的理发手艺,纯粹的理发师。
那个时候剪头发真的就只是剪头发,而现在的发廊却诸多花样为求受益。现在这一类的老式理发在一些小巷子还是可以找到的。
补锅师傅
补锅以前是街道手工作坊的一门职业,按锅的品种来决定工程的不同。有专门补铁锅的,有专门补搪瓷器皿的,也有专门补铝锅水壶的。大师傅可以“通吃”,样样“拿得起,放得下”。
但随着生意萧条,现在已经慢慢消失在城市里,菜市场的角落还能遇见吗?
鸡 公 榄
“鸡~公~榄~,有辣有不辣……”以前在广州上下九街头,有一只到处游走的彩色大公鸡。大公鸡里装着一位大叔,叫黄志敏,他在人来人往、热闹非凡的步行街里吹着唢呐,沿街叫卖“鸡公榄”。过往的游客看到这一只彩色大公鸡,往往会驻足观望,然后买上一份。
随着时间的推移,鸡公榄在现在的广州几乎没有生存空间。这种带着时代印记的广东传统零食,如今似乎只能停留在老广的记忆中了。
炒 米 饼
“团团转,菊花圆,炒米饼,糯米团”,上世纪70年代,在广州特别是老一辈人的心目中,是过年食品的代名词之一,每到过年,几乎家家户户都做炒米饼。
手卷龙须糖
拉长、对折,又拉长、对折….短短十几秒,小糖球就变成了丝丝缕缕的糖丝,刚做好的龙须糖,又细又脆,略为咀嚼,糖丝就甜甜地在嘴里融化了,想必应该是不少广州人小时候美好的回忆。
煎 堆
有句俗语:“煎堆辘辘,金银满屋”,意思就是吃煎堆能够为家里人带来财气。但因为煎堆的做法复杂,已越来越少人制作。同属油炸系列的蛋散、糖环、笑口枣也是如此。
叮 叮 糖
小时候在街头巷尾经常能撞见卖叮叮糖的“走鬼”,一大块然后用小锤子“叮叮当当”敲成小块。如今,糖果店遍地都是,却再也没有哪颗糖能牵动儿时的怀念。
云吞皮糖水
连我地阿爸阿妈都未听过,广州失传已久的老传统糖水!听说旧时经济条件差,物质缺乏,连云吞皮也拿来煲糖水。
做完云吞皮所剩下来的边角料,风干后放入沸水,用汤勺轻轻搅拌最后加入糖调味,一碗简单的糖水便完成了。
臭草绿豆沙
绿豆沙有很多搭配,可以加海带,也可以放莲子、百合、薏米,但是传统广东人喜欢在绿豆沙中加入臭草,暑天喝上一碗,清热下火,让人精神一振。没有臭草的绿豆沙,好像缺了点什么。
大 笪 地
大笪地,广州师奶的淘宝圣地,一个承载着地道广味的“平民墟”,拖着妈妈的手逛大笪地,那是年轻广州人逝去的童年。“乜都有、益街坊”,终究还是随着城市的发展而湮没,2014年4月21日,关张撤场,留下无限唏嘘。
状 元 坊
约上同学仔去状元坊影贴纸相、打耳钉、淘靓衫,这曾是很多80后和90后的学生时代写照。如今的状元坊,昔日密密麻麻排布着饰品店、刻碟铺、潮服店的商场内,已成空荡荡的过道,招租广告随处可见。曾经的“撞人坊”,如今的“撞完坊”。
革 新 路
“买文具到革新路,东西齐全又便宜”是广州“80后”的共识,也成了一种习惯,这一切持续到07年道路清拆扩建。扩建完毕后,往日盛况亦已淡去。到2015年,文具一条街仅剩8家文具店。拆走的不只是文具街,更是一代广州人的集体回忆。
将 军 东
香港有深水埗的鸭寮街,广州有中山六的将军东。把将军东说成“熟男天堂”,一点都不夸张。不过,随着广州地铁收回地块,这个广州首屈一指的电器商场,在2015年11月30日,终究难逃休业清场的命运。
二沙体育精品廊
2000年左右,是二沙体育精品廊最兴旺的时候。当时,很多客人从全国各地过来提货,从马来西亚、台湾过来的都有。很多80后的广州仔广州女,都有在这里买买买的回忆。近日却传来消息,合约到期,1月底清场。“体育一条街”,如果你想ta,去见一面。
补 镬 头(锅)
“补——镬——啦——”,补铁锅、补搪瓷器皿、补铝锅水壶……反正样样都精通。师傅经常说“修不好我就不收你钱”,就是那么有自信!
磨 刀 、磨 铰 剪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一把刀用到生锈就磨,当年磨刀这个行当的生意相当红火。如今,时过境迁,不行了?换换换!磨刀匠慢慢从我们的视线消失了,这种老行当也面临着失传的尴尬。
收 废 品
“收买烂嘢~”!每天都会有人一边走街串巷一边在吆喝,一个人力三轮,一个盘子秤,一个麻布口袋,他们收纸箱子,下手真的是快准狠!以前卖几斤报纸都很多钱,现在可能卖10斤报纸就只有几块钱,大家都懒得存起来阻碍地方。
回忆很暖
很多熟悉的东西不见了
但很多令人惊叹的新生事物也出现了
能保留的好传统我们努力捍卫
能接受的新事物我们敞开胸怀
这才是最应有的态度
来源:羊城地铁报(ID:ycdtb201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