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浪潮下,基础教育及教师人才培育迎来全面革新时代。为更好地借助新技术加强高素质、专业化的小学科学教师供给,建强一批培养小学科学教师的师范类专业,6月17日,华中师范大学与肇庆学院联合举行“人工智能 ”小学科学教育师范生网络研修共同体跨校教研活动。希沃作为协办单位出席此次活动,与两大院校展开深度探讨,同步探寻“AI 教育”的多元融合方向。

当AI技术开始被广泛应用于教育场景,对于师范院校而言,如何以此创建“AI 教育教学”的人才智能培育空间?如何优化教学模式,激发教师创造力?如何打破传统区域桎梏,为职前教师掌握听课评课技能注入全新动力?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华中师范大学与肇庆学院特别发起跨校、跨区域的”人工智能 “小学科学师范生网络研修共同体项目,为高师院校搭建数字化交流平台,助力培养更具智慧的师范院校人才,从源头解决基础教育科学教育教师队伍建设问题。

希沃录播教育研究顾问袁晶老师正在做项目介绍

在会议开始阶段,希沃录播教育研究顾问袁晶指出,”人工智能 “小学科学师范生网络研修共同体项目自5月21日起实施,从第一阶段的基于数字化技术开展师范生与中小学校结对开展小学科学教育实践实录课,到第二阶段肇庆学院小学科学师范生开展线上线下观摩与听评课分析,再到此次跨校教研活动的有序进行,项目已取得初步成果,推动了师范院校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也为基础教育与高师院校架起了双向赋能的桥梁。

华中师范大学人工智能学部吴金钰(本科生)与赣州市杨梅小学开展科学教育实践课程

肇庆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师范生通过数字化平台,开展课例观摩及线上评课

教研活动现场,华中师范大学开物科教团队与肇庆学院小学科学师范生以”同步课堂”形式开展跨校教研交流,在思维互动中双向输出科学教育教学经验,并通过线上和线下混合式交流方式,生成“精准教研”互评-自评成果。其中,华中师范大学团队的王楠鑫(本科生)、吴金钰(本科生)、高菲菲(硕士研究生),分别以《电路出故障了》、《解决垃圾问题》、《光是怎样传播的》三堂线上科创实践课程,从课前协同备课、课中协同教学、课后协同教研的全流程环节,向大家进行了精彩的说课分享,也让众人一道见证了希沃白板、远程互动课堂等数字化工具对师范生教学实践的强大助力。

肇庆学院教育科学院师范生代表同步开展听评课记录,并在课后给出了自身的客观评价反馈,双方在自由交流中不断碰撞教学思维火花,让此次教研实践活动成效掷地有声。

华中师范大学人工智能学部教授郑旭东表示,师范生的教学实践不可或缺,要上好一节科学课首先要确保科学知识的准确性。郑教授建议以后可以更多地围绕科学知识本身举办讨论活动,通过互相讨论、互相交流提高学生们的科学功底然而,当下受困于技术环境等因素,很多师范生没有机会进行真实的教学实践。此次“人工智能 ”小学科学教育师范生网络研修共同体跨校教研活动正是为此而来,希望为师范院校创造更完善的教师培养环境,借助数字化技术环境,助力“准教师”们的专业发展。

肇庆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曾苗苗副院长表达了对研修共同体发展的期待,希望能和华中师范大学建立长期交流合作,多举办一些类似的线上线下混合式的教研交流活动,携手强化师范生技能训练与人才培养工作。未来,还可以引入小学科学名师加入师范生网络研修共同体交流,加强科学教育师范生职前职后一体化发展实践路径探索步伐,创新中小学科学教师队伍建设模式,为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高校力量。

肇庆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赵书栋老师也表达了对开物科教团队课前备课、课中教学、课后教研过程的认可。同时,赵老师也表示,得益于希沃录播系统,两校才有了本次跨校线上教研交流活动。通过三个阶段的项目实践,拓展了高师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模式和师范生学交流路径。未来,两校还可以继续开展系列跨校教研活动。

最后,希沃录播教育研究顾问袁晶作会议总结。袁老师表示,很高兴能够看到跨区域、跨学校的小学科学教育师范生网络研究共同体教研活动的举办,也很开心希沃录播相关产品在其中能够发挥作用。通过本场活动,也使公司对资源管理平台的应用场景有了更深的理解,希望未来可以继续助力两校举办相关的活动,实现共赢。

作为此次活动的技术助力,希沃也将进一步与各大师范院校开展深度合作,通过AI新技术持续发力,探索建立现代化教师队伍建设发展体系的数字化“破解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