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素有“千年商都”的美誉,跨越千年商业繁盛不衰。这座城市作为改革开放的桥头堡,见证了中国的发展奇迹。而处于市中心的西湖路,是广州在商业领域敢为人先、开拓创新的集中缩影:这里曾是内地第一个灯光夜市所在地,最兴盛时有上千个档口;这里也是广州第一家私营西餐厅绿茵阁咖啡厅的诞生地,餐厅创始人林立两姐弟在中国餐饮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989年,年轻的林立两姐弟在西湖路上创办了第一家绿茵阁咖啡厅。那时的他或许没有想到,绿茵阁将从一家仅有80平米的小阁楼发展成知名连锁餐饮企业,业务涉及食材加工、物流运输等多元领域,门店遍布大江南北。回顾过往34年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是林立两姐弟敢想敢干的拼搏精神、对服务行业的热爱、对餐厅出品严苛的要求,以及对人文关怀的重视,成就了今日的绿茵阁。

敢为人先,让西餐走向普罗大众

林立两姐弟的创业之路与中国的发展历程同频共振,有着强烈的时代印记。

上世纪80年代末,改革开放的春风遍吹神州大地,社会氛围愈发活跃,各式餐厅竞相兴起,成为了人们休闲娱乐、商务交流的好去处。彼时,弟弟林立是广州花园酒店西餐部的一名普通员工。作为中国引入外资建设的第一批五星级点之一,花园酒店是广州重要的对外交往的窗口,这使得林立见识日增,并开始思考怎样才能把最好的星级服务凭借西餐形式传递给大众消费者。他的这一想法得到了父亲的支持,1989年,在最具改革开放特色、人潮如鲫的广州西湖路上,绿茵阁咖啡厅在一间只有80平方米的小阁楼里诞生了。

一位跟随林立多年的老员工用“两高两低”来形容创业初期的绿茵阁。第一“高”指的是理想起点高,林立希望通过绿茵阁让更多的中国人接受西餐;第二“高”指的是专业程度高,出身于五星级酒店的林立,具有很高的专业餐饮水平。两低一指员工年龄低,员工均为20岁出头的年纪,但朝气洋溢。二是经营经验低,走前无古人之路。就这样,“两高两低”的绿茵阁开始了传奇的发展历程。创业的道路是艰辛的,林立两姐弟为了绿茵阁几乎倾尽所有。l989年,餐厅虽然获得了父亲的支持,但经营仍受资金问题的困扰。为了维持餐厅的运营,林立把家里的冰箱音响都搬到店里。

比筹集资金更具挑战性的是向市民推广西餐。当时,西餐在中国还是新鲜事物,全广州只有大公和太平馆两间国营西餐厅,西餐仍属于少数人可享用的“贵族消费”。作为广州第一家私营西餐厅,绿茵阁以大众为经营目标,为了推广西餐,初期主打用中餐原材料和烹饪手法来料理的“酱油西餐”,然后逐渐更新口味,让市民从熟悉西餐文化,慢慢过渡到接受西餐味道。

在林立两姐弟孜孜不倦的努力下,绿茵阁打破了西餐走向市场的障碍,越来越多的广州人开始了解西餐、接受西餐、爱上西餐。可以说,绿茵阁引领了广州普罗大众西餐文化时尚,走出了一条从来没有人走过的特色餐饮之路,并在这条路上行稳致远,最终走出西湖路,走向全广州,甚至走向全中国——最高峰时,绿茵阁在全国共有30多家直营店和70家加盟店,门店遍布整个中国,北至新疆,南至海南岛,西至云南,东至福建,都能见到熟悉的绿底白字的绿茵阁标志。

用心坚持,打造餐饮行业典范

对于绿茵阁惊人的发展,林立直言意想不到,但他一直相信用热爱执着用心去坚持就会有回报。

绿茵阁对食物的品质有着近乎偏执的追求。姐姐林欣总会讲起一件让她印象深刻近三十年的事。一次,她看见林立在厨房专注得看着每一盘出锅的菜品。其中,有一碟刚出锅不久,还没来得及端出厨房的印尼炒饭,被他果断地直接倒进了垃圾桶。这一举动,直接震住了整个出品团队,也让他们把品质两字深深植入心里。外行人看热闹,内行人看门道。这碟炒饭没有达到绿茵阁的出品标准,哪怕仅差一分一毫,也是不配端上台给顾客的。

在成功赢得了广大食客的喜爱后,绿茵阁也没有停止精益求精的脚步。看到公司利润不断上升,林立第一时间想的是如何让利给顾客,升级食品把味道做到顾客的心里面去。以小见大,从小抓起,以米饭为例,绿茵阁不断升级所用的大米,最终选用的顶级泰国香米,香气袭人,品尝过的人都赞不绝口,念念不忘。还有奶茶,为了追求极致的口感,果断换用了价格更贵品质更好的牛奶。

餐饮是个迭代很快的行业,绿茵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屹立长达34年,秘诀不仅在于对出品质量的执着,还在于对创新的推崇,勇当行业风潮的开创者。绿茵阁每个月都会研发新菜式,每年都会进行一次菜单更新,即便是保留下来的经典菜式也会进行改良;团队还会定期外出学习。寻找新灵感,追求新口味,创新服务几乎成了林立热爱的日常。这种执着也深深影响和推动着团队的进步。

包容开放是改革开放获得成功的重要经验,成长于改革开放环境下的林立两姐弟深谙此理。绿茵阁拒绝固步自封,每年会举行三次国际美食推广节,整合了西班牙、意大利、法国、日本、泰国、马来西亚等各国美食,尽可能地把多元的餐饮文化带入广州,让全世界的美味汇聚在绿茵阁,拉动着顾客的追奉。其中一款受全国餐厅追捧的泰皇炒饭更是成为了整个餐厅系统的经久不衰的皇牌出品。它就是当年在马来西亚美食节,绿茵阁专门从澳门请来厨师特意打造的。

一方水土养一方味蕾。为更好地满足全国各地饕餮们挑剔的味蕾,绿茵阁没有像其他连锁餐厅一样“千人一味”,而是根据不同地区顾客的口味因地制宜。比如广东顾客的口味偏淡,就把黑椒汁的辣度降低;重庆、湖北喜辣,就加重油和辣椒的比例。把每一间门店都做到最好,让全国每一个地方的顾客都能感受到美食带来的愉悦。

林立十分注重顾客的用餐体验,从餐厅设计,灯光氛围,到文化表达,动线布局,都亲力亲为。他设计的几个餐厅,比如江南西店就成为了餐饮届的一个设计标杆,整个餐饮行业的用餐体验的一个新拐点,创新了人们对环境与美食融合的一种全新的理解,赢得了广大顾客的青睐和赞叹。

在林立两姐弟的用心坚持下,绿茵阁成为了中国最大的西餐连锁品牌之一,荣获中国驰名商标、“2001年度中国餐饮百强企业”、“2002年度中国餐饮百强企业”、“中华餐饮名店”;赢得了市场“评价最好的六家西餐厅”和“最想去的六家西餐厅”两项的榜首位置,是国内风格餐厅的典范。

以人为本,成为情感寄托之地

在林立看来,绿茵阁的魅力不仅来自于美食,更来自于其独一无二的人文情怀。

“以人为尊,以人为本”是林立为绿茵阁定下的企业文化,贯穿在绿茵阁的日常经营中。这种无处不在的人文情怀让绿茵阁不仅成为了广州靓丽的风景线,更是寄托了人们的悠悠情感。

随着绿茵阁的不断扩张,有一句话开始流传,那就是“无论你走到广州哪里,都有绿茵阁在等着你”。这句话一点也夸张。不少广州人,在绿茵阁度过了与亲友欢聚、与恋人约会等一个个欢乐时刻,到绿茵阁吃饭对他们已经成了一种情感寄托,一种通过味觉和绿茵阁品牌文化连接的特殊情感,真挚温暖,令人动容。

一次,一位母亲带着一个五六岁的女儿来到了广州江南西门店。门店经理发现,这小女孩浑身皮肤溃烂,于是带着关怀之情上前询问,得知这位妈妈想满足女儿吃绿茵阁的愿望,面对这么小却虽然罹患怪病的小女孩,但经理还是深受感动,当即决定为这台顾客免单,满足这位妈妈的心愿。

同样是在江南西门店,门店经理发现一位女性顾客常常一个人坐在靠餐厅窗边的同一个位置,神情忧伤。一次上前询问方才知道,这位顾客原来常常和男友在这里聚餐,但男朋友后来参军不幸因公牺牲,女孩便常常回来坐在同一个位置纪念男友。

这样动人的故事数不胜数。在“以人为本”精神的引领下,绿茵阁成为一代又一代客户的情感寄托之地,而这种人文情怀的实现和传承则离不开林立对员工培训的高度重视。绿茵阁在广州钟落潭建立了自己的培训中心,每一位员工在入职前都会在那里进行三天的培训,了解绿茵阁的历史、文化,增强对公司“诚信、利他、共赢、创新”经营理念的认同。此外,还会有专门的回炉培训、文化培训,这一些列的培训都是为了让员工的成长过程和绿茵阁文化融在一起。

林立常说,企业要坚持“三益”商业,即对社会有益,对公司有益,对员工有益,要在公司聚浓情、聚欢笑,品牌文化的落脚点进化成一个“情”字,一个“聚”字,为员工提供一个积极快乐的工作环境和个人发展的良好平台。这是员工对绿茵阁产生高度归属感的重要原因,不少员工在绿茵阁一做就是20几年,与公司共发展,像江南西门店的经理,就从1995年开业一直在绿茵阁工作到了现在,也成为了一个分店餐厅的合伙人。

展望未来,林立表示,我国正大力恢复消费,明确要扩大餐饮服务消费,这对餐饮行业来说是重大利好,餐饮人应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牢牢把握这个实现新发展的时代机遇。对于如何把握这个机遇,林立也有自己的看法。

在他看来,变化的是市场,不变的是他对绿茵阁品牌的热爱和对经营理念的执着,餐饮人要对自己的东西有信心,要有一种工匠精神,在现在这个充斥着红呀火呀爆呀这些词语的内卷时代,餐饮人更要具备一种工匠精神,只有保持清醒保持热爱和追求,才能走得更长更远。不能简单的今天有个网红店就学它,明天有一个的爆的就跟它,餐饮业只有一条发展之路,就是要用工匠精神坚品牌方向,做自己的东西,做自己的风格、做自己的味道、自己的温度,好好做品牌,韬光养晦,生生不息传承下去……

林立还提到,为了让绿茵阁能实现品牌和文化的双重传承,他期待能深化与平安私人银行的合作。平安私人银行推出了一站式综合金融方案,并业内首创企业家服务平台——“企望会”,从圈层、品牌、经营、社会价值等多个维度对企业家进行全面赋能,助力企业家奋勇前行,全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