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羊城网发布一篇「广州台VS喜茶,你撑边个?」,文章一出,引起众多网友热议。其中最多人议论的有三点:喜茶好不好喝、值不值得花这么多时间排队、喜茶是否雇人充场。
最有争议的莫过于「喜茶是否雇人排队充场」。那事实真相究竟是什么?喜茶真的请了兼职水军排队充场?还是喜茶只是被黑的一方?
带着这个疑问,羊城网编辑决定一探究竟!
首先,“兼职水军”作为“兼职”,各种招聘兼职网站平台应该可以找到发布信息。基于这个念头,编辑尝试在该类平台搜索。
果然,在一个叫「斗米」的兼职招聘平台上,搜索到有关「奶茶店排队兼职充场」的信息,但这家所谓的奶茶店,又是不是喜茶?
为了深入了解,编辑立刻点击报名,两小时不到,就收到了录取信息。根据信息提示,加了“召集人”的微信,经过沟通后,加入“兼职报名群”。填了一份报名信息之后,“召集人”开始和兼职们商量“工作地点”。
这些“工作地点”和喜茶门店分布地点重合度非常高!
时间:2017年4月25日早上8点45分
到达了“召集人”指定的地方集合后,果然有不少学生,粗略一数,20人左右。
非正常拍摄
兼职学生到得七七八八,召集人就将所有兼职带到一个人比较少的地方,排好队,耐心等待。
非正常拍摄
非正常拍摄
排队等待期间,召集人详细地讲述工作内容:1、去奶茶店排队买奶茶。2、买完奶茶后,把奶茶交给领班。3、继续排队买奶茶。
买奶茶的费用呢? 召集人回答:身份证交给领班,领班会把费用给你,下班取回身份证。
大概又等了10分钟,召集人忽然走到几十米外一棵树下,几个中年男子也走到同一棵树下,几人交谈起来。偷听到身旁一名兼职学生说:“领班来了。”
非正常拍摄
直到此时,召集人、领班都还未提过「喜茶」二字。究竟是喜茶自导自演?还是被恶意抹黑?
出发前,兼职们最后确认想去的地点。编辑选择去西城都荟。途中,领班添加全组兼职学生的微信,并群发一份“工作规定”:
没有错,现在可以肯定,我们去排队充场的就是「喜茶」!但工作规定又带出新的疑惑:1、充场排队为什么要购买“指定产品”?2、既然是「喜茶」招回来的,为何还会有“拉黑”这一说法?
莫非还有其他不为人知的黑幕?
11点,到达西城都荟,也正好是「喜茶」开门的时间。领班第一时间就说:“11点了,喜茶开门了,去排队吧。”
离「喜茶」还有50米的距离,看到这一幕,心里只有三个想法:
1、11点刚开门就排长龙?
2、这么多人排队,我们还来干什么?
3、还有中学生?是早放学还是逃课?
非正常拍摄
非正常拍摄
开始排队,领班再次强调“工作规定”,尤其是排队期间不能有交流,自己排自己的。但接下来这一幕,揭露了今天真正的工作内容!
领班私聊派单
排队充场只是他们打的旗号,实际做的是“黄牛、代购、跑腿”,这就说明了为何要“购买指定产品”!
那“拉黑”又是被“谁”拉黑?
但事实真相还未完全露出水面,「喜茶」有没有参与其中也是未知之数!
意外的是,排队人数虽然多,但并没有网友反映“要排几个钟”这么夸张,30分钟左右,已经排到队伍前五个了,与此同时,发现在「喜茶」门口张贴着一个公告:
喜茶公告
来源:喜茶官方微博
如此看来,黄牛排队的人数应该不在少数。当天至少十个黄牛,排队人数维持在40-50人左右,换言之,黄牛人数已经占排队人数的将近四分之一。
大家可能觉得10个黄牛没什么大不了。但只是其中两人排一轮,就买了17杯(如下图),而每人每日可以排5轮左右。
领班核对订单,准备配送
根据「喜茶」官方微博,3月31日发布的「喜茶团队:致上海喜茶客」一文中,上海某两家门店日销量3000杯以上。
来源:喜茶官方微博
「西城都荟喜茶店」也按日均3000杯计算,10个黄牛、每天5轮、每轮10杯,一天最多可以买500杯,占门店销量的六分之一左右。
与喜茶代购对话
针对黄牛,「喜茶」虽然也有相应的应对,但效果不明显!网上很容易就找到「喜茶代购」的服务,其中就包括58同城、赶集网等平台。现在各种网红店的黄牛排队代购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地下产业链。
以编辑所在的黄牛团队为例,每人每天排五轮,每轮可以代购10杯,雇佣10个兼职排队,即每天能代购500杯,每杯加价6元卖出,每天营收即达到3000元,以每月30天计算,每月营收可达9万元,撇除兼职的雇佣费用和配送费,利润保守估计每月在4万至6万元左右,这种无本生意收入相当可观。
黄牛代购流程图
回归到文章一开始提出的争议,喜茶好不好喝、喜茶值不值得排队去喝是个主观问题,我们没有办法对于每个人的喜好作出价值判断。而喜茶究竟有没有雇佣兼职排队造势却是个客观问题,透过这次编辑的卧底来看,喜茶雇水军充场的可能性不大,自排自饮居多;店员工作效率其实很高,但店内依然大排长龙,这与黄牛代购不无关系。
另外,「喜茶」在点餐和控制客流方面,是不是也要优化和改善,以提高顾客的购买体验?就如当年的网红店海底捞一样,亦通过了很多的方式来缓解消费者排队时的焦虑。
毕竟决定消费者第一次购买的是热闹;决定再次购买的,最终还是产品和服务。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