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网上冲浪的阿Y,无意中点进了一个神奇的豆瓣小组。一开始被TVB的标签所迷惑,以为是讲粤语经典台词,结果是一个”扮蟹“的兴趣小组。
▲欺骗了幼小心灵的我
▲小组介绍,所有人必须中英混杂着说
进去后发现大家都在模仿这种“中英混合”说话模式,一时间我分不清是敌是友,是真心学习还是在嘲讽。
▲看!被迷惑了的人不止我一个!
一直以来,香港人说话加英语都被人诟病,觉得这是装的表现。但其实除了极个别ABC中文水平是在令咂舌,粤语表达时就是习惯加英语词,自然到毫无英语基础的爷爷嫲嫲问你:“边到搭lift?”你都认为很平常。
难道粤语区的我们天生是“BKING”?
01
为什么粤语喜欢夹杂英语词?
先不说这样说话大家喜不喜欢、好不好的问题,来分析一下为何会存在这样的现象。
从历史角度看,广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自古就对外交流,而香港更是被割让给了英国。经商肯定要学对方的语言才可以,但早期并没有系统化的学习教材,朝廷又禁止外国人学中文,所以那时候中外双方交流是通过“广东洋泾浜”,就像小时候还没学音标时,用中文标记英语单词。
▲《自学英语不求人》出版年份:1902,图源水印
这种“音译式构语构义”使得类似“的士”(taxi)、“士啤呔”(spare tyre)、“笨猪跳”(bungee jump)等词变成汉语词,当然也有“半中半英”的粤语词“唔啱key”、“M记”,他们在社会变迁中逐渐融合到粤语语言体系里。
▲白云山的笨猪跳
此外,夹杂英语还可能是因为原本词汇的缺失,并且想要更精准的语义表达。就像“PPT”、“APP”、“NBA”这类西方传来的事物,直接用英文会比使用译文“幻灯片”、“美国职业篮球联赛”要好得多。
又或者是一些专业术语、专业用词大家已经习惯使用英文词汇,金融领域、医学领域等尤为明显。
▲图源水印
翻译词汇无法表达原词所暗含的情绪和画面感,例如“琴晚玩得好high”的“high”,用“开心”可以替代,但就没有了那种飘飘然的感觉了。
▲图源《广州粤语与英语的语码转换顺应性研究》
其实更重要的原因是,人类的本质就是爱偷懒,说话也会贯彻快捷省力的原则。插入粤语中的英语一般有两个特点:
1.发音音节,英语比粤语短,例如:book–预定,keep–保持
2.英语词比中文词短,例如:NBA、CFA
更何况,香港使用英语的频率会更高,一方面是学习和工作接触全英语环境的几率很高,另一方面在国外长大的孩子也很多。
粤语里夹杂英语,并不是我们扮嘢、高傲,反而是长期融合新兴事物、外来事物的表现。除了英语词汇,粤语也存在大量日语、葡语等不同语言转变而来的词语。
梁启超在1905年创作的粤剧剧本,里面运用了中日英三种语言,非常好地体现了粤语超强融合的特点。
▲节选自《地域文化与国家认同: 晚清以来「广东文化」观的形成》
02
为什么粤语加普通话却不可以?
我们都很习惯在粤语里加英语词,也从不会觉得有什么问题。那么类似的思路,问题就来了:为何不能再粤语里加普通话词呢?
认为可以适当混用普通话词的朋友,提出类似“混合英语使用”的思路:
一些词粤语无法找到可替代的词(新造的词、专业用词),或者直译很奇怪、为了新潮或讲梗需要直接用,直接套用省时省力。
例如一些人名:易烊千玺,粤语发音是“jik6 joeng4 cin1 saai2”,薛之谦,粤语发音是”sit3 zi1 him1”,全是搭配起来会舌头打架的字词。
还有一些一旦用粤语翻译过来就容易产生异议或难反应过来的词语:优酷(jau1 huk6)。
同时,他们认为这就类似海龟,在长期英语环境里生活所以很难转变过来,长期说普通话有时很难转过来,偶尔借用可以接受。
但更多的人持反对态度:英语和普通话从本质就是不一样,他们和粤语的关系,一个是陌生人另一个则是亲戚。
在普粤通用汉字的情况下,粤语有比较完整的音系,就是哪怕原本粤语词库里没有这个词,也基本可以一一对应直译过来。
与此相反的情况,在闽南语里很多类似“小巨蛋”、“长颈鹿”这类普通的词,也是没法直译过来的,他们必须闽普混用。
▲图源维基百科
当然也有持有更强硬态度的自己友,他们认为除了已经借入到中文里的词,一个英语词都不加,一个普通话都不加,才是一个有正常语言能力的人该有的表现,也是一个人尊重不同语言的表现。
有些时候这种有些“矫枉过正”的观点,是为了下一代能更系统地接受粤语语言系统。从一开始就为了省力、省事而直接套普通话词,久而久之粤语词语被替代光了。而且当一个人经常性地不能反应出粤语,就会干脆直接讲普通话了。
观点有很多不同,但一个更理性的、大家接受粤语夹杂英语的原因:
这些被接受了的英语词,很多不是死板地、直接地套进粤语里,而是根据粤语使用情景发生了进化。
一般来说英语是字母组织在一起才形成最基本的表达意义的单位,但是 “OK” 这个词在长期的使用和演化中已经可以拆分开了。
“你O唔OK啊?”即“你得唔得啊?”OK被拆分开,像是汉字那样插进话语里使用。
还有一些英语词完成了“转借”(loan shift)现象,即“双语人把甲语言中一个词的意义在原有的基础上扩大,同乙语言中的某个词相对应”。
例如:“short”,它的本义是短的、矮的,但在粤语里却逐渐蜕变出和本源无关的意思和用法:
1.电器短路(short-circuit)
“個電掣應該 short 咗。”
2.形容物件失灵、运作不正常
“部電話 short short 哋嘅?”
3.形容生物的脑子不正常、神经病
“佢個腦 short 咗。”
这些英语词在本土的文化、习惯基础上衍变出新意思,具有扩充本地词汇、拟补粤语词汇应用上的不足的意义,对粤语来说并没有“鸠占鹊巢”,敌对的焦虑感自然会降低。
当然也不能否认,英语地位与普通话地位差异造成大众态度的差异。
03
粤语说得好,能力不会差
粤语大神荷达有个观点,方言最终可能演变成由精英传承下去。只有那些对语言精准度敏感的人、愿意主动深入学习方言的人,才会好好地学习语言、执行语言之间的差异。那些剩下还能正确说自己家乡话的人,往往也是普通话说得很好的人。
▲截取自荷达知乎问答内容
在目前没有系统化学习粤语的情况和大环境粤语氛围缺失背景下,能够讲流利地讲粤语的新一代,很大程度看出他的家庭教育情况、个人学习能力(特别是语言学习天赋)。很多小学的老师表示,能够流利自如地使用粤语,几乎可以看成是一种特长。
▲马来西亚华人起码能说5种语言
至于,粤语里混杂其他语言的行为,是现实发展的必然现象,还是新生代语言能力退化的表现,就交由各位自己定夺了。
参考文献:
[1]陈洁.广州粤语与英语的语码转换顺应性研究[J].海外英语,2017(08):187-188+191.
[2]張智林.英语词与香港粤语词的语法融合现象
[3]知乎.为什么在很多方言的对话中经常夹杂普通话,而在粤语对话中却很少这种现象?
[4]上流UpFlow.广东人说话夹英语,真不是为了装X
[5]知乎.香港人说话都喜欢粤语加港版英语交叉着来吗?
各位自己友,
你们怎么看粤语混杂其他语言的现象呢?
欢迎在评论区发表自己的想法!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