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老人冒雨用现金交医保被拒引发热议;
上周末,94岁老人为激活社保卡,在银行被抱起来进行人面识别。
同样也是上周,广州多家银行门前排起了长长的队伍,同样也是为了激活社保卡。因为根据规定无论是谁,都需要本人亲自到银行柜台激活。
▲图源广东台触电新闻
我们已经不是第一次听说这种令老人难堪的新闻,之前的文章也列举了很多老人不适应网络数码案例。
在欢呼互联网技术便利生活的同时,这个社会好像经常性地忘记“并不热衷互联网”的老年人群体,总是忘记老年人同等享受公共服务的权利。
01
广州的公共服务做好准备了吗?
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广州是一个年轻的城市吗?
有些人可能觉得是,因为常驻天河觉得到处都是年轻人;有的人觉得不是,因为广州历史悠久,街上常见到老年人。
根据《2019年广州老龄事业发展报告和老年人口数据手册》的数据,全广州60岁以上人口有175.51万,占户籍人口的18.4%。
而且老三区是老年人口最多的,越秀、海珠和荔湾分别是30.71万人、27.48万人和21.51万人,光是这三区的老年人占比就接近50%。
那么,广州的各项公共服务对老年人友好吗?
我们实地走拍了老年人最多的越秀区(公园前–农讲所一带),包括交通、户外环境、公共设施等等老年人常常会接触的地方,看看是否存在一些被忽略的细节。
交通出行是城市生活的重要命脉,而交通又可以分为地上的和地下的。越秀区作为广州的中心区,最早覆盖地铁,公园前农讲所一带是地铁1号线(也有2号线)。
我们发现农讲所站的直升电梯没有开,楼层指示灯牌初没有亮起。
▲既没有亮灯,也没有指示牌说明情况,此站下车的乘客没人上前搭乘。
同时1号线其他站点(有些)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像是体育中心站,直升电梯没有投入工作,围栏围了起来,需要你打电话通知工作人员来打卡,或者跑到楼上找到工作人员下来打开。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明明有扶手梯,为什么还执着直升梯?因为有很多老人,他们能走但走不快或容易累经常坐代步椅或小轮椅出行。有子女在身旁尚且能扶着上扶手梯,如果是自己呢?只有老伴在一旁呢?
而且农讲所站1号线因为比较旧,大部分出口没有扶手梯只有楼梯。
而且全广州绝大部分的地铁口,都只配备上扶手梯,没有下扶手梯。其实下楼梯,老人的膝盖也会发疼,常常看见他们会侧着身子慢慢地并步下楼。
▲仅有的一个出口有电梯
所以,更多的老人还是倾向选择坐公交车。
广州的公交车站台都设有座椅,能让老人坐着等车,这个很人性化。同时也一定程度拟补了路上没有公共座椅,老人们无处歇脚的痛点。
广州人出了名的尊老爱幼,经常在公交上看见让座,而公交司机也常常会耐心等待老年人走到位置上再开车。在这方面,广州做得很好。
就是有些车子台阶太高了,老年人跨上去有点辛苦。
红绿灯也是常常让老年人痛苦的设施,有很多路口变灯速度之快,年轻人也要跑着过马路。
单就德政路和文明路这边的十字路口,红路灯设置很合理,老人们过马路都是不紧不慢的。
▲1分23秒,很宽松
在这个众多老年人居住生活的地方,我们还发现了公共厕所和一些可以坐的石墩(石长椅)。
▲买完菜可以休息和聊天
总的来说,就我们观察的这个地方对老年人群体还是比较友好的。
02
怎样才是“长者友善城市”?
老龄化社会一直是一大世界难题,许多发达国家地区比我们国家更早地面对这个问题。因此早在1986年,世界卫生组织就开始倡议“健康城市”,并在2005年推行“全球长者友善城市及社区”的概念。
看一个城市或社区是否对长者友善,可以从8个指标观察:室外空间和建筑、交通、房屋、社会参与、尊重和社会包容、公民参与和就业、信息交流、小区支持和健康服务。
▲之前观察的选项正是按照这个指标
临近我们广东,在文化气候各方面都极为相似的香港,虽然地小拥挤,但在细节方面就做得不错。为了让居民少过马路方便买菜以及快捷到地铁站,港府建了天桥衔接,每个天桥都会看到24小时电梯方便轮椅居民,保安就在电梯口,安全方便。
▲香港有名的扶手梯,图源维基百科
去过香港的朋友都知道,几乎每个天桥都有一座直上电梯,虽小但有用,不仅老年人和残障人士很实用,推婴儿车的父母也省心省力了不少。
▲香港有人人畅道通行计划,图源政府部门官网
哪怕是富庶的美国,老龄化社会也是不可避免的,其50岁以上人口占全美的三分之一。
纽约也是公厕很少,但凡标有“老年友好城市项目”的商店,老年人可以任意如厕。此外,纽约东哈莱姆地区的60多家商店门口都有可以休息的折叠椅,店内的标识也明晰,字体特意放大数倍。
当然,说到对老年人最友好的莫过于日本了,毕竟这里是全球老龄化最为严重的国家。
也因此,整个社会、公共服务处处体现着对老年人群体的体贴入微。公交车上下处、楼宇出入口、公厕门口等地方都会有不陡的坡道;街头随处可见的老人休息用座椅;所有公共设施都有一高一低两层扶手等等。
▲老年友好型公交车,图源《环球》杂志
实际上,相关的设施是存在的,像是地铁里的直升梯,前几年很流行的手按红绿灯,无论是广州还是其他城市都是大量存在的。但也就是存在了,更本就无法正常使用。
03
用年轻人的思维建不好“老年友好社会”
民政部近日也指出,“十四五”期间我国老年人口将超过3亿,迈入中度老龄化。“老龄社会”的事实,其实大家都知道,大家也能感受到。最大的问题是,整个社会都还没有准备好面对老龄化,特别是思维上,还是倾向年轻化。
无论是风风火火的“社保卡激活”事件,还是前段时间热烈讨论的智能手机“健康码”,抑或是刚刚发生的“老人冒雨用现金交医保被拒”事件,都反映了大家经常忘记这个沉默的群体。
公告上总会说是办事人员、工作人的工作不灵活、服务意识不到位。但事实上,如果你想到了拿“养老金”或缴费的群体是老年人,而且有相当大的比重是年事已高、行动不便的老年人,你就会在思考政策的时候,直接以怎样方便老年人来推行政策了,而且宣传的时候一定会明晃晃地写明年迈的、走不动的人可以申请什么事项,而不是在事情发生后再补充说,我们其实可以申请上门。
就像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党俊武所说的:“最大的问题是把老龄社会问题还是当作老年人的问题,当作老年人的吃喝拉撒这些问题,部门化的倾向严重。”就是当涉及老龄社会问题时,仍然要靠单个部门去应对老龄社会的某一方面的问题。
“我们不能用年轻社会的老思维来应对老龄社会的新问题”,我们需要公共设施“适老化”,给老年人不依靠年轻人,可以独自活动的权利和空间。
各位自己友,
身边有什么设施对老年人很不友好吗?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