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之前的“土生捞仔”还是现在的“本地捞”,都是在形容一些,父母都是会粤语的广州人,自己也土生土长在广州却只会讲普通话的新一代。
“捞仔”这类词我们是不赞同使用的,带有歧视的含义。然而,认同并使用这个词的却是那些孩子的父母,颇有些焦虑却又无可奈何的意味。
01
广州人狠起来自己都骂
在这个话题下的评论者,大部分是焦虑的广州父母,他们认同这种现象的存在,并为这些现象感到不知所措。
这种焦虑并不是父母的一厢情愿或主观臆断,有相关的数据证明整个大环境的粤语使用率越来越低。
根据2018年《语言竞争中广州人粤语传播调查研究》的调查,在78.28%受访者的母语为单一粤语背景下,家庭内部“仅使用粤语”的比例逐代降低,使用“粤+普”模式的比例逐代上升。
受访者和他们的父母辈交流仅使用粤语的占比是82%,而到他们和自己的子女仅使用粤语的占比大大下降,仅占57%。
▲图源《语言竞争中广州人粤语传播调查研究》
在学校里,这种粤语使用率的降低程度更为显著。根据王莉梅(2009)的调查,中学生在课内外的粤语使用比例还有66.7%,到了2018年《广州人语言态度与粤语认同传承》的调查,粤语使用情况进一步萎缩,课后与老师、同学的沟通使用粤语的学生不到50%(与老师:32.1%;与同学:48.5%)
▲图源《语言竞争中广州人粤语传播调查研究》
在整个社会的变迁里,以《广州多语现象及其演变——— 一项持续 30 年的跟踪调查》的研究所示,清平路市场的粤语对话占比,从1985年的88%,到1999年85.7%,再到2015年骤减至68.2%。
▲图源《广州多语现象及其演变——— 一项持续 30 年的跟踪调查》
“多语现象会促使产生一门中介语言,而中介语言在不断抢占弱势语言的市场”,所以不光是每个父母的主观感受,在客观数据下,粤语使用率的下降是实际发生中的。
很多人不理解广州父母为什么要着急孩子说粤语的情况,明明会说普通话就足够了。更有人以“适者生存,顺应潮流才是大势所趋”的理由劝父母们躺平不管。
广州父母首先是一个广州人,作为本地人,没有人愿意眼睁睁看着自己地方的根断在自己的手里。每一个爱自己家乡的人,没有人会甘心就这样看着母语的消逝,就像没有一只熊愿意大火吞噬自己的森林。
更重要的是,父母永远都是“养儿一百岁,长忧九十九”。他们更担心日后孩子对广州没有认同感,融不进这个城市,而广州也不能给予孩子足够的归属感。
母语对于维护地方文化和维系身份认同十分重要。社会语言学家Joshua Fishman认为承载一种文化的语言能够最准确地描述该文化所特有的事物和观点,而这种文化通过该语言能获得充分的表达。
所以当一种语言因为保护不充分而衰亡时,与之相连的文化也会消失。这个群体彼此之间的认同也会随之消失,他们的归属感也将受到损害。
02
多语环境不利于孩子成长?
很多父母承认没有坚持对孩子说粤语,没有足够的粤语氛围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一大原因。而这些父母不对孩子说粤语的最大原因是,害怕太多语言会损害小孩的成长发育,进而影响他们学普通话。
其实早在1996年,Saffran, Aslin和Newport的实验就证明,表明婴儿可以区分极其相似但是音节组合方式截然不同的词汇。
而语言学届权威康奈尔大学语言习得实验室也是通过实验证明,儿童不会因为多种语言而产生语言混淆,语言发育迟缓或认知缺陷。
Although some parents and educators may have concerns about the potential for confusion, research indicates that bilingual children do not suffer language confusion, language delay, or cognitive deficit.
与此同时,更多实验证明,双语儿童比单语儿童:
●在抗干扰、集中注意方面的能力有显著优势(“selective attention”选择性注意力);
●更有能力处理解决复杂问题,更具有创造力(“cognitive flexibility”认知灵活性)。
所以家长担心影响孩子的发育而选择不教粤语是没必要的。当然这个结论是建立在孩子没有听力或发音器官的病变上。
你看那么多家长把孩子往英语早教送的时候,为什么没有人认为学英语会影响孩子的中文能力呢?
此外,很多家长为了孩子能讲流利的普通话而放弃讲粤语。
实际上,如果家长本人的普通话不标准、不流利反而会影响孩子的正确发音,孩子模仿并习惯了错误的发音后,再改就会比较困难了。而且也没有证据证明粤语讲得多,孩子的普通话就学不会。每年在广州的普通话考试里,能得到二甲以上证书的人还是非常多的,其中包括我本人。
03
行动是解决焦虑的最佳良药
语言传承本来就是个世界性难题。粤语的情况或许在很多人看来很忧愁,但也正是忧患意识让大家多多考虑如何保持粤语的活力。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粤剧院院长曾小敏在今年5月呼吁成立大湾区粤语保护传承中心:“建议由国家政府相关部门统筹协调,粤港澳三地政府连手,组建粤港澳大湾区粤语保护传承中心,拨出专项经费,统筹开展粤语的保护及岭南文化的传承及推广工作。”
▲在《开讲啦》的曾小敏,图源央视网
无独有偶,9月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粤语日”系列活动启动,每逢周四除了课堂上课,全校师生其他时间都用粤语交流;五羊小学的粤语讲坛也在不久前的10月份,再次开讲,而且逢周五设立粤语日。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粤语日”,图源信息时报
▲广府文化学者饶原生老师开讲,图源五羊小学
还是那句话,“行动是解决焦虑的最佳良药”,语言学习永远不会迟。
孩子还小的家长,可以坚持“一人一语”的模式,就是一方教孩子粤语那就坚持只讲粤语。当然偶尔混了也没什么,人类幼崽的大脑比你想象中要强,多说多交流后,大脑会自动过滤和习得。
孩子大了的家长,尽量培养孩子对粤语的兴趣,不要强迫他学习,在家坚持说粤语。
“毕竟学习是相通的”,学习粤语对孩子来说,实际是在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如果他有能力和决心学好粤语,那么以后无论学英语法语日语韩语,还是学自然科学程序设计,都一定能学好。
各位自己友,
你们怎么看“土生捞仔”这种现象呢?
欢迎在评论区文明发表自己的看法。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