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广州的大小角落,都可能听到老人和孙子孙女讲着口音浓重的普通话。年轻父母和孩子沟通时,也会从粤语切换成普通话。最近,有香港媒体,从经济、学校等多方面探讨了这一语言现象。

在广州的大小角落,都可能听到老人和孙子孙女讲着口音浓重的普通话。年轻父母和孩子沟通时,也会从粤语切换成普通话。最近,有香港媒体,从经济、学校等多方面探讨了这一语言现象。

据报道,在广州,还讲粤语的儿童和青少年已不算多。出租车上客点、公交站、餐馆和街角,在广州、深圳、东莞等珠三角城市的各个角落,都有可能听到老人和小辈讲着带有浓重口音的普通话。他们和年轻父母们都发现,如今已不得不和小辈说普通话了。

罗碧华(音译,Luo Bihua)今年40岁,儿子正在上小学三年级。文章援引罗碧华的话称,“这说起来有些遗憾,但这么做也有它的必要性。现在大多数孩子都不爱说粤语,即使他们在这儿土生土长。”

这一现象引起了一些当地人以及粤语关注者的担忧:广州的中老年人或将不得不和孩子用普通话进行沟通。

在他们看来,粤语全球使用人数超过6000万,它在珠三角年轻群体中受欢迎程度迅速下降的原因非常复杂,与地区经济变化息息相关。

报道称,因为学校不提倡学生在校园内说方言,方言在日常活动中的使用频率也越来越低。

不过,广州五羊小学去年推出了一本粤语教材,尽管之后已经停用,但还是让当地粤语使用者和媒体为此喝彩了一把。教材涉及粤语语法、罗马化、粤语的起源和历史等基础知识,旨在向全市其他学校推广这一教材的使用。

有学生家长表示,作为一名广东人,她很乐意“让孩子在学校学习广东话”。

此外,文章分析,上世纪70年代末,内地实行改革开放以后,吸引了不少香港人和海外华人前来投资,为制造业的繁荣贡献不少,而且他们大多说着粤语。

如今,这一投资高峰期已经过去了。报道援引广州一名商人的话分析道,这一变化也导致了粤语在内地影响力的下降。

与此同时,上世纪90年代初期至2000年后期,广东吸纳了数百万来自内地省份的农民工。

2000年后期,粤语在深圳青年群体中还很是流行。深圳一名现年36岁的徐(音译,Jade Xu)姓老师回忆道,在那个时代,说粤语会让他们觉得更加国际化,显得和香港、纽约等国际城市有更多共同点。

文章称,现如今,深圳已经变得和香港一样国际化,其经济、技术发展方面甚至更加具有创新性和积极性。但徐老师的学生们已经不怎么说粤语了。

除了广东,香港似乎也有类似的情况发生。去年的一份人口普查报告显示,88.9%的香港居民经常在家说粤语,与2006年的90.9%相比有所下降。《南华早报》认为,讲英语和普通话的香港人越来越多了。

据查询,1982年,“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被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推广普通话成为了我国的基本国策。

经过多年努力,去年,教育部及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发布的报告指出,截至2015年,内地普通话普及率已达70%以上,识字人口使用规范汉字比例超过95%,国民语言交际障碍已经基本消除;将争取到2020年,全国普通话普及率平均达80%以上。

同时,光明日报文章指出,语言在发展的各阶段上,有方言,也有共同语,但共同语占主导地位。在多民族的国家里,各民族之间也需要一种共同的交际语言。

普通话已成为我国各民族之间共同的交际工具,这有利于各民族人民之间的团结和相互学习,符合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

文章认为,普通话的推广普及是整个语文现代化的根基。社会发展的现代化就是实行工业化和信息化,而语言共同化和标准化又是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这样,在信息化时代,在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作为共同语和标准语的普通话必然是中国人承载和传输信息最基本的语言工具。

简而言之,推广普通话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也是加深国民间交流、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而方言则是地方文化和传统的载体,对各地区人民而言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

所以,普通话和方言不是简单的两选一,而是有主有次、可以共同发展的重要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