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年的广东台,竟是内地电视的综艺一哥?
又到年三十,各位自己友,今晚你是出门行花街,还是宅家看电视贺年节目呢?
讲到电视贺年节目,每年都少不了吐槽央视春晚不好看的声音,还有老广怀念起八十年代的省港两地合办的春晚——“羊城贺岁万家欢”,其开创了国内春晚先河,比1983年第一届央视春晚还要早四年。(详见只有5.3%的广东人看央视春晚,那剩下的94.7%的人在干什么?一文)
同样开创先河的不仅春晚,当年广东还有一档本土制作的综艺节目,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内地综艺的鼻祖,那就是——《万紫千红》。
01
在招待所中诞生
《万紫千红》的诞生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息息相关。改革开放之初,广州的电视资源非常匮乏,可以收看的频道只有两个,一个是广东电视台,另一个就是央视,两台多为播放新闻或教育类节目。
与之相比,一水之隔的香港电视台,就把电视节目办得有声有色,特别是以《欢乐今宵》为首的综艺类节目,齐集时下热点、劲歌热舞、诙谐短剧等。对于广东观众来说,这样轻松又精彩的综艺节目实属新鲜。
因此,当年的广东人便纷纷在天台或阳台架设“鱼骨天线”,以收看香港电视节目,并逐渐形成风潮。
1979年1月29日(年初二),TVB和广东电视台共同举办《羊城贺岁万家欢》。虽然节目名义上是两台合作,但实际上,大至电视车,小至一个插头,所有机器、设备、演员都是从香港过来的。
因此,“79羊城贺岁”也充满了香港特色:报幕员(主持人)不用站得板正,不用严肃读稿,可以随便“爆烂gag”;内容丰富多彩,不仅有杂技、舞蹈、粤剧,还能听到香港流行曲、音乐剧。
“79羊城贺岁”获得前所未有的成功,当时广东台电视部文艺组的王乃斌不禁感叹:“我从来没有想过,节目可以这样做。”
受到“79羊城贺岁”的启发,广东台的电视人聚集在东莞的一间招待所,一周之内每日反复看《欢乐今宵》,研究和揣摩节目形式和风格。于是,广东第一档也是内地第一档综艺节目的雏形就在一间招待所诞生了。
节目基本方案确定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给节目取名。当时,省广播局的每个员工都被发动起来,最后副局长杨凡的“万紫千红”获得了一致通过。
杨凡因此被奖励了8块钱“创意费”,这在全家每月生活费只需30元的年代,算是一笔可观的收入。
02
从模仿开始起步
1981年1月1日,《万紫千红》正式开播。最初节目被定位为“综合性杂志式文艺节目”,在隔周的星期天晚上播出。
节目的首次拍摄地点在中山的长江乐园。第一期嘉宾是男高音歌唱家罗荣炬、粤曲名家黄少梅以及一群著名的小品演员。
《万紫千红》学习《欢乐今宵》,将报幕员转换为主持人,这在内地电视节目界上是首次。主持人和报幕员最大的不同就是,主持人必须懂得临场发挥、掌控全场,不可以一板一眼地照稿读。
当时广州缺少这方面的人才,节目组就找到了电台播音员谭国治,以及挑选了刚从广东广播学校毕业的樊玉婵和黄婉玲。
谭国治颇具绅士和大将之风,他主持起综艺节目来幽默诙谐,妙语连珠。黄婉玲口齿伶俐、年少老成,而樊玉婵则以可爱的笑容和亲切的主持风格征服一代观众。
后来,谭国治、钟新宁因《万紫千红》分别获得了“全国广播电视主持人开拓奖”的金奖与银奖。
1983年广东台成立了综艺组,专门负责《万紫千红》的运作,《万紫千红》从每月播两次,改为每周六晚上黄金时间播出。
1985年,编导张木桂带队到TVB考察,发现现场直播不但及时、迅速,还能充分显示电视声画结合的特点,突显电视媒体的优势。于是《万紫千红》又借鉴了这个经验,变录播为直播。
另外,TVB当时有一句口号:“无线精神,事事关心”,《万紫千红》也有样学样,提出了“月月下珠江,周周有晚会”的口号,这句话也成为当时的一句流行语。
除了借鉴综艺模式,广东台当时也借鉴了无线的艺人培训模式,为《万紫千红》输送人才。
1986年,广东电视台第一期艺人训练班开始对外公开招收学员。当时招收学员人数少,主要是培训主持方面的人才,最后陈维聪一人脱颖而出,毕业后马上成为了《万紫千红》的主持人。
勇于革新,尝试模仿,才孕育了《万紫千红》这档传奇节目。但《万紫千红》也不只是模仿,后期节目组因地制宜,开启了别具一格的粤派综艺之路。
03
开启粤派综艺之路
随着时间推移,《万紫千红》的内容和形式可谓是百花齐放。
其中,《朝见口晚见面》、《乐叔与虾仔》是当时最受欢迎的两档栏目。
系列小品《朝见口晚见面》反映民生,就连去菜市场买菜的场景都能搬上舞台,十分接地气。漫画式喜剧小品《乐叔与虾仔》衍生于《周末画报》的同名漫画栏目,讲述的是退休工人乐叔和孙子虾仔生活在广州老城区,与街坊邻里之间发生的诙谐故事。
除了小品,杂技、魔术、相声、跳舞都能上节目,堪称“广东达人秀”。
《万紫千红》还举办了多个潮流比赛,比如“家庭音乐大赛”、“全能歌手大赛”、“空中小姐大赛”。
1986年7月20日,“家庭音乐大赛”决赛当晚,尽管撞上中央台热播日本电视剧《阿信》的大结局,但《万紫千红》的收视率依然高达95%。
更令人惊喜的是,80年代出国采访拍摄还是很稀罕的事情,而在1989年《万紫千红》就已经派出摄制小组赴日本福冈参加亚洲音乐节。
同时,节目组也没有盲目模仿《欢乐今宵》,而是考虑了内地的尺度限制,比如主持嘉宾的衣着讲究得体,尽量选择积极健康的流行曲播放等等。
《万紫千红》逐渐跳出了《欢乐今宵》的桎梏,走出了属于广东综艺的路子,也收获了观众的喜爱。
上世纪80年代,广东台曾做过抽样调查,8.5万户观众中,有8.3万户观众将《万紫千红》选为最喜爱电视节目,而《万紫千红》在广西、海南等地都有忠实观众。据报道,广东农村地区常常出现数十个人踮起脚尖、围着黑白电视机看节目的壮观场面。
当年,在节目中亮相的主持人、歌手、笑星,大都红遍了广东的大街小巷。因此《万紫千红》被誉为“广东的造星摇篮”。
例如在小品与相声中大放异彩的“羊城笑星”黄俊英、卢海潮、杨达,新加入的主持人任永全、邹庆红,还有一批歌星在节目被捧红,包括演唱《万里长城永不倒》的吕念祖、合唱《在雨中》及《明天会更好》的唐彪和李安等等。
而杨钰莹、毛宁、林依轮、费翔等曾在广州发展的歌手,当时也都登上过《万紫千红》舞台。
与此同时,《万紫千红》也得到了业界的认可,其斩获美国“92金狮”综艺节目二等奖,这是它拿到的最高国际奖项,而在国内也得到了中国电视星光奖一等奖、中南六省区金帆奖。
《万紫千红》使得广东台享有“中央二台”的美誉,在播出的15年间,全国各地的同行都来广东台学习。自此,电视综艺节目逐渐在全国电视台遍地开花。
上海电视台就曾派小组到录制现场观摩,后于1984推出同类综艺节目《大世界》。1990年,《正大综艺》、《综艺大观》在央视接连播出,那时距《万紫千红》首播已过去9年。
03
万紫千红逐渐凋落
《万紫千红》当年为什么能做到称霸收视、影响深远?
首先,基于地理上的优势,广东在八十年代先一步接触到香港电视业。更难得的是,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为电视业营造了宽松包容的创作环境,再加上当年广东电视人开拓创新的精神,立足本土的态度,最终才孕育了这档原汁原味的广东综艺。
然而,和节目名字“万紫千红”一样,这档综艺节目曾经灿烂绽放,也难以抵挡时代的洪流,走向落幕。
1991年开始,广东经批准,可在有线电视中转播翡翠台。而省台在转播香港电视节目的时候可插播自己的广告。与此同时,珠三角其他县城的地方台,也能靠转播香港电视节目及插播广告生存。
一方面,由于市民能直接观看香港电视台,广东本地节目面临竞争与冲击,观众开始慢慢流失;另一方面,由于插播广告带来的收入稳定,广东电视人对于自制节目的热情与创新也有所下降。
90年代,《万紫千红》就因品质下滑、缺乏新意走向收视下坡路。
在1995年,《万紫千红》甚至被公开指责“不适应时代的要求,不再适合出现在荧幕上”。当年有一期节目设计了“喝啤酒大赛”,虽然节目组已把酒瓶改成杯子,但播出后还是被有关部门批评为庸俗。
1995年,陪伴广东人15个春秋、播放超过一千期的《万紫千红》最终惜别电视荧屏,其曾经也是中国最长寿的综艺节目。
《万紫千红》在九十年代告别,该节目的元老级人物也在近年逐渐离开。
2016年8月,《万紫千红》的“台柱”谭国治因病辞世,享年 73 岁;2022年12月,《万紫千红》的常客、相声演员杨达驾鹤西去;2023年1月,粤剧、相声、小品样样拿手的卢海潮逝世……(详见卢海潮逝世,四个月痛失四人的外剧还怎样拍下去?一文)
回顾《万紫千红》的发展历程,其成与败都归于“天时地利人和”。
这档综艺也成为广东电视史上的时代印记,如果你春节假期觉得无聊,不妨翻煲下这部广东的经典综艺?
各位自己友,
你怎么评价广东现在的综艺节目?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原创文章,作者:Bunny,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42年前这档广东综艺节目,比春晚好看多了……》https://www.gznf.net/entertainment/97026.html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