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小时候都听过童谣、唱过童谣。年岁渐长,纯真的童年也随之离我们而去,代之而来的是学习、工作、生活的各种追名逐利,喜怒哀乐。坐下来静静细想,传统文化遗失的危机早已潜伏。
视频——纪录片主题曲MV《童谣的灯火》
为此,由广东广播电视台对外传播中心(国际频道)、广东省电视艺术家协会、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广东南方新媒体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摄制的4K超高清纪录片《童唱岭南》,通过寻找童谣在岭南大地和海外华人中的传承故事,帮助我们找回自己情感和祖籍的脉络,让岭南的童谣文化薪火相传,代代延续下去——这是国内首部全景式多维度地讲述岭南童谣文化的纪录片,旨在为推动广府、潮汕、客家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促进方言文化的传承做出微薄的贡献。
《童唱岭南》共三集,每集50分钟,以方言板块来划分广府篇、客家篇和潮汕篇。摄制组立足当下,结合粤港澳大湾区的时事热点,历时两年,
在广东省和香港、澳门以及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作了重点摄制,在国际视野下用年轻化的视角讲述中国故事。
在第一集广府篇里,我们可以看到马来西亚国家电台著名DJ、第三代华人张吉安因母亲和外婆的相继离世,曾用13年时间走遍马来西亚各地,采集了300多位老人的乡音,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传递中国乡音文化;香港儿歌之父韦然是如何在香港殖民地教育的大环境下,创作出流传华人世界的广东童谣《氹氹转》、《何家公鸡何家猜》;印尼亚齐族女孩欧阳黛莎因为2004年印尼大海啸里中国人的援助而爱上中文,成为世界汉语桥比赛亚洲区的冠军,梦想在穆斯林世界里建一所华语学校;以国内第一首电子舞曲《Every Day》红遍大江南北的广州音乐人陈辉权,竟然将唐诗宋词化作粤语童谣,教不愿意讲粤语的女儿等故事。
在第二集客家篇里,开篇讲述了新客家山歌代言人陈菊芬带着她新出版的《客家童谣》集,来到东南亚教当地的孩子们念童谣、开讲座,又把当地流传的童谣带回国内;生活在世界客都梅州的泥塑大师刘沅声,用双手记录着渐行渐远的客家风俗和童谣,用真心传承濒临消失的客家乡土文化;印尼棉兰市苏北华社为了迎接中国亲人,在当地举办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岭南童谣表演;无半点中国血统的国际日报总裁熊德龙却自认客家人,唱起童谣时热泪盈眶;音乐人陈善宝是如何创作出一些朗朗上口的童谣,让很多外地的学生也学会了客家话,并爱上客家文化等故事。
在第三集潮汕篇里,从一个做了十几年红头船模型的船老大出发,讲述海内外潮汕人教孩子们童谣背后的乡愁;泰国第一个也是迄今为止唯一的潮语班老师陈伟林认为学习潮州话和学钢琴、学画画一样,给他带来了许多快乐;祖籍广东澄海的新加坡诗人、音乐家郭永秀是如何在西化的生活环境中不遗余力地通过合唱来推广潮汕童谣文化;韩山师范学院潮州师范分院学前教育的大一唯一男生陈勇在师姐的帮助下开启了他第一次的童谣教授;退伍的解放军文艺兵林宋才一生吃素,在三福村免费教孩子们童谣等故事。
三集纪录片探寻了国内外岭南童谣流传的现状,用传统和现代交融的国际多元化的视角,试图唤醒年轻一辈对传统文化的自信和继承感,唤醒海外人的思乡情、中国根,唤醒老一辈对过往生活追忆的美好情怀。
据主创团队透露,“功德无量”是很多嘉宾接受本片采访时谈到的高频词。他们认为,当下很多青少年不会讲家乡话,一旦失去了乡音,在身份认同上他们究竟是谁?此题材纪录片的面世,他们等了半辈子。
视频——在香港街头关于广东童谣的市民采访
播出时间:
2019年11月27日~11月29日,广东新闻频道每晚18:30
2019年12月9日~12月11日,广东国际频道每晚23:00
IPTV 4K版观看路径:
电信平台:首页-广东专区
移动平台:新闻-广东专区
联通平台:新闻-广东专区
出品人:蔡伏青
总策划:张惠建 郑广宁
总顾问:顾作义
学术顾问:林伦伦 侯兴泉 严修鸿
总监制:施燕峰 雷锋学
总制片人:林庆坚
总导演:陈菊芬
执行总导演:曾宪益
分集导演:张熙 刘伟
副导演:陆冰
总撰稿:陈菊芬
撰稿:曾宪益 张熙 刘伟
监理:梁梦漪
制片:郭志勇 魏栋 叶雨桐
摄像:林敏熙 张一可 楼奕希 胡嘉乐 李威 徐成 陈景辉
新媒体推广:楼奕希 曾晖 石雯廷 殷晓韵
情景再现拍摄:广州艺想天成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视频后期制作:北京鼎象影视传媒有限公司
主题曲制作:广州色素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音乐后期:北京派瑞特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合作媒体:羊城网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