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冠舟难舍难分的广彩缘 || 莫泽辉
区冠舟

区冠舟,1940年8月出生,广东顺德人,从事广彩工艺五十多年,从拜师学艺到担任厂设计室主任,广彩的诸多技术革新、创作设计和艺术成就,都融入和凝聚他的心血和智慧。暮年的他功力不减,对广彩创作一往情深,是广彩艺术的长青树。

01

广彩,即是广州彩瓷,始于清代,以构图严密,精工重彩,金碧辉煌的艺术特色驰誉中外。区冠舟自小聪颖,有艺术天赋,喜爱广彩工艺。1957年考入广州市织金彩瓷工艺厂,拜人物、花鸟大师司徒宁为师,一年基本学成(比规定的学艺期限提前了两年),令人刮目相看。1959年,区冠舟以优异成绩,被评为“广东省优秀学徒”。1960年,他应征入伍,在东海舰队640部服役。在服兵役期间,他不忘自己的艺术专业,经常练习绘画、写生的基本功,也乐于为连队的墙报做美术设计。1968年复员后,区冠舟自愿返回广彩厂,重握彩笔,又与广彩业结下不解之缘。

青年时期的区冠舟,思维特别活跃,对生产技术上的种种问题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并适时提出可行的建议。20世纪70年代,广彩生产上出现了一个大问题,原先来源于江西的瓷胎,因其可以自行出口,不再向广东供货。于是,广彩生产用的瓷胎改由潮州供应。但潮州的白胎用上广彩的颜色,经过烤制后常出现“冰色”(即颜色产生龟裂脱落),致产品前功尽废。那时,工厂每月因为“冰色”问题就损失两万多元。为解决这一难题,厂里专门召开会议,组织各方面技术人员寻求化解方案。当时,会议上大家你看我,我望你,无人发表意见,最后区冠舟提出用色口釉配制广彩颜料的建议,大家认为不妨一试。建议被采纳后,经多次的研制试验,终于解决了产品“冰色”之弊端,产品合格率大大提高。此为区冠舟复员后为广彩首立大功之一。

区冠舟难舍难分的广彩缘 || 莫泽辉

广彩开光仕女带座灯罩,区冠舟创作。广东省博物馆藏。刊于《重彩华章一一广彩瓷器300年精华展》广东省博物馆编。2014年。

接着,区冠舟又关注到产品的升级换代问题。1972年前,广彩的产品主要是做大路货(生活用瓷),利润比较低。区冠舟认为,只有多搞具有较高欣赏性的精瓷,才能大幅度提高利润。为此,区冠舟向厂提出搞个精瓷班的设想。厂部经过研究,同意由他负责,组织一些业务技术较高、又有美术专业素质的年轻人,成立精瓷班,专搞精品的创作设计。在区冠舟带领下,精瓷班做出了很多既适合生产又受客户欢迎的样板瓷。这样,不仅为厂培养了一批技术骨干,而且还提高了产品的利润。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基础上,继而成立了精瓷车间,扩大精瓷的生产。之后,区冠舟还搞起样品间和精瓷展览室,分别接待各方来客,形成设计、生产、销售为一体,使广彩的生产越来越红火。

区冠舟难舍难分的广彩缘 || 莫泽辉

广彩内外彩薄胎美人瓶《花卉彩蝶》。区冠舟创作

区冠舟在部队里学来的电工知识,在广彩的技术改革中也发挥了作用。如传统的广彩皮灯是静止不动的,不耐看。为了使皮灯动起来,区冠舟进行了技术革新,研制了可转动皮灯,方法是在灯柱上安上电动装置。接通电源,皮灯上所画的各种人物花鸟就像走马灯那样徐徐转动,吸引了游客的眼球。这个新技术令产品升级换代,得到了同行的好评,从而为广彩新花色的发展走出了新路子。

在广彩厂,区冠舟既是一名中共党员,又是领导班子成员之一,他身兼多项行政管理工作。出于对广彩的深厚情怀,他总是忙里偷闲地抽出时间进行自己的艺术创作,而且他手上屡出精品佳作。如1980年独创的《梦游天姥》花瓶,1982年主创的《峨嵋仙象》异形瓶,1983年与骆卫强合作的《广州风光》花瓶,及与任斌强合作的《参天满树红》瓷板画等,都分别获得了国内外的奖项。

区冠舟难舍难分的广彩缘 || 莫泽辉

广彩双龙耳瓶《钟馗嫁妹》。区冠舟创作。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藏。

他精心创作的《绘钟馗嫁妹图》双龙耳瓶,别具新思,画中钟馗身穿红袍,笑容满面,一反传统绘画钟馗威武严肃的形象,其妹低头以袖半掩面,似害羞状,身后绘一老妇作伴娘,还有一小鬼跟随,人物形象生动有趣,获得评价甚高。该作品被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收藏,并刊载于该馆编的《世纪嬗变——十九世纪以来的省港澳广彩》一书(岭南美术出版社2008年12月出版)。

02

20世纪80年代,是广彩厂生产发展最兴旺的年头。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体制落后的广彩老企业面对着省内众多新崛起的同行私企的竞争,已经逐渐失去主体的优势。为了稳住广彩厂的名气和地位,1985年3月,广彩厂与广东省博物馆合办一个规模空前的广彩三百年名瓷展览,展品有500多件,布展工作量很大,时任设计室主任的区冠舟担任布展的总指挥,并负责邀请省、市领导和省港澳等地的同行来观看和指导,在他和同事的努力下,扩大了广彩在海内外的影响,也使市民对广彩的认识有进一步提高。一时广彩订单大增,老企业危机有所扭转。这是他“下海”前尽职尽责为广彩厂发展所做的又一件富有历史意义的大事。

区冠舟难舍难分的广彩缘 || 莫泽辉

广彩圆盘《广州十三行图》。区冠舟创作

1986年,区冠舟被广州市南华彩瓷厂聘为技术厂长,此乃令他大展拳脚的机会,在技术改革方面他更有个人见解和创造性。如广彩的烤花电炉原先用的是耐火砖,占用空间大,且保温性能差。为了克服这个缺点,区冠舟大胆尝试采用有电炉丝的耐火棉代替耐火砖,自行研制无耐火砖烤花炉,用这新型的烤花炉烤制瓷器,达到了高效、节能、轻便、易操作的效果。但由于种种原因,只做了两年,该厂就结业了。此后,区冠舟仍对广彩发展事业不离不弃,他在自己的工作室里,把全部精力和时间都投入了广彩瓷的创作研究中。其作品的特点是传统和创新相结合,精细与粗犷相结合,平面与立体相结合,注意人物表情和性格的刻画;艺术上探索求新,尝试把国画的某些技法和油画的技法溶入广彩的传统题材中,或把广彩的技法溶入现代花鸟人物题材中,在变化发展中逐步形成自己的独特的艺术风格。

区冠舟难舍难分的广彩缘 || 莫泽辉

广彩圆盘《鱼乐图》。区冠舟创作

在广彩瓷器上描绘当代伟人邓小平的骄姿风采,区冠舟大胆作了尝试并取得了成功。作品题名《东方老人》,2004年在广东省陶瓷学会主办的广东省首届广州彩瓷艺术精品评比会上获得金奖。该作品是为纪念邓小平诞辰一百周年而作,以传统广彩技法与现代题材相结合而成,当时以领袖人物为题材的广彩瓷器极为少见,故他这件脱颖而出的新作十分引人注目。

2005年,区冠舟的作品继续出彩出新,其创作设计的《通花内胆瓶》和《六角花瓶》,获首届广东陶瓷艺术大师评选作品展银奖;其它如《鱼乐图》《龙的传人》《西关风情》《春韵》等亦获得高度评价。其中,一对14寸圆盘《鱼乐图》,其构思最显奇妙。主题内容分日出、月夜两个不同的景色。阳光下,水清见底,水草可见,鱼儿摆尾追逐,令人倍觉心情开朗;月夜里,水面一层朦胧的银光,鱼水相融,给人以祥和安逸之感。作品的花边用广彩的传统技法,绘出淡蓝绿色的花卉图案,既与主题相映衬,又进一步突出主题。区冠舟高兴地说,这是他近年来感到很满意的作品,故后来又做了一件题材相同、规格较大的21寸圆盘,画面重新设计布局,效果也不错,同样受人们喜爱。

至于那件14寸圆盘《龙的传人》,则扣紧“龙”这个主题,以八条腾云驾雾的龙构成图案花边,中心场面为亭台、假山和水池,四周有218个小童正在开展20多项民间传统游戏,如舞狮、舞龙、拔河、跳绳、练剑、射箭、斗鸡、捉迷藏、放风筝、点鞭炮,等等,三五成群,聚散有致,热闹非凡。技法上一改以往千人一面的画法,而用现代人物的个性化画法,先以线条描出各人头形、面部、眼神,使其特征各显不同,再用广彩传统技法着色,使人物的表情姿态活灵活现,作品在2005年广州传统工艺美术精品展览获得银奖。次年,在此基础上,又精益求精,创作了18寸圆盘《龙的传人》,小童数目增加到513个,游戏活动方式有近60种,场景更大,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令人目不暇接。

区冠舟难舍难分的广彩缘 || 莫泽辉

广彩圆盘《龙的传人》。区冠舟创作

03

与此同时,区冠舟还把精力集中到研制薄胎瓷瓶的内外彩,其创新手法是在细口薄胎小瓶的内外两面都画上彩蝶,灯光从瓶内透出时,产生虚实相映衬的艺术效果,操作的难度比透明度高的内画壶要大,很是费神,过去没有人尝试过,很有挑战性。2006年8月,瑞典“哥德堡号”来穗访问之际,他创作成功的一小批作品广州以太广场42作坊个人专柜展销,得到很好的宣传效果。随后,他着手创制了19寸内外彩薄胎美人瓶《花卉彩蝶》,整个花瓶都是采用传统广彩花卉的表现形式。瓶的外彩,画了两百多只蝴蝶,在花丛流泉间翩翩起舞;内彩所画的20只蝴蝶,在灯光的映耀中,仿佛从近地飞来。技术手法的创新令画面增强了空间感,增加了艺术的感染力,此作获得广东省陶瓷协会银奖。

区冠舟难舍难分的广彩缘 || 莫泽辉

区冠舟(左)在工作室与本文作者合照

随着薄胎花瓶的内外彩的推出,区冠舟在凸线彩瓷的创制上又有新的成果。如2007年他创作的9寸圆盘凸线彩瓷《九龙》,参加省陶瓷协会创新评比获得金奖。这项技艺是他多年的研究成果,是彩瓷材料及工艺的创新,风格独特,有令人面目一新的感觉。在潜心追求创意新作之余,区冠舟也及时总结经验,写出自己谈论创作体会的论文,如《谈内外彩花薄胎瓷瓶<彩蝶纷飞>的创作体会》,发表于2006年11月6日出版的《广东陶瓷信息报》;《浅谈广彩的创新》刊于《广东工艺》杂志2008年第二期。

一直以来,区冠舟作风踏实,行为低调,甚少参与技术职称和荣誉称号的申报。2009年,年近七旬的区冠舟,以自己的出色技艺成果和贡献,被广东省高级艺术职业资格评审委员会破格评为高级工艺美术师,标志着他对广彩的突出贡献最终得到了同行和社会的认同。

步入古稀之年的区冠舟,更意识到人生的短暂,更珍惜眼前的有限的时光,仍一如既往,在他的艺术创作天地里不辍耕耘,且不断挑战新的难度,工作室里不乏大型瓷板画的巨制,艺术创作的活力令人惊叹。2018年9月,在广州十三行博物馆举办的“彩笔丹青作华瓷——广州彩瓷作品展”上,他新作的《广州十三行图》也在这里亮丽登场,成为难得的一件主题鲜明的作品,受到行家和观众的欣赏和赞美。,

原文刊于《广州史志信息》2020年第2期(总第02期)

文字、图片均为作者提供

区冠舟难舍难分的广彩缘 || 莫泽辉

区冠舟难舍难分的广彩缘 || 莫泽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