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广材,又名广才,1943年出生,是广府牙雕工艺界出类拔萃的奇才,他世居广州,自幼家贫,14岁便投入于象牙雕刻这一古典民间艺术,至今历经半个多世纪。
读书期间的何广材,在文学上有小小天赋,而绘画方面则兴趣不大,对雕刻艺术尤感生疏。为谋生计,1957年,何广材参加广州市第一象牙雕刻生产合作社(大新象牙工艺厂的前身),跟牙雕技术经验丰富的郭斌师傅学人物雕刻,但师傅只教他做规格产品基本的雕刻技能,他的牙雕艺术创作完全是出于后来的自学成才。
何广材在创作牙雕《八仙醉酒图》
60年代中期,是何广材的一个重大转折点,他考上了业余大学的古典文学专业。期间,他对诗、书、画学的很投入,尤其是那些古典白描,让他悟出一些门道,他逐渐雕刻出一些原创的、较有艺术性的作品。很快到了“文革”时期,经过一阵所谓“大破大立”的动乱,荒废了一些时日。为了不虚度年华,何广材决定告别喧哗和鼓噪,重回平心静气地投入牙雕创作艺术征途上。
1969年,外贸公司开始对“文革”以来的极左的思潮进行纠正,将传统艺术的精华与糟粕区别开来,一部分内容健康的传统题材允许生产和出口了。谁敢拨乱反正,第一个重归传统思路去搞牙雕艺术创作,是一个大挑战。这个时候,通过某些渠道,外贸找到了有独立创作思维和艺术个性的何广材。在此机缘下,何广材以其敏感的思维,在行家们还在犹豫不决的思想状态下,率先在他喜爱的“八仙”故事人物中打开缺口,以恢复传统题材产品的生产和创作。那一年,表现八仙过海时各展风采的《瑶池仙乐》,是他极其得意的创新作品,但在大新象牙厂无人看得懂,厂内评比只给它三等奖,之后在广州市和广东省的工艺美术展览上却接连获得二等奖和一等奖,形成很大反差。
何广材在创作牙雕《瑶池仙乐》
“墙内开花墙外香”的现象并不少见,这一鸣惊人的骄人成果,却令何广材一发不可收拾!他觉得眼前是一片光明,给了他大有作为的机会。但见他顺势深入展开对“八仙”的创作研究,以其非一般的想象力,将“八仙”的每个神貌形态、性格特征都作了明显的区分和大胆的夸张,操作时做到“胸有成仙”,落刀便成型。1972年,他创作的《八仙八兽图》,就在传统造型上巧加灵活的变化,八仙与八兽各自有机结合,作品功底深厚,不落俗套,令人叹为观止。可惜由于销售得太快,连拍张清晰的照片也不来及了,他想细细回味也难,留下了遗憾。
汉中离与铁拐李打斗的牙雕《水火不容》。何广材作
1979年,何广材创作的《八仙醉酒图》,更是一件将八仙的醉态雕琢得出神入化的极具代表性的名作。作品中,八仙们一个个酩酊大醉,东歪西斜,充满“醉”的欢乐。如惯于以倒骑驴名闻天下的张果老,这时醉卧在地上不起,还抱着大酒缸,不过他酒醉三分醒,手里的酒杯还不肯放下。作者是善于扣紧一个“醉”字做文章,在“醉态”上加以充分的发挥。作为唯一女仙的何仙姑,则在摇曳飘香的花丛中自斟自饮,只见她要醉了,还微抬头以思索。作者尽可能让她服饰华丽高贵,体型丰满而富于青春的娇媚,让人看了不无羡仙之感慨。那特大胖子汉钟离是最引人发笑的,酒喝多了,动作尤为迟钝,只见他那圆圆的大头颅已无力地埋在胸膛里,差不多与胀鼓鼓的大肚皮连在一起了。作者在这里着意夸张他醉到了一败涂地,还要挣扎着跟谁再干几杯的丑态。在八仙桌另一边手舞足蹈的吕洞宾,此时酒气正浓,要与对面的铁拐李比个高低。作者特意让他作背向观众的处理,表现一个实在的生活场景。
在这个全立面的圆雕上,当你的视线移到背面,仍可窥看到吕洞宾醉后睁着大大的眼睛,口沫横飞的勃勃兴致,那是他永不服输的性格的艺术体现。值得留意的是,作者在吕洞宾背向画面的身上,给以佩剑、尘拂作饰衬,加上腰带及衣褶等线条的运用,各种道具的纵横交错,这就不仅补偿了人物背向出现的不足,而且留有“耐看”的欣赏余地……看罢“八仙”,确实感受到作者何广材的匠心独运,表现的主题那般自由,形象那样传神,个性那样鲜明。画面也疏密有致,尤其是工艺不同凡响。他简直成了雕刻八仙的“专业户”。一些青年工人慕名到他的功夫位偷师,他也乐于公开技术,热心施教。
上:何广材(左)热情辅导青年工人
下:何广材(右)拜敬恩师李定宁
经有关部门的推荐,《广州日报》记者李进明特地赶赴大新象牙厂,补拍何广材制作《八仙醉酒图》的镜头,6月11日以图片新闻形式见报,称这件作品“人物栩栩如生,雕工精细,在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上受客商称赞”。得到媒体的肯定和推崇,大伙也改变了原先的看法,开始细心欣赏和信服他创作的八仙,甚至称他为雕八仙的“九仙”。此后,“何九仙”的雅号也不胫而走,广泛传开了。
何广材不仅以雕刻“八仙”闻名,他雕的齐天大圣孙悟空亦是与众不同的构图造型。那件富于浪漫色彩的《龙宫借宝》,更有着不寻常的故事。在《广州日报》1978年元旦头版,刊登一篇题为《“三雕、一彩”竞芳菲》的大型通讯,文中对何广材创作的《龙宫借宝》,就做了这样一番精妙的描述:“在水波碧透的海底,竖立着毫光闪闪的如意金刚棒,好个孙悟空,腰系虎皮裙,英姿焕发,以金鸡独立之势站于镇海神针旁,正欲取宝。脚下堆弃着打烂的兵器,笨重的九环大砍刀,折曲的方天画戟。在大显神威的美猴王面前,东海龙王、龙母、龙子、龙女等,恐、怒、惊、忧,神态各异。《西游记》中这段神话故事,被完整地形象地表达出来了,这是过去牙雕工艺品中从未有过的。作品把牙雕传统散点透视技法和现代雕塑的定点透视技法结合起来,突出了孙悟空龙宫借宝逞神威这个主题。”
何广材的牙雕代表作《龙宫借宝》,1978年在全国工艺美术展览上受一致好评
接着,这件作品送往当年2月21日举行的第三次全国工艺美术展览上参展,又获展会高度评价。不过,由于该厂领导落后的、顽固的思想作怪,竟佯作不知,既不给予奖励,也没有让作者上京观看展览。1979年1月 9 日,《广州日报》在头版打出了《这种作风能搞四个现代化吗?》的通栏,其中一篇《孙悟空为什么不准去龙宫借宝》,就是反映该作品在创制前后的遭遇。文章揭示,该作品“从1973年就就开始构思、设计,作者花了较长时间,完成了图稿,在1975年5月间开始进行审稿。参加审稿的同志对作品进行了认真的讨论,有的赞赏这件作品的构思,有的对作品提出了修改意见。这时,厂里一个领导干部突然提出一个特别的主意:当前强调安定团结,你搞这个龙宫借宝,把定海神针拿走了,不就要天下大乱了吗?这和安定团结不合拍!领导这一意见,《龙宫借宝》就被打入冷宫。”
这里说的“领导”,就是厂党总支书记,记者明知是不好惹的,点出这个尖锐问题后,怕给自己添麻烦,马上笔锋一转,来个大团圆结局:“粉碎‘四人帮’后,大新象牙厂的职工思想解放了,在厂党总支的热情支持下,孙悟空才被‘批准’去龙宫借宝。”
何广材(右)与本文作者合照
不过,虽然这是富于戏剧性的一幕,但经过这一折腾,何广材就有了自己的看法,这个“热情支持”是真心还是假意呢?能持续下去吗?无人回答。出于对前程之未卜,何广材一度下海了。后来,他在玉雕领域也摸索了一段时间,将牙雕的技艺运用于玉石上,同样表现过出色的成就。近些年来,牙雕成功申报了国家级非遗,何广材出于对牙雕的情缘,兜兜转转还是痴心不改,重新创作牙雕“八仙”。他推出别具心裁的艺术佳构,亦令行家感到惊叹和羡慕。暮年的“何九仙”,似仍在飘飘欲仙!
本文载于《羊城今古》2016年第3期(总第145期)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作者:莫泽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广府牙雕奇才“何九仙”》https://www.gznf.net/column/90280.html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