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工作关系,我时常行经荔湾区逢源路,途中歇脚时,我会问附近的街坊:"当年这条路上的华侨公寓在哪里?"大多人听后不是一头雾水,就是张冠李戴地说:“那不就在东山环市路的吗?"对此,我已经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了,毕竟逢源路华侨公寓现已不存是事实,不过,事实上它"存活"了30多年。

话说新中国成立初期,海外华侨(包括我几位印尼亲友)纷纷回到祖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或创业安居,为响应和落实国家的侨务政策,广州市人民委员会(即后来的广州市人民政府)决定在市内兴建一批华侨住宅,以满足广大归侨侨眷的需求,于是就在天胜村、大北路、西门口、农林下路、培正路、跃进路、云桂路等地,陆续建成了200多栋此类住宅,当时此举在国内外均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而逢源路华侨公寓就是其中之一。

逢源路华侨公寓位于广州市荔湾区逢源路,2000年底拆平(下文另述)之前的门牌号码为116号至130号之一,楼房共有4栋,是广州市人民政府为解决在国内投资置业的海外华侨、港澳同胞居住困难而建造的特殊华侨商品房,房屋建筑精巧、质量上乘,环境方面,《西关逢源》(荔湾区逢源街道办事处和荔湾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合编,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一书中有具体描述:“20世纪60年代初逢源街办事处也在逢源路办公,当年全路路树整齐、枝叶茂盛,两旁房屋前院外墙多种有花木、攀援植物,故有府前一条街和绿满逢源的美誉”,如此种种优点,也令逢源路华侨公寓获得了“西关华侨新村"的美誉。

那么,逢源路华侨公寓是什么时候建成的呢?《西关逢源》说“(市三宫)对面1962年建成为广州华侨公寓,供归侨、侨属和港澳同胞居住”,我认为此说不符合史实,因为有1964年2月25日发行的《大公报》为证一一当天该报以图文形式作了题为《广州西关逢源路华侨公寓最近落成》的报道,文字具体内容为:"广州逢源路华侨公寓是今年年初落成的华侨公寓之一,位于广州西关荔湾公园附近,地点适中,环境优美,最近已有归侨侨眷入伙。"

各位看官,荔湾公园即今龙津西路155号荔湾湖公园,值得注意的是,该报道对荔湾公园冠以"广州西关"一词,由此我想到:在本公众号推送拙文《西关宝地如意坊》后,有读者留言曰"如意坊是西郊,不属西关。荔枝湾也是西郊,不属西关。广州的历史地理搞乱龙了。"当时我回复:“写西郊荔枝湾、西郊如意坊会有几多广州人认同呢?"现在,我想说的是:起码《大公报》不认同吧。

逢源路华侨公寓话旧 || 荔人行
逢源路华侨公寓话旧 || 荔人行

上:1964年2月25日《大公报》头版

下:新落成的逢源路华侨公寓(远处南接多宝路,近处北临龙津西路)

据我所知,当年逢源路华侨公寓的居民基本上都有称心和安稳的工作,他们有的当上了国营工厂(如玉雕、纺织、制线)工人,有的成为了国营商店(如饮食、百货、摄影)店员,有的还光荣地吃上了"皇粮",闲暇时,他们会去泮溪酒家、陶陶居饮茶食饭,或者游荔湾湖公园、逛上下九⋯⋯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个公寓正是他们梦寐以求的"安乐窝",多年来他们也确实为广州的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逢源路华侨公寓话旧 || 荔人行
公私合营时期华南制线厂广告(厂址为华贵路厚福大街豆腐亩8号)
逢源路华侨公寓话旧 || 荔人行
上世纪80年代初华南制线厂广告(厂址为逢源路132号)
逢源路华侨公寓话旧 || 荔人行
上世纪60年代荔湾湖公园
逢源路华侨公寓话旧 || 荔人行
1977年泮溪酒家

正所谓"三十年河东 ,三十年河西",为配合荔湾老城区危房改造及房地产开发工作,有关单位于2000年底,将已有30多年历史的逢源路华侨公寓拆平,2004年,某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公寓原址及相邻地块上建成了高层商住楼小区宝盛园(首期),因有几个朋友和学生家住那里,所以我常笑称他们是"现代版金山伯"、“聚宝盆上的富N代”。

逢源路华侨公寓话旧 || 荔人行
宝盛园今貌
 
逢源路华侨公寓话旧 || 荔人行

现在每当行经宝盛园小区时,我总会想起经典粤曲《竹伯返唐山》的唱词:“……四十载光阴眨眼就过,我壮年出国 ,今日就鬓如霜,喜闻祖国江山除魔障,我客囊来细数下都亦有余长……" 行文至此,我忽发奇想,拟就一上联:

宝盛园,园盛宝,逢源路上真多宝

各位看官,您能帮我对出下联吗?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逢源路华侨公寓话旧 || 荔人行

逢源路华侨公寓话旧 || 荔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