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如果你想看清一座城市的面目,那就在白天;如果你想领略一座城市的美丽,那就在夜晚"。对此,身处广州的你是否认同呢?以下这些老照片,就可以带领我们重温昔日广州夜景之美。
珠江是广州的母亲河,哺育了一代又一代广州人,也因其美丽而多次入选"羊城八景",如宋代"珠江秋月(色)"、明代"珠江静澜"、清代中后期"珠江夜月"、1963年"鹅潭夜月"、1986年"珠海晴波"、2002年"珠水夜韵"、2011年"珠水繁星"等,细心的看官一定会发现,它们绝大部分与夜景有关。
从上至下:
民国珠江夜景
上世纪50年代珠江夜景
上世纪60年代珠江夜景
上世纪80年代珠江夜景
1
说到珠江夜景,就不能不提到白鹅潭一一她环绕广州荔湾区沙面岛的珠江河面,是珠江三段河道的交汇处,河面宽阔浩淼,烟波荡漾,风景秀丽怡人,"鹅潭夜月"更是珠江美丽夜景的"杰出代表"。1964年,中国唱片社出版了收录有粤曲《鹅潭夜月》的唱片,红线女在曲中唱道:"驾轻舟一叶泛鹅潭,豪情坐对锦江山,彩霞耀眼。一河灯火影姍姍,几叶轻帆风淡淡。下班归去,又渡白鹅潭。心旷神怡,听那渔歌唱晚。江风阵阵,传来弦管吹弹。纵目美景无边,翘首江天一览⋯⋯ 今日鹅潭夜月,朗照锦绣河山,容光焕发,壮阔波澜。月呀你往日亲见白鹅潭,是否一样风仪妙曼⋯⋯",各位不妨对照这些唱词,体会如下这些"鹅潭夜月"老照片中的意境。
关于街道与城市的关系,历来中外说法颇多:街道是城市的一一符号、画卷、根须、脉络、"脸面"、"毛细血管"⋯⋯我认为,这方面澳大利亚顶级建筑师尼尔德说得最文艺、最感性:"街道是城市的音乐:化腐朽为神奇。"因为,昔日广州的街道夜景就是一首首美妙的乐曲,为美丽的羊城增添了无数亮色,其中,"广州外滩"长堤、"广州第一大商衢"财厅前、"不夜天"西濠二马路当属最动人的乐章。
1949年西濠二马路
如果说广州街道夜景是轻音乐,那么,广州花街(市)夜景就是交响乐,它奏出了夜广州美丽乐章的最强音!正如陈毅元帅诗作《花市》中描写的:"华灯照不夜,歌声喜欲狂;来年花更好,建设亦相同;人人争买花,忙煞卖花郎。旖旎花如锦,看花人更红"。顺便一提,粤乐名家黄继谋曾将这首诗谱写成同名粤曲,1985年央视春晚上红线女将此曲倾情奉献给大众,而就在那年我逛过越秀花市、考上了大学,毕业当年我逛了荔湾花市⋯⋯
上:1985年越秀花市
下:1989年荔湾花市
紧接上面的话题,我们不妨将目光转移到"凝固的音乐"一一建筑,一起来欣赏昔日广州著名建筑夜景。
上:清末民初余荫山房
下:民国城外大新公司
上:上世纪50年代中苏友好大厦
下:上世纪60年代中国出口商品陈列馆
1
上:文革时"广州宾馆"
中:上世纪70年代广东省总工会办公大楼
下:上世纪70年代友谊剧院
晚上逛公园,是很多广州街坊的必备节目,而老照片也为我们定格了昔日广州公园夜景之美。
广州文化公园前身为华南土特产展览交流大会(以下简称"华南展会")、岭南文物宫,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它都是广州"夜生活"最丰富多彩、"夜游客"最多的公园,其夜景也最令人赏心悦目、经久难忘。
上左:上世纪50年代初"华南展会"
上右:上世纪50年代初岭南文物宫
下左:1956年文化公园
下右:上世纪70年代末文化公园
1
越秀公园北秀湖不仅秀美,还是划艇赏景的好去处,一年四季游客络绎不绝,而园内的越秀山游泳场,一直都是广州街坊的消暑乐园和体锻"圣地",灯会也是该园一大亮点,它是广州过年的传统节目,深受广大市民和游客喜爱。
上左:上世纪70年代越秀公园北秀湖
上右:1960年越秀山游泳场
下:1988年越秀公园灯会
1
改革开放后,广州街坊又多了休闲娱乐的去处一一南湖游乐园、东方乐园等一大批新型公园先后在广州崛起,也为我们留下了无数夜景记忆。
昔日广州夜景之美,非我拙笔所能穷尽,惟有将清代《羊城竹枝词》中的佳句分享给大家:"烟波如画舫如仙,莺燕亭台酒色天。虫二字谁题石上,珠江风月本无边。"顺祝各位晚安、好梦!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作者:荔人行,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老照片中的广州夜景》https://www.gznf.net/column/80709.html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