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国栋是谁
在惠福西路白薇街曾有“关余庆堂”,是驻广州满洲正黄旗的关姓人家聚族而居之地。清末民初,“关余庆堂”出了一位鼎鼎有名的“海归”工程师,他就是关国栋。
关国栋(1876—1943),字干臣,满姓瓜尔佳氏,广州满洲正黄旗人。幼时入读广州同文馆,学习汉文、英语、数学等课程,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毕业,以优异成绩,被官派到英国留学,入牛津大学攻读工程技术专业。
清末中国不少铁路都是外国投资兴建,并控制路权,围绕铁路路权的争论,在朝野日趋尖锐、激烈。粤汉铁路最初由英国提出修筑方案,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朝廷与美国“华美合兴公司”签订贷款合同,由美方出资4000万美元,获得粤汉铁路的筑路权和30年经营权。但很多人担心,如此不仅路权,而且沿线矿权,亦有可能沦入外人之手,引起朝野强烈不满,要求赎回路权的抗议风暴,席卷湖南、广东各地。因此真正由华美合兴公司兴建的,只有粤汉铁路的支线广三铁路(从广州至三水,时称省佛支路),全长仅49千米。关国栋刚好从英国学成归来,受聘参与广三铁路的设计工作。光绪二十九年(1903)10月5日,广三线全线建成通车。
三
铁
路
光绪二十九年(1903),岑春煊出任署理两广总督兼管广东巡抚,推行新政,提倡实业改良,其中一项举措是创办自来水。广州近年暑疫盛行,春夏之交,死亡枕藉,主要原因是饮水不洁。光绪三十一年(1905),广州成立“广东省河自来水有限公司”,在谷埠(今人民南路新亚酒店处)购置办公大楼。公司章程上写道:“现在环球各国无人不研究卫生之学。卫生之道,食物最先,而饮水一端,尤为饮食日用不可少之物,于卫生上关系更为重大。”呼吁全体绅商铺户,一律安装水管龙头,避免疾疫传播。
公司聘请关国栋与两位美国工程师、一位德国工程师,共同进行水源勘测和水厂基建的技术设计工作。最后确定以增埗河为采水点,引小北江水入市,在西场乡征地70亩,兴建增埗水厂(西村水厂),向西关、南关和惠爱路一带供水。
最早的自来水方案
正当关国栋日以继夜地为水厂绘制蓝图时,坏消息却不断传来,先是筹资一波三折,商股直到光绪三十二年(1906)才集齐,官股勉强筹得三十万两,缺口还很大;在西场乡征地建厂房时,又遭到村民反对;施工过程也是举步维艰,因为要埋输水管,必须挖开街道,沿街居民群起阻挠,吵架、殴斗,无日无之,有居民威胁要把死蛇烂鳝、臭老鼠丢进输水管;有些离输水管很远的房屋,年久失修,被风刮倒,也算到输水管头上,吵着要水厂赔偿;还有职员贪污、偷工减料等各种问题,都令主事者头痛不已。
几经周折,水厂终于在光绪三十四年(1908)九月建成,开始向西关、南关和惠爱街一带供水。那年的重阳,有600多户人家,只要拧开水龙头,晶莹清亮的水便“哗哗”流出来。
居民上街担水
广州继上海之后,成为全国第二个安装自来水的城市。虽然六口之家每月要收1元水费,每加多一人就加1毫,但人们一旦发现自来水的好处,也就不再骂水厂了,争先恐后都想安装,到年底已增至7500户;商业场所一律安装水表,按表收费;还有一项专门针对贫穷人家的安排,在街口装置公用水龙头,贫户去挑水,每64斤收费1仙。迨至辛亥革命时,已有1.3万户人家在使用自来水了。
由于水压不足,需要在西关地区兴建水塔。其时适逢西关长寿寺被人举报窝藏妇女,岑春煊下令拆毁长寿寺,寺地用来兴建为戏院、商铺,而水塔亦选址于此。关国栋负责设计水塔。光绪三十二年(1906)动工,两年后建成。
西关水塔
工程造价94087两白银的西关水塔,是广州第一座供应自来水的水塔,外壁用钢板焊接而成,塔身高6.71米,内径12.2米,可储存约782立方米水,距地面约42.1米,巍峨壮观,堪称西关的地标性建筑物。水塔的落成,使西关终于实现全面供水。直到1976年,由于城市的快速发展,用水量与日俱增,西关水塔已不敷供应,且渐老化,维修费用多,这才完成历史使命,予以拆除。
关国栋后来再赴英国留学,获博士学位。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