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人的名字叫周景臻(1889-1967),字蔼纯,原籍广西苍梧,生于广州,广东黄埔陆军速成学堂第四期毕业,在广东新军中任右队官,参加了倪映典领导的广东新军起义。1918年,护国军第五军成立炮兵营,周景臻任营长。1927年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二十五师参谋长。1929年任广东南区绥靖公署少将主任,管辖高、雷、钦、廉各县市。
周景臻在南区绥靖公署主任任内,致力地方建设。1934年5月,他组织民工,在梅菉镇的蔗坡打靶场兴建体育场,场内设有足球、篮球、排球和田径等设施。体育场北端建有一座“伯南楼”,作梅菉体育会场所。在周景臻的主持下,梅菉镇举行了首届运动会,竞赛项目有田径、足球、篮球、网球、男女乒乓球、自行车等,参加单位有南路绥靖公署、梅菉海关、梅菉各中心小学、市民等代表队,还特邀世德中学参加。这是梅菉历史上一次盛大的体育大会。
1936年3月,国民政府公布《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组织暂行条例》,广东裁撤绥靖区,参照历年设置绥靖区及各地水陆交通状况、民情民俗,将广东省(广州市除外)划分为9个行政督察区,分区设行政督察专员,代表省政府处理辖区范围内行政,督察专员同时兼任专员公署驻在县的县长。周景臻任第七区行政督察专员,管辖茂名、电白、化县、吴川、信宜、廉江、阳江、阳春、梅菉8县1管理局,兼茂名县长。1938年1月授陆军少将。1939年3月改任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管辖兴宁、梅县、五华、平远、蕉岭、龙川、连平、和平、大埔9县。
昔日的兴宁
抗日战争期间,沿海工业城市相继沦陷,海口被封锁,舶来品来源断绝,物资匮乏,对抗日战争和人民生活影响甚大。兴宁作为粤东交通枢纽和工商业重心,布业尤为发达,各种工业均有一定基础。1942年,兴宁旅韶(韶关)同乡会具文呈请省府,申述在兴宁办技术学校的缘由。这一动议得到周景臻的支持,经呈准国民政府在兴宁设立“广东省立兴宁高级工业职业学校”,周景臻为筹建会主任,聘请罗雄才为校长,为国家未来培养工业人才。
周景臻在官场虽有“老虎”的外号,但为官清廉,生活简朴,不吸烟,不喝酒,不喝茶,不赌博,不纳妾,也不经商。他与夫人育有九位子女。在最艰苦的抗战岁月中,周景臻拒绝入住兴宁县较为宽敞的大宅,而是与别人合租一间农舍居住,家人开垦荒地种菜。
1946年4月周景臻任广东省政府委员,曾在梅花村居住。1949年移居香港,在一家纺织厂工作。1967年12月23日病逝于香港。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