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内卷”这个词被用到烂之后,”躺平”开始成了新一轮的热门词汇。
据说,”躺平”是一种对抗”内卷”的态度,既然内卷已经是不能改变的现实,那么就干脆选择一个非暴力不合作的姿态,与内卷的竞争说拜拜。
他年纪轻轻就已经是天下知名的才子,其后更是成为文坛领袖,进入政坛后历任各地,也甚有建树。
苏轼虽然被誉为天下奇才,但他出道的时候,北宋已经渡过了蓬勃发展的年代,因为国库空虚,边防压力山大,宋神宗用王安石实行变法,开启了北宋的”内卷”时代。
一开始,竞争还不算太恶性,王安石虽然执拗,但也不至于要将政敌赶尽杀绝。但”内卷”这个事一旦开始就没有回头路了,王安石和司马光还能够和而不同,到了章惇、蔡京,还哪有什么君子之风?一个个都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如果不是赵匡胤不杀士大夫的祖训挡着,早不知道有多少人头落地了。
苏轼也是这一场”内卷”的受害者。作为一个既不完全支持新法,又不愿意全盘否定新法的人,苏轼两边都不讨好,新党视他为旧党,旧党则视他为新党,期间几起几伏,还因为”乌台诗案”几乎性命不保。
所以苏轼很快就开始表示自己要”躺平”,放弃竞争了:”平生文字为吾累,此去声名不厌低。塞上纵归他日马,城东不斗少年鸡。”
然后他也决定不鸡娃了:”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继而,被贬也无所谓,到哪就是哪了:”我生涉世本为口,一官久已轻莼鲈。人间何者非梦幻,南来万里真良图。”
曾经一肚子不合时宜的他连心境也很平静了:”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不过,嘴上说着躺平,心里也越来越平的苏轼,其实并没有啥事不干天天在家喝酒睡觉。虽然被贬得满中国乱跑,但苏轼每到一处,都为当地留下了许多善政。
到杭州,苏轼赈灾济贫,疏浚西湖,为西湖留下了当年能改善民生,如今则成为美景的苏堤;在惠州,苏轼也是出钱出力,修桥修堤,让惠州西湖成为当地名胜;即便是被贬到天涯海角的儋州,苏轼也在当地开办学堂,传播文化,为当地带来百年来首个中举的学子。
说到底,真正有着内心力量的人,他的”躺平”只是一种自我开解的心态,而不是自我放弃的逃避;不追求世俗的成功,并不意味着放弃自身的努力。
更何况,在历史上能够突破内卷的,从来不是靠躺平,也不是靠生儿子,更不是靠循环往复的破坏与重建,而是靠激励机制的系统性改进,和科学技术的革命性突破。
所以,可以埋怨内卷,但不应该放弃希望和努力。做人如果没梦想,跟咸鱼有什么分别?对不对?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