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箕村玉虚宫位于泰兴直街60号,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坐南朝北,三间两进,总面阔8.3米,总进深21米,建筑占地174.3平方米。琉璃龙船脊,人字封火山墙,碌灰筒瓦,滴水剪边,绿琉璃瓦当。屋脊有双龙戏珠灰塑,在杨箕村改造前,屋脊只有宝珠,修葺玉虚宫时加了双龙,并加上博古脊和一些戏曲故事和仙鹤、凤凰、麒麟等吉祥动物的灰塑,造工精细,质感绵密,线条流畅,细节丰富。

扬箕玉虚宫:故事可以讲到明朝

扬箕玉虚宫

门前有一个小庭院,占地20多平方米,有龟蛇池。院门门柱有一副楹联:“九天临福地,三光显帝辉”。院子两侧有廊庑,右侧镶嵌有1999年的《重修玉虚宫碑记》《北帝庙四字经》;左侧镶嵌有2016年的《重修玉虚宫碑记》。

大门石匾刻“玉虚宫”,上款“道光癸卯季冬”,下款“鲍俊敬书”。门联石刻:“秀挹云山功昭北极;恩流粤嵩泽沛南箕”。楹联上端各有一只金色蝙蝠。外墙上端彩绘戏曲人物、南国风光、山明水秀、鲜花珍禽等,工笔细腻,古色古香,保留着浓郁的岭南艺术审美意趣。门前蹲着两只小石狮。

宫内供奉玄天北帝坐像,高约1.7米。赤足踏龟蛇,足下两旁有四尊小北帝像。上悬“北极殿”匾,两旁悬楹联:“赤足踏龟蛇众玅无名玄之至,散发冲牛斗群魔尽扫武为真”。座前两旁立有华光、康公神像各一尊,手持方天画戟和狼牙棒,威风凛凛。在正殿左侧有观音殿、太岁殿;右侧有文武殿和财神殿。

扬箕玉虚宫:故事可以讲到明朝

玉虚宫的龟蛇池

宫内有天井,两侧走廊墙壁现镶嵌9块石碑,左侧5块,右侧4块,按碑刻年代依次为:

第一块:清康熙六十年(1721)《重建玄帝古庙碑记》石碑,碑文称“玉虚宫,前控云山,快睹层峦苍翠;后环珠海,欣瞻塔笔凌霄……”

第二块:清乾隆七年(1742)六月十九日《详奉各宪断定三圳轮灌陂水日期碑记》石碑,碑文记述大水圳与冼村、簸箕村互争大沙河陂水灌田一案,县府作出轮流灌水的判决。

第三块:清乾隆十年(1745)二月十九日《奉宪均断三乡碑文》石碑,碑文记述番禺县正堂审议大水圳、冼村、簸箕村争水一案,判决三村轮流灌水。

第四块:清乾隆十九年(1754)《玉虚宫重修碑记》石碑,碑文称玉虚宫“迄今百有余年”。

第五块:清嘉庆四年(1799)《重修北帝庙碑记》,碑文称玉虚宫“一乡之中奉为福主,亦为乡约”。

第六块:清嘉庆十年(1805)《重修两庙碑记》石碑,碑文称“如我乡北帝庙、龙潭庙,奉祀惟虔,一遇风雨剥蚀,亟为修理,往往如是”。

扬箕玉虚宫:故事可以讲到明朝
扬箕玉虚宫:故事可以讲到明朝

宫内的古碑

第七块: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重修玉虚宫碑记》石牌,碑文称“如我簸箕乡崇奉北极真武玄天上帝暨列圣尊神,福荫一乡,灵昭奕祀,由来尚矣”。

第八块: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重修玉虚宫碑记》石碑,碑文称“溯此庙创自前明,作一乡之保障,威振南越,飨六代之明禋”。

第九块:1989年12月3日《重修玉虚宫碑记》石碑,碑文称玉虚宫“距今已六百余载矣”。捐款名单甚长,用两块石碑才刻下。

扬箕玉虚宫:故事可以讲到明朝
扬箕玉虚宫:故事可以讲到明朝

宫内的新碑

每逢夏历初一、十五,上香信众川流不息,庙内香火袅绕。以前,由村中各族都划出一定田亩给北帝庙,并由雍睦堂建立财务账本,管理庙产,如田地、商铺、码头等每年的收入,用作维修庙宇、村中水利建设、节日盛事交往、日常办事开支等。

2002年,玉虚宫被公布为广州市登记保护文物单位。2010年杨箕村整体拆除重建,只有玉虚宫得以原地保留。2018年12月,广州市把玉虚宫石刻列入第八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边从建筑边线外延5米,北至雄镇大街南边线,南从建筑边线外延5米,西至西侧4层建筑的东边线,整个保护区面积为829平方米。

扬箕玉虚宫:故事可以讲到明朝

宫外的锦鲤池

杨箕村原有四座玉虚宫,除现存的玉虚宫(俗称“大玉虚宫”)外,还有三座北帝行宫(俗称“小玉虚宫”)。大小玉虚宫的关系如同父子。至2010年杨箕村改造前,小玉虚宫仅余南面一座,位于杨箕村原雄镇四横巷15号,其余两座均已不存。

北帝行宫始建于清代,重修于1994年4月。坐北朝南,三间两进,总面阔10.4米,总进深11.8米,建筑占地122.7平方米。头门为凹斗门,花岗岩石额刻“玉虚宫”三字,无上款,下款“鲍俊书”。琉璃龙船脊,硬山顶,碌灰筒瓦。青砖石脚。庙内所供奉的北帝像,是清代留下来的文物,高40厘米,宽25厘米,由铁铸成,重约15公斤。底座为酸枝木所造。村中四座玉虚宫中的北帝神像,原来都放置在大玉虚宫内,直到1989年才把一个北帝神像移到位于村南面的小玉虚宫。

北帝行宫的左廊镶有一块1994年《重修玉虚宫记》石碑,介绍了重修玉虚宫的缘起以及捐资人的芳名。在2010年杨箕村改造中,北帝行宫被拆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