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打开社交平台,满眼都是H&M和棉花。

具体情况大家应该都知道,我就不重复了,大致上就是H&M发了个声明,说抵制中国新疆棉花,然后全国的舆论都一起抵制H&M,还顺藤摸瓜挖出一堆品牌例如耐克之类的,接着一众明星纷纷声明,要跟这些品牌解约。

看着大家抵制H&M、耐克,支持中国棉花的热情,可能有些朋友会觉得奇怪,这些国际大品牌来中国做生意无非想着赚钱而已,为什么要做这种明摆着会得罪中国人的事,自己给自己找罪受呢?

根据这些品牌自己的说法,他们是根据一个叫BCI的机构给出的认证去采购原材料的。因为BCI认为新疆棉花的生产有所谓“强制劳动”的问题,所以他们就响应号召,不采购新疆棉花产品,不和新疆的相关企业合作。

这些跨国企业在中国做生意做了这么多年,应该很了解中国的舆论环境,知道他们这么做会引起怎么样的反弹。难道真的如官方媒体所评论的,是“一边造谣抵制新疆棉花,一边又想在中国赚钱”?

很多人都说,这些跨国企业这么做是响应了欧美国家对于中国的政治判断,是把经济问题政治化了。但这个判断,未免把这些做了几百年国际贸易的外国人看得太轻了。

与传统中国一直以来就把政治看得最重不同,从工业革命就开始做纺织品生意的资本主义国家,从来都把生意看得最重——他们不是把生意政治化了,而是让政治为生意服务(不然怎么叫“资本主义”?)。

这次“H&M碰瓷新疆棉花”事件的背后,不仅仅是政治议题,更重要的,恐怕是重塑世界纺织制造业的一次尝试。

根据官方数据显示,中国的棉花产量居世界第二,而且因为产业链完整,已经成为世界纺织品的产业中心,对纺织品定价也有巨大的影响力。

而纺织制造业虽然是一个古老的行业,没有什么酷炫的科技概念,却是一个吸收大量劳动人口,创造巨额价值的产业。在中美贸易战,全球化退潮,欧美国家努力争取制造业回归的大背景下,“抵制新疆棉花”不但成为一些欧美国家的政治正确,更重要的是能够重塑全球纺织品供应链,让制造业回到高人力成本的发达国家——“环保组织”都提倡“为了环保多花钱”,正好能cover发达国家高昂的人力成本。

在全球化时代,发达国家的资本不断在全球寻找低成本的生产地,获取高额利润。但这些利润即使在发达国家,也只能惠及少数人,发达国家因为制造业流失而日益空心化,最终反噬自身经济发展。

于是,在逆全球化时代,这些国家都在想办法让资本重新回到自己的地头,为自己人创造就业。可是如果没有利润,一切都是空话,川普到处退群说要把制造业拉回美国,结果应者寥寥,原因无他,没钱赚。

硬的不行来软的,发达国家的左派打出了“环保”、“人权”牌,正式希望通过“政治正确”让人们接受发达国家的高价产品,继而把资本和制造业搬回本国去。

所以,真的不要以为西方国家的“白左”是笨蛋,在他们“天真”、“理想化”的背后,有着一盘更大的棋。

我们在抵制H&M们的同时,别忘了让更多企业——不管是中国企业还是外国企业——使用新疆棉花,让纺织品制造业为中国创造更多就业和财富,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