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以前,“中国风”曾经横扫欧洲,中国被西方人认为是“世界上历史最古老、幅员最辽阔、制度最完善的国度”。凡是到过中国的旅行家、传教士、商人,对中国无不赞美有加,说得好像是人间仙境,遍地黄金,然而,到18世纪末,风向却悄然改变了。
英国海军要强入广州
1743年,英国皇家海军司令乔治•安逊(George Anson)乘坐战舰百夫长号环游世界,抵达澳门。由于需要进行船体维修和补充给养,要求粤海关允许它进入广州,但遭到拒绝。安逊提出由他单独前往广州,拜会两广总督策楞,同样遭到拒绝。身为堂堂皇家海军司令,竟吃了闭门羹,安逊不禁勃然大怒,声言如果24小时内不让他进广州,他就武装强行进入。
清代瓷器粉彩抱月瓶
清代瓷器的图案
十三行大火
他竟然口出恶言
清代 象牙雕瓜蒂绵长摆件
这几乎可以说是欧洲第一本严厉批判中国的书,引起了极大的震动。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卢梭,对中国并没有多少了解,在读了安逊的这本书后,得出“中国被一小撮强盗控制”的结论,他尖锐地批评中国:“文人、懦夫、伪君子、江湖骗子,说起来滔滔不绝,却言之无物;想法很多,却缺乏天才;文字丰富,却没有观点。”当然,在很大程度上,他的批评是发泄对伏尔泰的不满,并非完全针对中国,但在欧洲思想界影响甚大。
明代 黄花梨折叠式炕床
安逊本人对中国的艺术,也不像书中表现得那么反感,他在自家的花园里,还赶时髦地修建了一座“中国夏屋”,同样采用洛可可风格,同样引入众多的中国元素。但他已经触动了某个开关,在此之后,批评、挖苦中国的言论,愈演愈烈,似乎成了一种流行病,不嘲笑中国不足以显出自己的高明。这意味着曾让几代欧洲人心驰神往的东方童话,已近尾声。
法国大革命也推波助澜
另一个推动欧洲艺术潮流改变的事件,是1789年爆发的法国大革命。亲王、世袭贵族、封爵等头衔统统废除,教会和贵族的特权,一律取消。路易十六被民众送上了断头台,据说在行刑前,他就坐在一张髹了中国漆的仿造中国桌前,写下他的遗嘱。在革命的狂潮中,凡尔赛宫和许多贵族府邸的艺术品和豪华家具,都被洗劫一空。曾几何时,做过路易十四行宫的罗亚尔宫,是巴黎“中国风”的中心,如今却做了起义者的指挥所。
1832年,英国的摄政王子在苏萨克斯郡兴建一座极其奢华的布赖顿行宫,由著名建筑设计师约翰•纳什负责内部装饰,他似乎不甘“中国风”就此退场,继续在宫内铺满了中国风格的壁画,陈设着大大小小的瓷器,还有象牙雕刻、玉器和繁花般的丝织品。但他的努力,没有获得成功,反招来了潮水般的冷嘲热讽。甚至在1846年议院决定出售布赖顿宫以支付修缮白金汉宫的款项时,英国著名幽默杂志《笨拙》,以“废物出售”为题,大加挖苦。
那个东西方的甜美时代,真的过去了,但历史却还在循环。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