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人爱生鲜,却不爱盒马
数月前,花都茶园路的盒马鲜生(以下简称“盒马”)门口突然贴出了一则“业务调整公告”,宣布了关门停业的消息。从开业到结业,这家店没能撑过两年,广州本来就不多的盒马门店又少了一家。
作为零售领域“新物种”的明星,盒马门店的数量都已经成为了城市竞争的一个间接指标。有识广粉丝在“识广铁粉群”里调侃:“二线城市(广州)可以了。”
除了盒马,每日优鲜也在前年把华南总部搬到了深圳。
这难免让人联想到,广州总是为人诟病的商业业态更新缓慢。难道广州真的不适合“新物种”生存?
盒马的“高开低走”
其实,即便没有疫情的因素,盒马在广州的发展也是“高开低走”的态势。
自从2016年第一家实体店开张后,盒马鲜生在北京、上海、深圳、苏州等城市遍地开花,但却迟迟没有进入广州,让广州人好生等待。
前年“五一”前夕,广州首家盒马鲜生在天河北开张时,可谓全城轰动。想要“尝鲜”的人们,像排队等iphone新机开卖那样排队等盒马开门。沉寂多年的曜一城也因为盒马的到来一时热络起来。
初来乍到,市民如此“畀面”,盒马广州团队也提出了2018年开出10家左右门店的“小目标”。
事实证明,盒马对广州太乐观了。当初半年10家的小目标,盒马用了一年多才完成。去年,广州盒马鲜生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宣称要振作广州市场,年内会再“追加”10家店。结果又落了空。
从盒马进入广州两年多过去,本地门店数量停留在12家。
看起来好像不少,但经不起对比。据盒马官网显示,目前各城市盒马门店最多的是上海,达到51家;北京34家;在深圳也表现不俗,有20家。在四个一线城市中,广州的“盒房区”覆盖率排名最低。
如今盒马在广州开店早已不会有当时的轰动效应。已经开业的店,遇上工作日,不少门店甚至在场员工比顾客更多。
当主打生鲜的盒马遇上“嗜鲜如命”的广州人,本以为会是一场美好“双向奔赴”,实际上却不冷不热。
究竟是盒马不中意广州,还是广州不中意盒马?
广州“水深”
问盒马在广州的数量为何少于上海、杭州等长三角城市,首先还是要说盒马自己的发展战略。
作为杭州阿里的“亲儿子”,也作为一家把总部放在上海的企业,盒马自然会先深耕长三角,然后再逐步向其他区域的城市拓展。
当然,这不能解释为什么广州的盒马数量少于深圳和许多二线城市。是盒马不看好广州市场?
其实,与其说盒马不看好广州,不如说是“无从下手”。
盒马鲜生主打“生鲜”,广州人爱“生鲜”,但并不为缺少购买渠道发愁。
以海鲜为例,广州有全国交易辐射面最大、交易规模最大的鲜活水产品专业市场和集散中心——“水产品的蓄水池”黄沙水产市场;还有走上10分钟或几个公交站就能到的菜市场;更不要说林立的海鲜酒楼、大排档食肆,供应各式生猛海鲜。
盒马的打折俄罗斯帝王蟹、加拿大波士顿龙虾,在广州街市、酒楼包括高端、中端与经济水产品,全年四季品种丰富齐全的各式海鲜的阵仗面前黯然失色。
除了要挑战水产市场、海鲜酒楼的竞争,盒马还得应对一些更早就在广州扩张势力的商超的竞争,如华润万家旗下的Ole’,百佳旗下的Taste,还有门店遍布广州的永旺,留给盒马的空间不大。
广州被称为“零售终极考场”,商业高度成熟。与盒马相似,大部分“新业态”在选择市场开拓时,广州的优先度,往往落后于深圳、杭州,甚至成都、重庆。只有在其他城市磨练一番,有了“跑通”的经验,才敢到广州来。
不得不提的是,广州的商圈分布对盒马选址也构成挑战。
另外不得不提的是,广州一家盒马曾被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检出氯霉素超标,在最基本的食品安全上出现问题,吓退了不少市民。
种种因素,导致了盒马在广州的开店速度并不像宣称的那样快。
盒马不识“平靓正”
知道广州“水深”,盒马初入广州时也做足准备,高举打折、低价旗帜企图打动本地消费者。但每次促销期一过,精明的广州人就决绝地舍盒马而去。
是因为广州人消费力不够,消费不起盒马的“高端”生鲜吗?
根据去年的《广州国际商贸中心发展报告》,从人均消费水平来看,广州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居国内主要城市第一位。
再说广州人对吃的热情、讲究也是出了名的,别的方面舍不舍得花钱不好说,在吃上面花钱,广州从来没有吝啬过。
盒马将店做成“零售+餐饮”的模式,扬言要“干掉冰箱”。能不能干掉冰箱不敢断定,但在广州,盒马首先就输给了菜市场,输给了“平靓正”组合拳的威力。
早上七点,在广州街市档口前,就已经人头攒动。庞大的人潮“赶住去返工”之时,广州还会同步加演一场另类早高峰。有别于行色匆匆的上班族,这波人流的主角是一批拖着小推车、提着环保袋慢条斯理去买菜的师奶阿伯和公公婆婆。街市,便是他们的共同目的地。
显然,与盒马价格偏高相比,菜市场要实惠不少。不同于盒马打包完、整齐码好在雪柜的“冰鲜鸡”“冰鲜猪”,市场档口台案上摆着的多是前半夜宰杀,一早上市的“热鲜肉”。对着鱼池里的生猛的石斑、抵食的罗非点指兵兵,选中之后“鱼佬”会手起刀落,帮你刮鳞去肠再用塑料袋装起。看得见,摸得着,“靓唔靓”一下子就可以判断。菜市场悭钱悭力之余,还满足了广州人对“新鲜”的严苛要求。
不仅如此,逛街市,更是广州人的一种社交方式。买菜的同时,会与“菜婆”“猪肉佬”闲聊寒暄几句,见到相熟街坊,“埋堆”吹吹水,问候近况。
广州生鲜消费的“主力军”,正是这部分负责家庭食材采购、价格敏感、注重人情世故的群体。相对于盒马鲜生强调现选现做现吃,“全程自助”手机下单、无现金支付,快捷但冷冰冰的场景,街市无疑更日常、更贴地,自然也更受喜爱。
广州居民有自己的消费经验,形成了深厚的市井文化和一套属于广州的“买餸习惯”。如盒马这样“高大上”的新业态,还很难亲切地参与到消费者日常生活中。
考虑到盒马开在商场,当阿公阿婆们都已经从菜市场满载而归时,盒马连门都没开呢。
年轻人更爱“钱大妈”
可能会有人说,盒马打动不了师奶阿伯不奇怪,因为它本身瞄准的就是80、90后等相对年轻群体。那广州的后生仔女对盒马又是否受落?
“刚开业时去过,现做的味道就是一般吧”“既然手机下单了,何不直接点外卖,食材到了还要自己煮呢。”对于盒马,笔者身边的年轻人并不太感冒。有微博网友吐槽:在盒马的体验就是花了海鲜酒家的价钱在大排档就餐。
去年,同样是做生鲜的新零售电商每日优鲜,也默默把华南总部从广州搬到了深圳。这样说来,广州是不是真的对这类“新物种”接受无能?
但去问问身边年轻人的买菜攻略,又会发现不是这样的。一个“资深厨男”朋友说:“我平时帮衬楼下钱大妈比较多。”经笔者询问调查,这并非孤例。
钱大妈也是近年兴起的一家主营生鲜的连锁店,与盒马不同的是,钱大妈走的是社区路线。口号是“不卖隔夜肉”,通过定时打折确保每天“清库存”,俘虏了不少下班买菜的上班族。
“下班回家,在楼下就可以买菜,不用再等配送。而且到点还能打折,算起来省下不少。我还加了钱大妈的群,可以找店员帮忙预定菜品。”
同样是买菜,广州人不爱盒马更爱钱大妈,正是因为这里的人不追逐新潮和概念,只考虑便利性和性价比。
盒马不多又如何?
盒马在广州的遭遇不是孤例。京东旗下的7Fresh,在广州占据着万胜围保利广场的绝佳位置,生意其实也很一般。
这不是因为广州对“新物种”不友好,只是广州有更成熟的商业环境,自带光环的“新物种”也并不天然就更有竞争力。
这也不是广州人消费力不够,太抠门,不新潮。“新物种”也好,旧物种也罢,广州人不管那些虚的,只要你真的“平靓正”,自然能够获得广州人认可。
这些,正是这座城市的可爱之处。
所以,盒马不多又如何?
撰文 | sun仔
编辑 | P.K
© THE END
本文由识广原创出品,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互动话题
你平时去边度买餸?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