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要为广州立传?

我的《广州传》最近正式出版了。这是我与《南方都市报》的一场对谈,讲一讲我写这部书的缘起与立意。

南都:《广州传》的写作缘起是什么?为什么要为广州立传?

 

       广州在中国的城市中,历史十分悠久。在所有一线城市中,它的建城历史仅次于北京。除了汉武帝平定南越国后,一度把岭南的政治中心转移到广信,到东汉时分交州置广州这三百年间外,广州一直是岭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且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广州成为中原文化、西北文化与海洋文化的交汇点,而这两种形态的文化,互相纠缠,互相拉锯,影响了中国,也影响着世界。许多人都对广州很好奇,这究竟是一座怎样的城市?广州人究竟是一群怎样的人?所以,为它写一部活的传记,是十分有意思的事情。

南都:这部作品一共花了多少时间?写作中遇到过什么障碍?能否描绘一下你在写《广州传》时的写作状态?

       从资料收集算起,那就是几十年了,我写的第一部关于广州历史的书,是1999年在南方日报出版社出版的《广州旧事》,其后一发不可收拾,一共出版了十几本关于广州历史的书。这都是一个资料积累的过程,也是一个对广州历史逐步加深认识的过程。

我为什么要为广州立传?

广州古城

       因此,在写《广州传》时,已经有丰富的资料,也有较为成熟的想法,写起来就很顺利,几乎以每天五六千字的速度在写,一气呵成。遇到最大的问题,不是资料太少,而是太多,其中有很多真真假假、互相矛盾的东西,需要认真的辨识。我不敢说我采用的资料以及我的观点都是对的,它只能代表目前我对这段历史所能达到的认知程度,说不定明天有新材料,或看到别人更符合逻辑的推论,我又会修正自己的看法。

 

南都:伦敦有彼得·阿克罗伊德的《伦敦传》,南京有叶兆言的《南京传》,“城市传记”这一文体的特点是什么?哪些类似的著作影响过你的写作?

       我开始酝酿写《广州传》,已经有很多年了,那时《伦敦传》《南京传》都还没在国内出版。我之所以一直没有动笔,是因为对具体的文体、视角、尺度、结构等,还没彻底想透,《伦敦传》确实给了我一定的启发,但它是不可模仿的,要反映伦敦那座城市的厚重与张力,那种形式是很好的,但广州的城市性格与历史,与伦敦完全不同。广州更加像一条平波缓进的宽阔河流,不急不燥、不温不火,以自己独有方式,平稳前进。

 

南都:你写的广州主要从什么角度,什么方面入手?

 

       广州最特别之处在于它平民化的文化形态和城市生活,所以我写这本书也是从平民的视角去写的,尽量避开了一般写历史所谓的政治斗争、战争和军事视角,还有一些比较宏大的表述,转而是从老百姓的生活着眼和入手,我最初定的是四条主线,一条是这座城市物理形态的变迁,也就是这座城市是怎么建立起来的,它的城池、城墙、街道、房屋是怎么建立起来的。另外一条是它的经济形态,它是怎么样“发”起来的,说到广州我们就会想到一个词——“天子南库”,都说广州是很早就有钱的了,但到底是怎么“有钱”起来的呢?还有一条线是它的文化形态,广州的文化、教育、工艺美术、文学等等。

       最后是广州的生活形态,即广州人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在写《广州传》时,我更关心的是那些无名无姓的平民,他们是怎样生活的?他们的衣食住行是怎样的?他们有什么喜怒哀乐?时代的变迁对他们有怎样的影响?

我为什么要为广州立传?

 

南都:书中各种资料浩如烟海,各种人物不胜枚举,史料方面有正史也有野史,有可信的也有不可信的,你如何取舍,怎样裁剪?你在写作过程中做了哪些文献方面的案头工作?

 

       我尽量从古人写的正史、野史、笔记、诗词以及民间的歌谣、俗语之中,去寻找广州人生活的蛛丝马迹。我也对许多流传甚广的说法,提出我的不同意见,比如对五羊传说的起源、越王宫署的建筑年代、番山与禺山为何消失、南汉王朝到底是怎样的一个时代等。很多时候,不仅需要各种史籍的互相印证,更需要基本的逻辑推理。有很多古籍的说法,人人引用,几乎成了定论,但认真推敲一下,会发现在逻辑上是完全站不住的。

       比如,几乎所有人谈论五羊故事时,都把它说成是农业文明从中原传到岭南的象征,这是想象性随意阐释。比如《岭南民间文化》一书便总结说,五羊传说是一则“史前拓殖神话”,反映史前时代北方文明对岭南的“拓殖”,这种说法是完全错误的。这个故事后来衍生出多个版本,然而,无论哪个版本,成书时间都不是史前,讲的也不是史前故事,与“史前拓殖”没有任何关系。岭南农业和畜牧业,不是北方传来的,广东甚至是全国最早发明种水稻的地区之一;岭南人也早就开始饲养猪、水牛和狗等家畜了。

 

南都:书的腰封上有一句话:“中国一个由1000多个雷同城市组成的国家,广州究竟不同。”广州的不同之处体现在哪些地方?你如何概括广州这座城市的气质?

       

       从文化形态上看,中国的1000多座城市,并不完全雷同,它们都有自己的成长轨迹,有自己的文化性格,雷同的只是近几十年它们的外貌。当然,外貌的雷同,也会慢慢侵蚀、改造文化的性格。广州人追求的是一种单纯而自由的生活态度,如果说城市的传统气质,我觉得就是我刚才说的,像一条平缓而宽阔的河流,水所具有的包容性、流动性、灵活变化,顺则有容,逆则有声的特点,都可以用来形容广州。

我为什么要为广州立传?

南都:在人们印象中,广州一方面是中国历史上开放的窗口,是繁荣的海上贸易起点,另一方面是美食之都,拥有发达的市井生活,比较少提及文艺和学术方面的成就,你认为《广州传》能够帮助我们厘清哪些大众关于广州的误解?

 

       《广州传》用了很大的篇幅,去描写广州的学术、教育、艺术。可以说,广州在历史上,对中国文化艺术方面的贡献,并不亚于任何一个城市,至少在宋代以后是如此,明、清时更成为全国学术的重心,诞生了一大批文化大师。

       广州作为历史最长的对外通商口岸,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交汇点,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最初主要都是从广州传入的;广州也是全国最早的油画艺术发展中心,广州人创作的大量外销画,是中国绘画史上一个绕不开的题目;粤剧也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想了解广州在学术、艺术方面的“威水史”,请看看《广州传》吧。

 

南都:过去你的写作横跨小说和历史,在近代史方面著述颇丰,《广州传》在你个人的学术和写作生涯中,有何特殊的意义?

       《广州传》是我写作生涯中一部作品,就我个人而言,可以说是我对自己关注广州历史几十年的一个总结吧。不能说“言尽于此”,只能说“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相信《广州传》的出版,会带给我对广州更多新的认识,我会继续为广州这座城市发声。

 

我为什么要为广州立传?
我为什么要为广州立传?

我为什么要为广州立传?

欢迎赞赏

我为什么要为广州立传?

欢迎关注

我为什么要为广州立传?
我为什么要为广州立传?

长按二维码 识别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