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有文字记载的周秦算起,广州的筑城历史,大约可以依次分成这么几段:南武城(传说)、任嚣城、赵佗城、越城、番禺城、南城、子城、东西南甕城、东城、西城、雁翅城、鸡翼城而止。而早在清光绪十年(1884)至十五年(1889)间,张之洞担任两广总督期间,接受建业堂等商户的建议,拆掉南城墙,修筑长堤马路,开启了广州拆城墙的历史。

      在今光塔街范围内的城墙,有大德路的南城墙。人民中路、人民北路的西城墙。在解放中路与大德路交界处有归德门;在中山六路与人民中路交界处有正西门(俗称西门口)。辛亥革命后,新政府马上把拆城墙列入了议事日程。其规划大致为:把西关改建为商业区,居民迁入老城区。老城区内优先改良旗界,把惠爱街建成37米宽的大马路,贯通全城东西。军政府把聚集在广州的数万民军全部改编,一部份为警卫军,分防各属;一部份为工兵,准备投入拆城墙和筑路工程。但由于政局动荡,拆城计划未遑实施。

 

五层楼上讲古仔:广州利用火灾筑马路?

广州归德门

五层楼上讲古仔:广州利用火灾筑马路?

       1918年10月,广州成立市政公所,拆城墙,修马路,为市政公所的首要任务。市政公所成立之初,即刊发布告,开投拆卸正西门、太平门、普济便门、大东、小东、大南、小南、归德、文明、五仙、靖海、油栏、竹栏、永兴、鸡翼城便门,共15座城门。由于西关是广州商业中心,打通这里的道路,有利于整顿交通,振兴商务,扩大商业中心的范围。因此,拆城墙工程从西城墙开始,先把西水关至正西门的城墙拆去,利用城基开辟一条30米宽的大马路,即今人民中路。

       然而,所谓  “利用火灾筑马路”,又是怎样一回事呢?请点击下面的视频观看。

      民国时期,广州政府通过“官地拍卖”和“征地补偿”等方式拆城建路,将广州推上城市建设近代化的进程。广州就是这样成为了率先引进西方近代城建理念、首个提出系统城市发展规划的中国都会,走在全国前列。除越秀山明城墙外,现藏广州博物馆的“归德门”石额便是广州两千年古代城建的最后遗存,亦是近代拆城的仅存记忆。       

    那么,在浩浩荡荡的“拆城墙、建马路”时代里,广州又发生过什么样的传奇故事呢?

《广州传》

献给每个广州人的礼物

点击购买

五层楼上讲古仔:广州利用火灾筑马路?

欢迎赞赏

五层楼上讲古仔:广州利用火灾筑马路?

欢迎关注

五层楼上讲古仔:广州利用火灾筑马路?
五层楼上讲古仔:广州利用火灾筑马路?

长按二维码 识别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