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路与广九铁路的渊源
达到共和?这个路名好响亮
共和路南北走向,北接中山一路,南抵共和南小区,全长约410米,其间与共和二路、共和三路、共和大街相交,旧称共和新村。共和大街分为东西走向和南北走向两段,东西走向段西接西元岗,东连共和路,长约330米;南北走向段北面与共和大街东西走向段相连,南抵共和八巷,长约180米;在共和南小区南面还有一段东西走向的共和大街,长约50米。共和大街与和共南、共和西、共和一至八巷相通。
共和路
西元岗东西走向,东接共和大街,西接达道路,全长约260米。这一带原是岗丘之地,名西元岗。1937年,广州市政府在今共和村处设共和市,作为杨箕、寺右一带农民的交易市场。1949年以后,共和市废。
1953年衡阳铁路局分出广州、武汉两个铁路局,路局机关南迁广州,成立广州铁路局,设在中山一路。铁路局在西元岗以东征用了杨箕村和寺右村的部分土地,兴建职工宿舍,命名为共和村,数以万计的铁路职工家庭,在这里定居。既保留了原来“共和市”的名称,也赋予了来自五湖四海的铁路职工和睦共处的新意。
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竣工运营,京汉铁路与粤汉铁路相接,合并为京广铁路。京广铁路、广九铁路均从广州东站始发终到,客运与货运量不断增加,梅花村地区每天火车南来北往,更加繁忙。1974年4月广州客运站(流花路站)投入运营。1984年,原广州东站完全停用,从白云路至天河一段铁路亦予拆除。在这段线路上的达道路、梅花村、东风东路等8处市区内繁忙平交道口同时拆除,大大改善了东山一带的交通。
1981年,共和村的平房宿舍大部分被改建为楼房,马路改称共和村大街。同年全国进行地名普查,要求城市和街巷名称规范化、标准化,共和村大街改名为共和大街。但人们仍习惯把共和大街、共和路和以“共和”命名的诸横街、小巷,包括西元岗一带的居民区,统称为“共和村”。达道路、共和路合在一起,就是“达到共和”,很响亮。
达道路南北走向,民国初年为山岗、田地,东为西元岗,西为松岗。20世纪30年代开辟马路,从此汽车可达,故命名为达道路。该路北段属梅花村街管辖,长约300米,北接中山一路,南抵西元岗一巷,为梅花村街的西部边界,马路以西属东山街道管辖。
达道路
共和大街、共和路一带,为原广州铁路局的办公区、生活区,街巷都较狭窄,纵横交错,街内第一代居民多属原铁路职工,街内的幼儿园、学校、工厂等,亦多为铁路局所办,因此,共和村、西元岗也被称为“路局家属区”。街区范围内设有5个社区居委会。直到改革开放初期,铁路系统还在共和村一带兴建宿舍,由于早期的铁路系统实行半军事化管理,因此共和村、西元岗一带也形成了独特的铁路文化社区。
今天的共和路
1979年,中共广州市委、市政府提出城市绿化要以生活居住区和工业区为重点。1983 年,共和二横路兴建了一个1000平方米的绿化小游园——怡园。在混凝土拱门内,立有军民携手塑像和一块刻有“怡红”的塑石。
小路两旁种有高大的桉树、凤凰木,四周绿草如茵,生长着山杜鹃等花木,环境十分幽雅。在树荫下摆设石台、石凳,供居民休憩。这种在密集居民区中出现的小游园,颇受欢迎,各街道也纷纷效法,见缝插针地在居民区中开辟小游园和构筑花池、花基、花棚等,种植各种花木,改善了居住环境。
在东山居住的人都知道,铁路子弟的普通话是别具一格的,你有印象吗?
1986年10月5日,经国务院民政部选定,共和居委会出席在石家庄市召开的全国居民委员会工作经验交流会。1987年6月23日,在全省城市街道居民委员会工作会议上,共和居委会作为广州市唯一的居委会代表,在会上介绍经验。
1989年,东山区绿化委员会评出“东山街道园林八景”,共和村的怡园名列其中。这八景分别是:东山锦绣、白云榕荫、双街拥翠、共和怡园、农林绿苑、东华凝芳、东濠雅趣、淘金花女。1990年因旧房改建,怡园小游园被拆除。1992年复建。1995年,东山区绿化委员会投入2.6万元对“东山区街道园林八景”进行了翻新修葺和植物补种工作,投入1.9万元在共和居委会新建了一个花棚架。
共和村在绿化街区、环境保护方面,一直是梅花村街的示范社区之一。2008年共和社区与梅花村社区、东兴中社区、福今社区成为全街花园式社区示范区。2010年,共和西社区获广州市“书香社区”称号。2011年,共和西和东风二、梅花村、梅东四个梅花村街社区被广东省住建厅、民政厅联合授予“2010年广东省宜居社区”称号。
还记得那些冒着黑烟
从东山口轰鸣而过的大火车吗?
被誉为“全国最小、最接地气的”的共和村铁路文化博物馆,就设在共和西路15号的共和村社区服务中心,展出与铁路文化相关的实物共28件和一批珍贵的历史照片。
欢迎赞赏
欢迎关注、转发、在看
长按二维码 识别
关注我们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