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濒临珠江,河南、芳村等地都属水乡,常有水患,在民间神祇中,北帝(真武)、洪圣、妈祖,都是管水的,因此,洪圣宫、天后庙、北帝庙,多不胜数,比其他神庙(如金花、关帝、老君等)都要多。在五仙观里,亦曾经辟有洪圣殿、真武(北帝)殿。
东山公园以前是东山寺
广州最著名真武庙,当属东山寺。东山这个名字的来由,缘于明代总镇两广内官监太监韦眷,主管广州市舶事务期间,在今天陈树人纪念馆的所在地,兴建了一座永泰寺,俗称“太监寺”。后来海盗勾结倭寇,侵陵广州,杀人越货,当地绅耆迎请佛山祖庙的真武玄天上帝,前来镇压“贼氛”。太监寺从此一分为二,前殿供奉真武,又称“东山寺”,香火鼎盛一方。
琵琶洲上的琶洲塔,人们都叫它文昌塔,据说有导航的作用,其实主要还是一座风水塔。相传江中常有金鳌出没,所以琶洲塔又叫“海鳌塔”。清代羊城八景之一的“琶洲砥柱”,就在这里。塔北原有北帝宫、海鳌寺,但文革期间均拆毁无存了。
珠三角的北帝庙
门面有时很简陋
妈祖又叫天后、天妃,民间相传她是福建莆田望族九牧林氏的后裔,精通医术,治病救人,又会观测气象,预知阴晴风雨,甚至还可以“乘席渡海”,打救遇险的商船和渔船。民间建庙祭祀,称她为天妃、天上圣母、娘妈,是船工、海员、海上商旅和渔民共同信奉的海上神祗。出海前都要拜祭,祈求妈祖护航;平安回航之后,则要进香答谢妈祖福佑。
遍布珠三角的天后宫
清乾隆敕撰《续通典》载:“福州灵济宫、广州天妃庙、南海真武庙、琼州灵山庙(祀毘耶山之神)、电白灵湫庙、诚敬夫人祠(祭冯宝妻洗氏),皆终明之世,有司岁时致祭不绝。”可见明代广州官府是很尊崇天妃的。
今天在三元宫内,还有一座天后宝殿,内供天后金身坐像,着道袍,戴凤冠,双手捧笏。清康熙《广州府志》记载:“天妃宫,一在小东门外,一在五仙门内。”小东门外的天妃宫,应当是建于在濠涌岸边,以供渔民拜祭,祈求航运平安。五仙门的天后宫在五仙门的北侧。靖海门内(北侧),一德社西段北侧也有天后宫,1906年12月27日,农工商局开设于这个天后宫内,为清政府在广州设立的工商行政管理机构。1920年拆城墙时,把天后宫也拆掉了。
荔湾地区的北帝庙和天后宫,更是星罗棋布。西关的分布在第十甫、十三甫、怀远驿、新基街等处,芳村的分布在新爵、坑口、南塘等地。在1999年的文物补查中,东漖镇沙溪村还发现了一座建于清嘉庆二十年(1815)的天后古庙。
以前芳村最大的北帝庙和天后庙,坐落在白鹅潭畔,门墙相连,衡宇相对。两座庙都是明清建筑风格,青砖碧瓦,数楹数进,门临浩浩大江,有横水渡可达河北柳波涌口。两庙都靠码头的收入维持,香火之盛,堪称崇文二十四乡之冠。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北帝诞和三月廿三天后诞,当地的乡绅都会在庙前广场摆设花局,搭棚演戏,举办迎神赛会。
岭南印象园的天后宫
1920年代,孙科任广州市长时,社会移风易俗,妈祖庙改为小学,从此琅琅书声,取代了拜神的香火;1970年代,北帝庙改建为工人宿舍。这两座神庙都被时代的大潮卷去,如今连一点庙宇建筑的痕迹都没有了,只留下天后庙直街、庙前直街这些街名。
南海之神,全称为“南海广利洪圣大王”。经过历朝历代不断加封,已变成“南海广利洪圣昭顺威显王”了。相传农历二月十三日,是南海神诞日(俗称波罗诞),四乡八镇的乡民都来拜祭,官府也会派官员亲自到场主祭,仪式极之隆重。南海神庙周围本是荒芜之地,来上香祈祷的人多了,有些人干脆在附近结寮住下,以出售渔网篙橹为生,积久成市,一座庙带旺了一方土。唐代的扶胥,已是一个舳舻相接,四通辐辏的港口和集市了。
德政南路以前有一条洪圣庙前街,还有一条洪圣庙前二巷,就是得名于街内有一座洪圣庙,如今庙早就没有了,连街、巷也都没有了,只能从老街坊口中,推断原来大约是在今珠光路南至东园横路稍南侧段。筑横沙(今东川路新河浦附近)曾经有一座洪圣桥,海傍街也有一座洪圣庙。这些都是洪圣庙留下来的痕迹。
香港的洪圣庙
以前广州有两座南海神庙,一在黄埔,一在西关,称为东庙、西庙,都是供奉洪圣王的。宋代诗人杨万里有一首诗:“大海更在小海东,西庙不如东庙雄。南来若不到东庙,西京未睹建章宫。”可见西庙在宋代已经存在了。
西庙名“南海神行祠”,位于今天的文昌路广州酒家处,规模虽不及东庙,但每年农历二月十三日的南海神诞日,西庙香火弥天,龙狮齐舞,万众欢腾,热闹程度并不亚于东庙。清代诗人蔡士尧有竹枝词咏西庙的南海神诞:
万派鱼龙舞绛霄,
喧阒箫管杂云韶,
爱他洪圣千秋会,
赛过波罗第八桥。
1922年,广州市政府为了开辟马路,把上下九附近的文昌庙和洪圣庙拆了,千年香火散野烟。1935年,在光复南路经营英记茶庄的陈星海,买下这块空地,兴建西南酒家。邀请在广州有“酒楼王”之称的陈福畴主理。陈福畴在广州饮食界声名显赫,绰号“乾坤袋”,确实有几道板斧,当时广州“最高食府”的四大酒家——南园、西园、大三元和文园,都是由他担纲主政。人们很快便忘掉了这里曾经有过的仙家胜地,忘掉了那些殿阁高台的风采和二月神诞的热闹,只记得这里出品皮脆肉嫰的“西南文昌鸡”,味道一流。
黄埔的南海神庙
文园是当时西关最大的园林酒家,主楼为“汇文楼”,房间大小不一,全部配酸枝家具,四壁挂上名家书画,还备有文房四宝,供文人雅士花前吟哦,酒后挥毫。酒楼后间供奉文昌帝君的神龛,仿佛告诉人们,此地虽然是酒家,亦有崇斯文之心。但洪圣就不见踪影了。
种种细枝末节的安排,都体现了陈福畴的用心,因为这里原是文昌庙,是文人的圣地,所以设计上,处处迎合读书人的心理需求。有人讥陈福畴“附庸风雅”,陈福畴哈哈一笑说:“附庸风雅有何不好?风雅没人附庸,好似大阔佬有轿无人抬,还有坐轿的乐趣吗?” 文园酒家几经盛衰,最后成了今天的广州酒家。
随着城市的发展,昔日的水乡色彩,日渐淡化,那些统领着水族的水神们,也离人们的生活愈来愈远。以前曾遍布城乡的洪圣庙、天后庙、北帝庙,如今已难得一见了。
欢迎赞赏
欢迎关注
欢迎转发朋友圈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