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广州,你会想到怎样的景象?

 

有人赞美云山珠水的生态优美,骑楼街巷的烟火十足,东塔西塔、小蛮腰的逼格满满。

 

也有人抱怨这座城市杂乱无章,比起上海少了分精致,比起北京少了分端庄,比起深圳又少了几分现代感。

 

一座城市总有千百副面孔。在不同人的视野里,这个问题总会得到各种不同的答案。

 

那么,如若从“上帝视角”出发,又会得到怎样的答案?

 

上帝视角的广州是什么模样?

城市全貌:杂而密集

 

从卫星云图上看广州,你会发现什么?宏观上看,河网密布、云山苍翠,城建面积宽阔;但至于微小细节,除了珠江新城等少数区域的秩序井然,恐怕看到更多的是老城区纠结的道路纠结、新城区的城中村遍布。

 

如果要概括广州整体的空间形态特点,也许是:杂而密集。

 

与其他城市相比的时候,这一点更是得到了明显的表现。观察比较北京、上海、广州的卫星云图,北京方正的圈层格局、上海放射状的脉络届清晰可见;广州则像极了个放荡不羁的画家在云山珠水的画卷上肆意挥豪笔墨,令人捉摸不透。——此之谓“杂”。

 

在同等比例尺下,随意在卫星云图中截取局部,北京、上海的“城市细胞”更多是一个个规整、富有呼吸空间的单元格;广州的“城市细胞”不仅形状多样,而且在同样的单元格里往往塞下了更多的楼房。–此之谓“密”。

 

上帝视角的广州是什么模样?
上帝视角的广州是什么模样?
上帝视角的广州是什么模样?

图片上至下依次为北京、上海、广州的谷歌地球俯视图(局部)

这种空间形态缘何产生?首先当然与广州的自然环境密不可分。不像北京和上海中心区的平原广布,广州的城市空间受到了白云山、珠江诸多支流的分割,广州城内也拥有不少的低矮丘陵。这一方面影响了城市早期人口的分布,一方面使得在道路骨架上难以像北京一般拥有规规整整的环路与棋盘单元布局。

 

历史的发展,更在广州的城市形态中留满了痕迹。老城区建筑的密集,受到古代以步行作为主要出行方式的影响,道路的宽度当然不会过大;其次房屋考虑到岭南气候、以及宗亲血缘关系,也较为集中。这使得原来的道路交通和基础设施不能适应城市的发展,而为了满足交通需求,高架路、立交桥和桥梁在旧城纵横交错,导致城市空间发展恶性循环,密度更高。

 

上帝视角的广州是什么模样?

广州老城区谷歌地球俯视图

 

当广州城走出老三区向外扩展时,周围已经形成了许多大型镇圩村落。在城乡二元体制下,不同于京沪对于旧村改造的整体拆迁为主,广州在城市版图的扩张中更多的是与既有城郊村镇的博弈。城市绕道走的同时,村居也凭借着区位优势的提升,不断“野蛮生长”。于是,城中村成了容积率极高的地方;村城共生,也让城市面貌愈加光怪陆离。

 

上帝视角的广州是什么模样?

广州新旧交融的老城区 | 图 JASON

 

这种杂而密集的城市风貌固然显得不那么齐整,却也不是一无是处。正是如此,广州(尤其是老城区)的街区功能具有了丰富的多样性;这恰好是城市规划师简·雅各布斯所极力推崇的“高密度”建设。也正是“杂而密集”的广州,留住了市井之中的烟火,并让这座都市变得更为包容。

 

上帝视角的广州是什么模样?

“烟火气” | 图 李伟杰

珠江新城——精雕细琢

 

虽然整体的空间形态上,广州显示出一幅“杂而密集”的景象,但在珠江新城,样貌可全然不同。这是广州城里最为精雕细琢的区域——即使在不少老广眼里,这些钢筋水泥是没有文化价值的“暴发户”形象;但这并不妨碍珠江新城在中轴景观设计上的经典地位。

 

前来这座城市的游客,总少不了到花城广场一带,徜徉高楼之间感受大城市的繁华;而在一众摄影师眼里,珠江新城更是其镜头里广州的代表。

 

上帝视角的广州是什么模样?

珠江新城 | 图 添龙

 

这很大程度上归功于珠江新城“乱中求序”的特点。如果只在二维平面图中看,珠江新城是中轴对称的布局,并由由一块块小方格及中间花瓶状的广场组成的,秩序井然;而当二维进化成三维,珠江新城百花齐放的建筑在这方块之间尽显妖艳,丰富多彩。从滨水地带的公共空间、文化设施,到各式商务楼宇,各具特色的建筑像是一束束花插在中间的“花瓶”中,正巧对应了中间广场的名称:“花城广场”。

 

上帝视角的广州是什么模样?

珠江新城谷歌地球俯视图

这“宝瓶状”的花城广场,为珠江新城增色不少。在过去的规划中,珠江新城多为横平竖直的交通网、辅之以规整的方块格;直到2003年,才正式确立了中间建设“宝瓶状”的广场。如此一来,不仅打开了中轴线的格局、让楼宇之间不至于太过紧密,又打破了建筑线性分布的局限,为珠江新城的景观增添了一丝韵律。同时,广大市民也获得了足够的公共空间进行游憩、观赏,形成了人与城的良性互动。

 

“小街区、密路网”也是珠江新城值得一提的特点。由于高容积率引发的高交通承载量,珠江新城必须通过提高路网密度来布置交通。这一方面提高了交通可达性,一方面使得街区尺度变小,同时也给地区带来了活力。

 

而珠江新城给人印象最深的部分,莫过于天际线的打造了。这是国内300+以上高楼最集中的区域,不同高度的组合又赋予了天际线层次感。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小蛮腰、东西双塔作为城市的制高点并引领着周边的高楼群,成为广州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早期设计中,东西双塔是完全对称一致的;而现如今的东塔,以棱角分明的姿态与线条柔顺的西塔相衬,更提升了珠江新城的气质。

 

上帝视角的广州是什么模样?

新中轴线CBD | 图 添龙

 

于是在杂而密集的整体形态中,珠江新城——这一片精心刻画的区域,在老城区中显得“鹤立鸡群”。对比城市内的几大商圈,环市东、江南西路网设计受限,缺乏整体感;天河北虽然同为中轴规划,但受时代局限格局不如珠江新城宽广;而老黄埔一带目前仍显得较为杂乱,空间感较为撕裂,如何在这一基础上实现滨水CBD 的蜕变仍然道阻且长。

 

上帝视角的广州是什么模样?

珠江新城CBD | 图 添龙

 

倘若将珠江新城与上海陆家嘴相比,则是各有千秋。陆家嘴巧妙的运用了江水环绕的地形,虽然300m以上高楼数量不及珠江新城,但是整体布局更显大气;中心区对于建筑物高度的控制,打造出了独特的层次感。

 

上帝视角的广州是什么模样?

陆家嘴CBD谷歌地球俯视图

 

并且,陆家嘴CBD与外滩的十里洋场仅一江之隔,英法古典主义的建筑美学和对岸富有想象力的现代建筑遥相呼应,形成独特的观感。此外,作为城市观景平台,上海有外滩广场,广州有海心沙;游客体验因人而异,但就观赏视角而言外滩广场无疑会更加广阔。

 

上帝视角的广州是什么模样?

陆家嘴CBD | 图 网络

 

尽管如此,珠江新城在国内众多城市中心区中,仍是极为出色的存在。这也为广州提升了城市形象,赢得了不少的赞誉。

 

 

郊区——任性杂乱

 

如果把视线从广州城市中心移向边缘,景色便变得怪异了起来。无论在哪个方向上看,边缘区和郊区的居民点大都规模小、分布散、土地利用比较杂乱,功能分工不明显。田野、乡村、工厂杂糅在一起,道路在其间任性盘旋,仿佛掌心的纹路一般错综复杂。

 

而反观北京、上海的郊区形态,齐整的道路网构建起一个个方块格,内部的建筑亦规范有序,延续了城市中心区范式的同时,较中心区变得更为稀疏、舒展。

 

上帝视角的广州是什么模样?
上帝视角的广州是什么模样?
上帝视角的广州是什么模样?

图片从上至下依次为北京(庞各庄)、上海(宣桥镇)、广州(江高镇)郊区谷歌地球俯视图

为何广州的郊区多呈现出杂乱无章的形态?

 

首先仍得从城市规划谈起。50-70年代,广州的城市规划多以原有老城区为核心,在原有老城外围布置大片工业区。但是随着广州城建面积的不断扩大,原先位于边缘地区的工业区不断被新的住宅区所包围,形成了工业区与居住区混杂的局面。于是在这渐进式的扩散中,城市规划显得有种“走步看步”的被动,使得郊区形态较为紊乱。

 

上帝视角的广州是什么模样?

广州郊区 | 图 Ethan

 

改革开放后的规划中,城郊的槎头、江村、夏茅、吉山等地在城市规划控制下建立工业区,城市空间形成跳跃式空间扩散。但是除个别国家投资大的工业企业有能力组织自己的生活区以外,多数工业区没有统一的较为完善的生活居住条件和必要的商业服务业及文化福利设施,绿化布置也缺乏整体感,职工生活只能依赖老城区,造成“工业扩散了,人口并没扩散”的局面。工业空间发展与城市建设步伐不协调,留下村落与大型工厂在郊区里各自成长。

 

乡村城市化进程也是其中原因。众所周知,珠三角乡镇企业十分发达。在广州郊区,尤其是在番禺、白云的广阔乡村地域,遍布众多乡镇企业。工业小区的建设和扩大,吸引了大量非农人口和产业的集聚,基础设施和生活服务设施不断兴建和完善,导致一座座小城镇的兴起。为数众多的城镇多为内生发展,缺乏提前进行完善的规划,导致在空间上难以形成统一。

 

上帝视角的广州是什么模样?

广州郊区 | 图 Ethan

 

对于番禺北部而言,行政区划的阻隔又是更为重要的因素。在番禺撤市建区以前的很长时间里,广州难以对其用地进行统筹规划。于是进入21世纪番禺纳入市区范围时,规划上的矛盾便有所显现:北部大片的住宅区域催生了许多大型楼盘,“大地块”的规划与隔江相望的市区表现出完全不一样的形态。此外,这些大型楼盘也各自拥有着独立的规划,疏忽了楼盘之间对于景观的整体协调。再加上楼盘外还有许多同样在扩张的村落、工厂,以及原有丘陵的阻隔,使得番禺北的形态极其缺乏组织,极具空间撕裂感。

 

上帝视角的广州是什么模样?

番禺北部谷歌地球俯视图

 

郊区的形态,成为了广州快速发展中的一块伤疤。每当乘坐火车从城市北部进入广州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郊区村镇工厂的四散分布。这无疑与广州建设国家门户、国际都会的愿景极不相符。

 

上帝视角的广州是什么模样?

正如建筑学家吴良镛所言:视觉上的“形象秩序”是内在的“社会秩序”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既是理想的追求,更是现实的需要。

 

珠江新城的井然有序,老城区的狭窄稠密,广阔郊区的野蛮生长,共同构成了广州这座城市复杂而多样的空间。而这空间形态,正是我们这座城市发生过和正在发生的、人和事物的真实写照。

 

通过卫星云图看我们的城市,不仅可以在日常出行中引导我们前往目的地,更能在漫长的岁月中,为我们的城市发展引航。这是解码广州历史发展的一把钥匙,也是洞悉当下、探索未来城市去向的窗口。

 

参考文献:

《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加拿大]简·雅各布斯

《基于建筑审美适应性的广州城市中轴线变迁研究》–冯楠

《广州新城市中心区空间形态整体控制研究》–刘立欣

《广州城市新中轴线》–林树森

《大都市空间组织的形成演变研究》–谢守红

© THE END

本文由识广原创出品,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互动话题

如何评价广州的城规格局?

上帝视角的广州是什么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