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交通部印发的《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与服务管理办法》引起了广州人的广泛关注,当中讨论最热烈的,莫过于地铁应不应该“禁食”、“禁声”。

自1997年1号线试运营以来,地铁就是广州发展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同时也是这座城市现代化与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度量衡”。

然而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和客流的大幅增加,广州地铁在运营的20多年里,逐渐暴露出了许多问题:

先下后上从一个约定俗成的规范,沦为了一句“有气无力”的劝说;插队、占座、吃东西、乱丢垃圾等不文明行为已见惯不怪;近年来越发普遍的外放现象更是让人苦不堪言。

本该是现代化体现的地铁,怎么就成为了一个“管都管不住”的素质洼地了呢?即将实施的《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与服务管理办法》又能否以一纸新规,重塑社会日渐缺失的公德心?

广州人的地铁公德到底强不强?
 

广州地铁“奇葩”大赏

广州地铁车厢里有多不文明?稍微到网上一搜,就能整理出一辑“奇葩”大赏。

广州人的地铁公德到底强不强?

首先登场的是“插队怪”,不管高峰低峰,他们都能在拥挤的人群中找到最佳的上车动线:例如“另辟蹊径,自成一队”,又例如直接堵在下车区。管你什么“先下后上”,只要列车一停,闸门一开,1米8的地铁小哥也拦他们不住,甚至还能用菜篮、书包、行李箱等史诗级装备,把下车的人通通推回车厢中央。

广州人的地铁公德到底强不强?

接下来登场是“钢管舞选手”。他们从不吝啬于向别人展现自己婀娜的身姿,看见扶手时总会情不自禁地与之拥抱——又或是背对背拥抱。

广州人的地铁公德到底强不强?

对于他们而言,只要与扶手融为一体,再漫长的旅程,也不会感到寂寞。

广州人的地铁公德到底强不强?

在地铁上对扶手情有独钟的,还有部分“体操高手”。那结实的身板、有模有样的引体向上,便是“全民体育”真正落到实处的最好体现。

广州人的地铁公德到底强不强?

而一旁“从娃娃抓起”的幼儿选手们,也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体操是中国体育的传统强项。

广州人的地铁公德到底强不强?

还有一类人,看起来平平无奇,但举手头足之间却展现着内功的深厚。例如这种坐姿就不是人人都能学会。首先要一双大长腿,然后靠脚底与背部的二力平衡把自己紧紧固定在高速行驶的列车当中。被彻底解放的双手,可以用来玩手机,也可以捂在裆部防性骚扰。

广州人的地铁公德到底强不强?

如果运气好的话,在地铁上还能见识到丐帮失传已久的“睡梦罗汉”。往凳子上一躺,气场便出来了,根本没人敢靠近。

广州人的地铁公德到底强不强?

虽然只有短短几分钟的睡眠时间,但也得尽最大可能性去追求“意境”。只要脸皮够厚,管你小鲜肉还是中年大叔,都能在一片粉红的女性车厢里做一场春梦。

广州人的地铁公德到底强不强?

都说食在广州,在“精彩纷呈”的地铁车厢里,又怎能少了美食的身影?别看只是一盒简单的炒粉,那加了葱花香油爆炒后扑鼻而来香气,很容易就能驱散所有同行人的困意,体验过人的都说比咖啡还要醒神。

广州人的地铁公德到底强不强?

找不到位置不要紧,反正地面看起来不脏,只要能坐下,哪怕是粽子也能吃得饶有滋味。

广州人的地铁公德到底强不强?

如此欢乐的车厢,又怎能少得了音乐的烘托?“爱就像蓝天白云晴空万里突然暴风雨”“阳光彩虹小白马”“左手画龙右手彩虹”……且不论学不学得会,一趟地铁下来,哼个两三句绝对没问题。

广州人的地铁公德到底强不强?

不想听歌没关系,稍微换个座位,或者移步到另一个车厢,还有内涵段子、玄幻仙侠剧、都市职业剧等着你,虽然看不到画面,但那大声外放的剧情与台词,听听也能过一把瘾。

车厢虽小,却折射出了一个社会的千奇百态。

 

本不是问题

随着社交媒体的越来越发达,地铁的不文明行为有了更多的曝光机会,也渐渐引发了更多网友的感同身受、愤怒声讨。

但遗憾的是,面对着每天反复发生的不文明现象时,作为乘客的我们除了厌恶、反感、“忍忍就过去了”,又或是做成一辑“奇葩”大赏吐槽与博人一笑之外,好像便没有其他更好的解决办法了。

是地铁官方不作为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早在20年前广州地铁正式开通的时候,官方就颁布了《广州市地下铁道管理条例》,且随着时代的发展,条例又先后多次修改,到了最新一版时,小至不准随地吐痰,大至禁止危害行车安全等都已经写得白纸黑字写得清清楚楚,比《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还要详细,就贴在地铁的出入口上。

站务人员也称得上“兢兢业业”,苦口婆心地劝每一趟乘客“先下后上”、“文明乘车”,就差像保姆一样照顾乘客坐完全程了。

但即便如此,却仍然有许多让人匪夷所思、目瞪口呆的不文明行为,隔三差五地发生在地铁的车厢上。

例如2016年的就有三男子在4号线上晾衣服、吃花生;

广州人的地铁公德到底强不强?

人满为患的3号线在2017年时更是惊现“大便弟”,恶心了整个车厢之余,更是把“中国式拉屎”一词,推上了当年国内外舆论的风口浪尖。

广州人的地铁公德到底强不强?

还有更多相类似、或“更奇葩”的事情,每天都在疾速行走的轨道列车里重复上演着。

上个月,交通部印发了《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与服务管理办法》,总共7章49条,除去头尾两章的总则附则,剩下5章——4章在讲服务、讲组织、讲提升,讲监督。

但《办法》真正引起全民讨论、被媒体频频拿出来解读一番的,却只有第五章里的“乘客行为规范”。而当中最引人关注的,又莫过于首次以行政处罚的方式,禁止了在地铁上“吃喝”与“外放声音”的新规定。

广州人的地铁公德到底强不强?

关注与热议的背后,是人们已经逐渐从以往的“忍忍就过去”,变成了如今的“忍无可忍”。

尽管对于应不应该一刀切的问题,舆论上仍然存在着较大的争议。但当这些曾经不是问题的“小问题”频繁发生,乃至到了今天需要用到明确的处罚标准或行政手段才能有效“解决”时,那曾经不起眼的“小问题”,很有可能已经演变成一个不容忽视的“大问题”了。

 

“奇葩”背后,是社会公德的日渐缺失

吃喝也好,外放也罢,所有这些看似无关痛痒的“小问题”,恰恰也暴露出了当下一部分人缺乏公共意识、和缺乏换位思考的自觉性。

而晾衣服、吃花生、“中国式拉屎”等“丑陋行为”被毫无保留地曝光、甚至招摇过市,又无一不把矛头指向了社会公德的缺失。

《办法》明年4月1日才会正式实施,届时广州具体将会如何实施?成效又将如何?这段时间对于我们来说除了静候和期待之外,也不失为一个反思过去,展望未来的契机。

如无意外,今年年底广州地铁就将随着21号线二期的开通而突破500公里。

不仅仅是地铁,广州的广场、体育馆、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也势必会在将来的经济腾飞中迎来大爆发。

都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我们的精神文明、社会公德会不会随着广州一个又一个的发展建设里程碑的诞生而提高、进步?

暂且不得而知。

广州的飞速发展并不会因为某个人的不文明、不体面而停滞。但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与公德心,也是衡量一座城市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勿以恶小而为之。

 

撰文 | JASON

© THE END

互动话题

你支持地铁“禁食”、“禁声”吗?

广州人的地铁公德到底强不强?

本文由识广原创出品,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长按二维码关注识广,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广州人的地铁公德到底强不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