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许多人来说,在广州,是“没有”中秋的。
广州中秋没有凉风习习的傍晚,只有桑拿一样的天气;广州中秋赏月很难,摩天大楼挡住了人们的视线;广州工作太忙太疲惫,已经忘了假期和工作日的区别。
这是个最容易想家的的节日,也是个最容易感到孤单的节日。
孤单或许已经成为了广漂的常态。但在无数个加班到夜深的节日里,我们早已经学会了自己和自己“过节”,学会了在大城市中苦中作乐。
广州中秋没有“月”
广州不仅没有“秋”,想赏一个完整的月亮也不是一件容易事。儿时赏月懵然不知,长大后才知道赏月是多么珍贵的事情。
在写字楼加班的人们,想透过窗户看到月亮是件困难的事情,摩天大楼太多了,又太高了;
或者回到自己的逼仄的小公寓里,你连阳台都没有,何来赏月的资本呢?
常常觉得,看月亮应该就是中国人的集体浪漫——古人说,“我寄愁心与明月”;现代人说,“月亮代表我的心”,月亮总能触发人无限情思,特别是在圆月之夜人却缺的时候。
现代城市用高耸的大厦、快节奏的生活,“打碎”了这种质朴的浪漫,月亮看不到了,浪漫也无处可寻。
广州,何以为家?
有团聚的人,必然就有“不团聚”的人。
大学时的一位安徽芜湖的同学,上学四年,中秋节都回不了家,高铁票抢不到,飞机票又太贵,最后就选择留守学校。没有“想不想”回家,是“能不能”回家,回家一趟,实在太贵了。
也曾听到一个故事,一个徽州年轻人在广州工作九年,从来没有回过家,因为家里有个风俗——回家必须要“衣锦还乡”,他笃定地信奉着这个信条。做不到“衣锦”,回家都是丢人的事情,混得惨,有家都不能回。
当然这只是一个特例,但也道出年轻人的心酸,什么时候才能凑够一套房子的首付?什么时候才能在广州有个自己的家?
谁想在中秋节的当晚加班呢?只不过为了能够快点实现自己一些微不足道的生活愿望,或者能够离那个说出来都让人难为情的理想更近一点而已。
中秋,是个“团圆”的节日,多少人却只能在电话里跟爸爸妈妈说一声“节日快乐”,在听到“保重身体”的叮嘱时,内心不知如何五味杂陈。
一个人的中秋,也要快乐
一千年前,苏轼写下:“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离乡别井已经是现代人的常态。故乡是成长的起点,也是回不去的“起点”。多少人把故乡逐渐过成了“异乡”,又在打拼的城市里永远是“客居”。
生活是糟糕的,但节日还是不能含糊的,可以让自己在生活里无限次打滚,却不要让自己失去对月亮浪漫的遐想。
这个城市没有秋天的凉风习习,但也有它的生活的温热。江边的月亮,也是一样的明亮动人。
孤单过后,一样要微笑着继续追梦。
撰文 | 凉亭
互动话题
今年中秋,你怎么过?
转发,留言,点在看
我们将送出三张9.18 MAO Livehouse
“文学音乐”演出门票,详情可点击阅读原文
© THE END
本文由识广原创出品,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商务合作、进粉丝群请长按识别二维码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