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时任宝丽金大老板、郑中基的老爸郑东汉给牌桌上认识的电台主播陈少宝打了通电话,问他:“有没有兴趣来宝丽金旗下一家新唱片公司上班?”

 

陈少宝回了一句:“好啊,但我什么都不懂。”

 

此后的18年时间里,这个自称“什么都不懂”的电台名嘴助推张国荣从高峰走上巅峰,挖掘了王菲、Beyond、张敬轩等香港乐坛举足轻重的歌手/乐队,成就了一段让整个香港乐坛都为之汹涌的推星、造星旅程。

 

近日,陈少宝的自传《音乐狂人》在广州出版,识广也和陈少宝进行了一次深谈。纵横乐坛二十载,陈少宝既是香港乐坛黄金时代的缔造者,也是千禧年后香港乐坛由盛转衰的亲历者。可以说读懂陈少宝,就读懂了香港流行音乐兴衰。

陈少宝:港乐背后的男人

陈少宝

 

陈少宝:港乐背后的男人

黄金时代的幕后推手

“什么都不懂”,实际上只是陈少宝的一句谦辞。在进入唱片行业之前,陈少宝就已经在香港商业电台担任“Music Superviser”,手握音乐遴选大权。

 

在那个“电台为王”的时代,陈少宝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首歌能不能火。类似卖基金的要巴结银行基金经理,唱片公司也得“维护”好电台主播,宴请、打牌等各种“局”很常见,陈少宝正是在“局”上认识了郑东汉。

陈少宝:港乐背后的男人

郑东汉 via 网络

但陈少宝被郑东汉赏识更重要的是他在电台的选歌品味、主持风格。当陈少宝寻求职业转型,而郑东汉为新推出的唱片公司寻找一个操盘手的时候,风云际会,一拍即合。

 

八十年代的唱片界,华星、华纳虽偶露峥嵘,但基本还是宝丽金的天下。而随着陈少宝的中途加入,“搅乱战局”的又多了一个新艺宝。

 

彼时香港乐坛的“谭张之争”正水深火热,在张国荣对宝丽金一哥谭咏麟奋起直追的八十年代中后期,初出茅庐的陈少宝可谓用力地推了“哥哥”一把。

陈少宝:港乐背后的男人

谭咏麟与张国荣 via 网络

1986年张国荣离开TVB的华星,签约新艺宝被视为香港乐坛史上轰动的一次跳槽,很多人都怀疑电台出身的陈少宝到底“行不行”。但两人的合作天衣无缝,翌年的大碟《Summer Romance 87》击败了谭咏麟的《墙上的肖像》与《再见吧浪漫》成为销量冠军。陈少宝去日本为张国荣量身定做的主打歌《无心睡眠》也挤掉了谭咏麟的《Don’t say goodbye》,拿下1987年度十大劲歌金曲的金奖。

陈少宝:港乐背后的男人

《Summer Romance 87》

“谭张之争”的最后一次较量,以张国荣的全胜落幕,间接导致了谭咏麟宣布不再参与任何领奖。张国荣也在陈少宝的推动下连续发了六张大碟,张张经典,好歌无数,直到1989年,张国荣宣布退出歌坛。

 

但很快,更多新的偶像又被唱片公司们发掘、包装。数以百计的EP、LP每天从唱片大楼被派送到各大电台;卡拉OK供应商为了MTV版权穷追不舍;为了争夺人才,唱片公司纷纷与电视、电台办起了歌唱大赛,参赛者有陈奕迅,有杨千嬅……

 

可以说,是唱片公司之间的争奇斗艳,造就了八九十年代香港乐坛的欣欣向荣。而陈少宝就是那个“火上浇油”者。

慧眼识英雄

“假如香港乐坛没有陈少宝,相信很多千里马也找不到在舞台驰骋的机遇。”这是香港新一代填词皓贤在评价陈少宝时说的话。

 

在唱片公司的18个年头里,陈少宝没少为许冠杰、李克勤等巨星锦上添花,但他更大的贡献,则是为香港乐坛发掘了王菲与Beyond。

陈少宝:港乐背后的男人

Beyond via 网络

刚上任新艺宝老总时,全港上下在讨论回归、关注内地,陈少宝就思索如何在音乐上做一些跟内地有关联的东西。“最好就是能打造一个内地明星。”陈少宝说。

 

很快,他就对一个叫做王菲的北京女孩“很感兴趣”。但这个想法立马就遭到了宣传部门同事的一致反对。并不是说王菲的唱歌水平低,而是他们觉得一家事业正旺的唱片公司要推一个连广东话都不会的“大陆妹”上电台会很没面子。但陈少宝还是力排众议,在1988年硬着头皮签下了这个京城女孩。

陈少宝:港乐背后的男人

王菲旧照

在《音乐狂人》里面,陈少宝用了一个“土”字来形容对王菲的第一印象。他安排女助手给王菲改头换脸,连名字都改成了王靖雯,硬是把这个不太爱说话的京城女孩给打造成符合香港人审美的都市丽人。

 

首张专辑粤语《王靖雯》不温不火,陈少宝也根本没想过这个女孩日后能成为天后,只记得人们给她起一个很长的头衔:“第一个在香港唱粤语歌的大陆女歌手”。

 

但从1994年的国语大碟《迷》开始,王菲忽冷忽热的迷幻嗓音、以及歌曲里面融入的众多另类西方元素,让专辑发行两周便登上了台湾金曲龙虎榜国语销量榜冠军。而到了实验性更强的《Di-Dar》、《浮躁》面世之后,人们对王菲的评价就已经从“大陆女歌手”转变成“香港乐坛天后”了。

陈少宝:港乐背后的男人

王菲 via 网络

无独有偶,好友陈建添在1988年时也带着解散边缘的Beyond出现在了陈少宝办公室,那份早已制作好了的《大地》DEMO也被送到了他的手上。陈少宝很记得黄家驹对他说得第一句话是“会剪头发”,还主动提出了走商业化,听完把他吓出了一身冷汗。

 

很快,Beyond就在新艺宝制作出了他们的第一张白金专辑《秘密警察》,那首《大地》也被他们一路唱上了劲歌金曲颁奖典礼。舞台上的四个人,头发确实剪短了,但歌曲还没有很商业化。

陈少宝:港乐背后的男人

尽管Beyond的很多成就都是在华纳和滚石时期取得的,但像《真的爱你》、《Amani》、《大地》、《再见理想》等经久不衰的歌曲,却很多都出自新艺宝。如果没有陈少宝,这些经典歌曲恐怕连面世的机会都不会有。

 

在香港流行音乐千篇一律的劲歌金曲风格的年代,王菲的特立独行无疑为香港乐坛带来了全新的审美。而Beyond也让香港有了自己的摇滚门面。

 

失灵的造星工厂

1999年,宝丽金被环球唱片收购,陈少宝成了环球唱片香港总裁。之后的几年,他干了几件大事。一个是99年策划了一张“群星拱照校长经典名曲”的唱片,“谭张之争”结束10年后,两人终于破冰合唱;一个是签下了在香港乐坛沉寂已久的李克勤,并撮合他和谭咏麟组成了香港乐坛的至尊组合“左麟右李”。

陈少宝:港乐背后的男人

左麟右李演唱会 via 网络

看似烈火烹油,实际上已经看出香港流行乐坛的后继乏力。

 

陈少宝在唱片公司挖掘的最后一个歌手是广州仔张敬轩。一开始,没人看好张敬轩,甚至媒体还挖苦他的广州口音。又是陈少宝力挺,让张敬轩在香港市场站稳脚跟。

 

但还没到把张敬轩捧红,2003年,陈少宝就因为“舞影行动”被起诉,离开工作了十八年的唱片行业。

 

2003年前后,恰恰也是香港流行音乐由盛转衰的节点。命运似乎有意安排他在香港流行乐发展顶峰时上位,在开始衰落时离开。

 

离开唱片公司后的陈少宝又重新回到了电台做DJ,从船上回到岸上,热眼旁观,更能感受香港乐坛的盛衰冷暖。

 

2003年之后,虽然李克勤、陈奕迅、杨千嬅仍然星光熠熠,后辈中陆续有周柏豪、邓紫棋等新星崭露头角,但整个香港乐坛,已不复往日群星璀璨盛况。

陈少宝:港乐背后的男人

邓紫棋登上《我是歌手》后才真正走红

新世纪的华语流行音乐中心,经历了从香港到台湾再到北京的转移。与此同时,PC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快速到来,以及文化产业全球化浪潮的汹涌而至,也让传统唱片公司、电台媒体在音乐产业链上的权力迅速消解。

 

陈少宝不愿把香港流行音乐衰落的原因简单归结到外部,在他看来,香港音乐人普遍还是盯着香港市场在做音乐,别说面向整个大陆,连近在咫尺的粤语区——珠三角也都不在很多音乐人视野之内。

 

对此,已经离开唱片行业多年的电台DJ陈少宝无能为力,只能在电台扮演Dr.Music回忆港乐光辉岁月里面的故事,唏嘘时过境迁的香港乐坛的种种问题。

 

永不消逝的电波

在电台主持节目的时候,陈少宝常跟听众开玩笑说:“我懂一点音乐,有一张嘴。只要有生之年牙没掉光,脑没白痴,我都会一直讲下去。”

 

他一直履行着这句“玩笑话”。从“八点钟接触”、“逍遥歌集”,到“6pair半”、“少宝与文狄”……陈少宝这张嘴,在电台一讲就是三十多年。在电台信号从AM转向FM的七八十年代,陈少宝的声音“翻山越岭”,成为了不少70、80后广东人的童年回忆。他来到北京路联合书店做分享时,现场坐满了他的忠实听众。

陈少宝:港乐背后的男人

香港广播界传奇“6pair半” via 网络

现在到了互联网时代,他也顺势推舟,在喜马拉雅FM上做起了DJ时期的音乐分享节目,粉丝有2.1万,还搞了个《一首歌一个故事》的动画短视频,回顾香港乐坛黄金时代的种种往事,不定时更新。

 

这些年,陈少宝的身影活跃在广东,是因为他把港派流行音乐复兴的希望寄托在广东。在他看来,广东无论经济、科技、文化都在强势崛起,原本以香港为中心的唱片制作、演出场馆、消费市场等很多东西,都势必会被逐渐转移。

 

所以从2012年之后开始,陈少宝就频繁来到广州,为广东的音乐人打“强心针”,并预言“下一个粤语歌的潮流就在广东。”

 

2014年,陈少宝联合社会各界人士,创办了“粤语歌曲发展联合会”,希望能集结起粤港两地的音乐圈、媒体圈,齐齐为广东歌出一份力。

 

2016年,陈少宝担任导师,参与了广东卫视与广州爱蒲娱乐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的《我是直播歌手》录制。

 

然而,广东虽然经济发达,但在文化产业——至少是流行音乐产业和与之密切相关的电视/互联网视频产业上的衰落,比香港有过之而无不及。年青人根本不看广东卫视,更不用说知道还有这么一档音乐栏目。

陈少宝:港乐背后的男人

陈少宝参与录制《我是直播歌手》 via 网络

在接受识广君采访时,陈少宝也承认自己做了很多失败的尝试。但他仍然对广东抱有希望,只因他相信“时势造英雄”:“现在大湾区的概念这么火,如果能集结大湾区里面的人才,做大湾区人的音乐,就一定能行。”

 

但他也说自己老了,对于年轻人的潮流“什么都不懂”。这一次并非谦辞,而是真的不懂了。曾经帮助香港乐坛走上巅峰的他,还能再缔造粤语流行歌曲的黄金时代吗?

撰文 | JASON

粉丝福利

你为什么还听粤语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