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多店在变少,无人便利店在变多。如果有一天,便利店不再是一个有人情味的空间,而是一台没有感情的机器,我们是否也会变得内心冰凉?
可能全国没有哪个地方,像广州人这样对便利店“一往情深”。
对很多70后、80后来说,小区里的士多店就是一个“公共文化中心”,充满了浓浓的街坊情。陪伴90后、00后一起成长的连锁便利店,不光是他们上学时的零食天堂、约会地点,也是他们工作后的午餐饭堂、深夜食堂。
他们会为了一间老字号士多店重开,感动得热泪盈眶;也会为了711数量的减少,陷入集体感伤。
如果有一天,士多店、7-11消失不见,街头、社区里遍布的都是“无人便利店”,老广的“便利店情怀”又该何处安放?
士多店,街坊情
广州人的内心,有解不开的士多情结。
在士多店,大人们能买到几乎所有生活必备品,柴米油盐、烟酒拖把……小孩们能买到心仪的零食,泡泡糖、冰淇淋、汽水……上学的路上,总要和小伙伴儿拐进士多店,买上一份用塑料袋装起来的沙示,边走边吸,那叫一个满足。
士多里卖的东西,也带有明显的广州印记。钻石牌电风扇、广氏菠萝啤、鹰金钱牌豆豉鲮鱼、五羊甜筒都是广州本土品牌。直到现在,很多你在超市里都找不到的“广州货”,还能在老城区的士多店里买到。
士多店不光是一个卖杂货的地,还是整条街的话题集散地。
夏天的广州,你会经常看到这样的一幕:一棵大榕树,旁边是一间名叫“X记”的士多,士多老板把自家电视搬到门口,一大班街坊聚在电视旁边,摇着蒲扇、一边看电视,一边吹水。谁家孩子有出息、谁家阿伯晚景凄凉、谁家两夫妻昨晚打了一架,叽叽喳喳,随便一个话题就可以聊上半天。
时间久了,大人小孩都和士多店老板混成了熟人。而士多店老板,也成了最懂这条街的人。
虽然在逐渐增加的7-11、全家等连锁便利店的映衬下,士多店显得又脏又旧,老气横秋,但在老广心目中的分量,却始终不会被取代。
在便利店里,看不到吹水的老街坊;便利店的店员,也很难和顾客打成一片。“士多与便利店最大的差异,是缺少了那份人情味。”一个老广对识广说,“士多没带钱可以赊账、便利店不行。”
7-11,深夜食堂
如果你想跟广州90后一起怀旧士多店,他们可能会泼你一盆冷水说,“没去过呢,里面卖的东西不会过期吧?”别怪小孩不懂事,他们是真不怀念,他们的便利店启蒙是在连锁便利店。
1996年,香港牛奶公司在广州开设两间7-11分店,之后,嘉实多、OK便利店都逐渐进入,连锁便利店开始在广州遍地开花,2007年,台湾顶新集团的全家便利店进入广州市场。2010年,广州便利店数量达到1000多家。
在电影《春娇与志明》,张志明钟爱7-11里的车仔面,余春娇从香港打包给他,这种情节除香港人外,属广州人最能感同身受。
7-11等连锁便利店陪伴广州85、90后一起长大。7-11的鱼蛋和车仔面,思乐冰,全家的关东煮,波波肠,至今是他们美食清单上不可或缺的存在。放学之后,和friend一起约在7-11里,每人一杯思乐冰,那是关系好的最好证明。
至于便利店的阿姨,虽然有些总是看起来凶凶的,那也更多像长辈对晚辈不自觉流露出的莫名的“严肃”。
连锁便利店,承载的不管是85、90后的童年回忆,工作后的他们,一样离不开便利店。
早上8点半,到附近的便利店买早餐,为自己节省出更多时间可以化妆。中午,不想吃食堂也不想叫外卖了,就到公司附近便利店买一个盒饭。
可别小看了便利店,里面的饭盒可以组成一个“小小联合国”:泰式冬阴功、印度咖喱饭、土耳其烧肉、韩国年糕,还有广式的烧麦,偶然还可以看到有竹丝鸡人参汤。整洁简约的包装、很有食欲的封面图,吃起来竟觉得自己比去饭堂吃的同事,多了几分“白领”气质。
社畜的人生是没有定点晚饭的,可能加班加到9点半,坐一个小时的地铁,回到家附近,走进便利店,来到熟食区,点一份热腾腾的关东煮,戴上耳机,坐到窗边,一边追剧,一边搞定晚餐。
便利店满足的不光是他们的用餐需求,更提供了一个工作与休息、公司和家两种不同模式的喘息地和中转站。
未来便利店:孤独星球?
最近这几年,士多店在变少,7-11也在变少,各种新品牌的连锁便利店在越开越多,甚至出现了很多“无人便利店”。
在广州塔,就有一家叫“F5未来商店”的“无人便利店”。在F5未来商店中,商品列在电子屏上,饮料、零食、车仔面、鱼蛋、波波肠等别的便利店有的,这里也都有。你选择好商品,点击付钱,去取餐口取就可以了,整个过程,没有任何人工参与。
虽然这种“无人便利店”在广州还是新鲜事物,数量不多,但在租金、工人成本越来越高的时代,谁说未来“无人便利店”不会成为主流呢?
在便利店的故乡日本,就开始流行一种叫“自动售货亭”的便利店。面积小的地方放一两台,面积大的地方几十台连成一排。和广州地铁里只卖饮料的自动售货机不同,在“自动售货亭”,你不仅可以买到饮料,还可以买到各种日常用品,比如牙刷、饭团、卫生巾。
大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科技的进步,以及商业对低成本的追求,都在逼迫着便利店改变。
也许再过10年,20年或更长时间,中国的大城市也将遍布这种“自动售货亭”。那时,便利店不再是一个充满人情味的空间,而变成了一台台冷冰冰的机器。
那时,不会有老伯叫你“靓仔”、“靓女”;你不会想着和朋友约在这里,也不会戴着耳机在这里煲剧;买到需要的东西,就掉头回家,继续窝在沙发里。
就像一个隐喻。从士多,到无人便利店,不仅是生活方式的转变,更是城市中的我们生存状态的改变。
当生活变得更高效便捷的同时,我们会不会从内心深处,感到更深的失落与孤独?
撰文 | 凉 亭
编辑 |π缺克
© THE END
互动话题
你家楼下的士多还在吗?
你的午餐也是在便利店解决的吗?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