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读了阿丫君讨伐京城刘大作家关于“粤语文字化”奇谈怪论的檄文,不禁拍案叫好,共鸣不已。

作为文化人,刘大作家如此“冇文化” ,“用屎窟谂嘢”(用屁股想问题),实在令人惊讶;加上将粤语文字化上纲为“中华民族历史长堤中已经出现的一个蚁穴,文字的分裂必将威胁中华民族的统一。”(见阿丫君文章的微博截图)就不能不令人愤慨了!“你做初一,我做十五”,刘大作家既然扣大帽子,咱也来为之准备几顶帽子,厾一厾刘大作家的背脊(粤语词“厾背脊”,相当于“戳脊梁骨”)。

1.与党和政府的文化政策唱反调

这一点,阿丫君已在文中引述了《宪法》、国务院文件以及周恩来总理的有关指示,笔者不再赘述。惟是给刘大作家扣顶帽子罢了。

2.分裂我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正如阿丫君所说“各地方语言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部分”。众所周知,我中华文化之所以博大精深,是因为她是众多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的结合体;每一种方言、民族语言,都是该地域、该民族文化传承的载体。同样,粤语(狭义,指广州话,不含客家话、潮汕话)是大湾区的通用语言,是岭南文化、广府文化的传承载体;粤语文字化,正是大湾区民众喜闻乐见的岭南文化、广府文化的生动体现。阿丫君已举出了许多例子,再请看:

佛山市某区政府就有这样的公益广告上街:受人帮助讲“多谢晒”,请人谅解讲“对唔住”,麻烦别人讲“唔该”。

广州市某示范高中高三学生决战高考时,挂出大标语:决战高考冇问题,师生齐心有气势!

更不用说充斥大湾区城乡街头的大量粤语文字化的广告语:肚痛夜,啰啰挛,快食保济丸。悭钱悭力悭时候,白猫洗衣粉,帮得你手。

…………

94bb535897eff29f250d279822e70289_u=2581785019,2267406715&fm=15&gp=0

按照刘大作家“嗰铺话法”(那种说法),岂不是大湾区政府部门、学校师生、厂家商家都成了“中华民族历史长堤中已经出现的一个蚁穴”的助推手?

非也!这些都不是“蚁穴”,而是中华文化长堤中的一砖一石!将岭南文化、广府文化的载体视作“蚁穴”而欲剔除之,到底是谁在分裂中华文化,谁在“威胁中华民族的统一”?

刘大作家的大作,笔者从未拜读过,料想是北京人吧。北京拥有令人敬羡的“京味儿”作家群,老舍、王朔、史铁生、汪曾祺、王小波的作品笔者都读过,其文学语言都充斥着大量北京土话“京味儿”,比如王朔所云“北京人形容假正经有一种说法——捏着半拉装紧”,凡此种种,相信全国各方言区的民众都“看不懂”,但丝毫不影响其艺术魅力。同样,广东的大作家欧阳山、秦牧、陈残云、刘斯奋等的作品语言里,也有大量的“粤语文字化”,外省读者也不会“看不懂”。请问刘大作家,这种“京味文字化”、“粤语文字化”是不是“蚁穴”?是否会“威胁中华民族的统一”呢?

刘大作家千万不要告诉我们,您的大作没有“京味儿”,没有“蚁穴”,全是规范得不能再规范的语言。若如此,您就应该开除出北京作家群!

3.损毁汉字这一文化瑰宝的魅力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其魅力之一,就是可以引起我们美妙而大胆

的联想,给人予美的享受;而且,可以书写任何一个地域的方言,京语、粤语慨莫能外。笔者许多在异国他乡生活的学生、朋友都说,汉字是他们的一种寄托,哪怕是一块牌匾、一纸小条,都会被上面的粤语字磁铁般地吸引着,感受到来自祖国、家乡的亲切温暖。“粤语文字化”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再从语言的发展看,在大湾区“推普”的几十年漫长岁月中,应该说,粤语是积极向普通话靠拢的,主要表现在,很多粤语文字化的旧语汇,人们已不说了,而跟着普通话说。

但是,在粤语向普通话靠拢的同时,普通话也在向粤语“靠拢”,这是不争的现实!

上世纪80年代,广东作为改革开放排头兵,语言也随着市场经济、影视作品、流行歌曲等“北漂”,很多广州话的书面语汇进入了普通话和许多北方(广义,泛指广东以外的省份)方言。曾几何时,唱粤语方言歌成了北方青年的时髦,借用粤语文字化语词也俨然成了从央视到北方各种媒体的时髦。于是,大量的粤语语汇就进入了普通话。笔者曾在北京耳闻目睹,叫了几十年的“冰激凌”、“西红柿”不叫了,代之以“雪糕”、“番茄”;挂牌多年的“小卖部”不挂了,代之以“士多”。诸如“打的”、“搞掂(定)”的文字化粤语词进入了《现代汉语词典》的大雅之堂;许多没进入《现代汉语词典》的,也上了北方人的口头语、商家的招贴、作家的作品、媒体的版面。

下面,对此作一个不完全的小盘点:

披萨(意大利薄饼),三文治(夹馅面包),曲奇(小甜饼),啫喱 (果冻),宾治(混合果汁),摩登(时髦),巴士(大客车),的士(出租车),畸士(案件、案例),贴士(小费或提示),番士(拥趸;后又音近为“粉丝”),波士(老板), 士多(小卖部),飞士(面子),铺士(姿态、造型),嘉年华(狂欢节),抢手(热门或受青睐),爆粗(骂粗口),爆冷(比赛或竞争中不被看好者意外取胜),爆头(将人脑袋击打到鲜血淋漓甚至脑浆迸裂),踢爆(揭穿或泄露),爆料(将情况或消息公开、泄露),爆棚(观众超多,挤破现场;也形容人气、信心等),引爆(指演员、运动员举动或者言语轰动整个现场,引起骚动),完爆(彻底超越,完全胜过),爆卡(信用卡透支),爆笑(惹人笑个不停),劲爆(极度轰动、极度震撼的),潮爆(非常新潮),酷爆(酷极了),爆满(人极多),炒鱿鱼(解雇),发烧友(对某事物狂热者),减肥(减少身体脂肪),汤丸(元宵),打工仔(妹)(男女外来工),荷兰豆(豆荚),生猛海鲜(活鱼、活虾等),雪糕(冰激凌),打的(搭出租车), 番茄(西红柿),豆角(豇豆),西装(西服),车厘子(樱桃),沟女(泡妞),搞基(同性恋),酒楼(饭店),镭射(激光),靓女(美妞),士多啤梨(草莓),拍拖(谈恋爱),电灯胆(妨碍别人谈恋爱者),乌龙(违背规则、忙中出错、犯糊涂等现象)、老朋、死党(至交的老朋友),老细、大佬、一哥(对单位一把手的旁称),桥段(剧情),上位(通过努力或各种手段提升地位),狗仔队(专门拍摄名人隐私的摄影者),扮大牌(耍大腕),晨运(早晨的运动训练),世界波(足球高水平的远射入网),破蛋(足球赛落后一方的第一个进球),大排档(路边的大众化食肆)…………

上述仅是“粤语文字化”语汇几乎为全民所用的部分例证。刘大作家可不要说,“这些语汇我一个都未采用过”啊?

IMG_256 IMG_256 IMG_256

(北京的大排档)

4.伤害了爱港爱国同胞的感情

香港近期发生的动乱大家都知道了。不知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在反暴力、护香港、撑警察、爱祖国的历次集会、游行中,很多爱港爱国同胞打出的荡气回肠的标语口号,都是采用“粤语文字化”的语汇 ,略举一些:汉奸、废青躝出香港!废青先撩者贱!黑衫一片,乌烟瘴气!同声同气撑阿sir!冷血暴民,周街打人!阿sir话:你系贼,我系兵,就系要拉你!占中三妖,入狱找数!今日揸国旗嚟我店者,一律五折!(一商铺的标语)

之所以说这些标语口号荡气回肠,正是爱港爱国同胞用传统的“粤语文字化”,表达了自己的感情和正义诉求,有些是很难“翻译”成规范语言的,或者“翻译”了,会失却同胞的感情内涵。如果按刘大作家的“话法”,这些都是“蚁穴”文字,在“威胁中华民族的统一”,岂不大大伤害了广大爱港爱国同胞的感情?!

IMG_256
IMG_256

四顶大帽子,虽则有些“作大”,刘大作家可能说:“我冇咁大个头,点戴得咁大顶帽?”但帽子是他先扣的,是他先上纲上线的,还扬言要拉黑“继续为粤语书面化、文字化辩护,助分裂、拒统一”的跟帖网友。(一副文阀嘴脸)咱就将帽子扣回去,是为“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